李巧智 王孟文 王景震 李蘭斌 魏洪建
(天津市靜海區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 天津 靜海 301600)
菊花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不僅能供觀賞,還可入藥,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消炎解毒等作用。經常飲用菊花茶有調節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等功效。一定面積種植經濟效益可觀。
菊花喜溫暖氣候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能耐寒但不耐旱。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開花。菊花春季發芽,夏季營養生長,秋季開花,冬季地下越冬。生長適宜溫度18℃~21℃,最高32℃,最低10℃。
2.1 選地整地。菊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澇洼、重鹽堿地不宜種植。選地完成后,需要細致整地,以獲得好的收成。首先,深翻土壤20~25 cm,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堆肥或腐熟廄肥2 000~2 500 kg,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整平耙平,起寬為120~130 cm的高畦,地塊四周搞好排水溝。
2.2 繁殖方法
2.2.1 分株繁殖。在11月份采摘菊花后,將其莖割掉,根挖出栽植在大田上,施上土雜肥,保暖越冬。第2年開春出芽前澆水糞,谷雨前后待幼苗長至15 cm左右時,將苗拔出分成數株,立即栽種,澆定根水。一般移栽時間不能遲于5月中旬。
2.2.2 扦插育苗。4~5月份或6~8月份進行扦插。將枝條從中間截斷,保留上半部分,按20 cm長度剪斷,每段枝條要保留1個葉芽,頂端部分要保留頂芽,再用植物激素處理,然后進行扦插,株距6~7 cm,按壓結實并澆足水,待20d生根,成活后澆1次水糞。
2.3 田間管理
2.3.1 中耕除草。到菊花現蕾前一般進行4~5次除草,宜淺不宜深,一般應每隔2個月中耕1次,同時培土,防止倒伏。
2.3.2 追肥。菊花喜肥,除基肥外生長期還要進行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1次在移栽返青后,畝施10~15 kg尿素,催苗;第2次在植株分枝時;第3次施肥在現蕾期,施肥量不宜過大,與第1次相同。
2.3.3 摘蕾。菊花摘蕾可提高其產量,在5月下旬,當苗高25 cm時,選晴天摘去頂心1~2 cm,以后每隔半個月摘心1次,在7月中下旬后停止,否則分枝過多營養不良,反而影響菊花的產量和質量。
2.4 病蟲害防治
2.4.1 根腐病。根系腐爛,呈干腐狀或亂麻狀,葉片枯黃凋萎,多發生在開花前后。防治方法:適當灌水,澇排旱灌,疏松土壤。
2.4.2 葉斑病。初期植株葉片呈黃色和暗褐色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斑點,隨后病斑中心有小黑點,基葉發黃、干枯,逐漸上部葉片、花蕾發病。防治方法:忌多施氮肥,注意排水通氣,及時去除病葉。可采用80%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或1%波爾多液防治,病前每月噴藥2~3次預防,發病時7 d噴藥1次。
2.4.3 霜霉病。由真菌中的一種鞭毛菌引起。主要為害葉部,空氣潮濕時葉背產生霜狀霉層,有時可蔓延到葉面,嚴重時全部外葉枯黃死亡。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用60%滅克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和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進入雨季應及時排水。不宜連作,可實行與禾谷類作物3年以上的輪作。
一般于霜降至立冬采收。白菊花(包括毫菊、懷菊、川菊)系將花枝折下,捆成小把,倒掛陰干,然后剪下頭狀花序,再分揀、包裝、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