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凱 劉 新
(夏邑縣林業局 河南 夏邑 476400)
柿樹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經濟價值高,是重要的經濟林樹種。柿樹在栽植前要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向陽背風的地方建園,選擇優良品種,合理栽植,精心管護,確保柿樹的高產、穩產。
平原地區栽植柿樹,要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pH值6.5~7.5、地下水位較低(1 m以下)的沙壤土或壤土;山地、丘陵栽植柿樹,坡度不宜過大,要選擇在向陽背風的坡地,不能在地勢低洼、風口處栽植柿樹。
應根據栽植的目的和當地氣候特點選擇品種。如果以提供鮮果為目的,應選擇色澤艷麗、脫澀容易、味道鮮美或耐貯運的鮮食品種,同時,要注意早、中、晚熟品種的比例,以延長供應期。如果以加工柿餅為目的,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選擇果形整齊、含糖量高、容易干燥兼出餅率高的制餅品種。栽植時,選擇適宜當地生長、品質優良的品種,所選苗木應為生長充實、健壯、無病蟲害、根系發達且無損傷的良種壯苗。對于從外地引進的優良品種,要經過區域化試驗后再進行大面積栽培。
栽植時,可按照柿樹的品種特征、土壤條件適當密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來說,山地比平地栽植的密,瘠薄地比肥沃地栽植的密,另外,管理水平高的可以適當密植。一般來說,平地株行距為5 m×7 m,山地株行距為3 m×5 m。栽植時,以“大行距、小株距”為好,便于機械化耕作和管理,最好南北成行。
主要在秋季落葉后及春季發芽前進行。秋季栽植可使根系在翌年春萌芽前有較長時間進行恢復和生長,為第2年春地上部發芽做好準備。春天發芽前進行栽植,離發芽期很近,根系沒有較長時間恢復,生長一般不如秋季栽植的好。北方冬季嚴寒,土地封凍早,不便操作,也易凍傷苗木的根系,影響成活,宜在春季栽植。栽后如能埋土防寒,也可在秋季栽植。
栽植前要進行整地。山地、丘陵在修建梯田和魚鱗坑的同時挖定植穴,做到“大穴定植、深坑淺植”。平原地區在清除園地上雜物的同時進行平整土地,定植穴的大小和深度可以小些。定植穴要施足基肥并與表土混勻。栽植時,要多帶宿土,將柿苗放入穴中央使根系自然舒展。柿苗要行列對齊,以便后期管理。填入表土,填土后踏實。不要把樹埋得太深,否則會抑制果樹的生長和結果;但也不能埋得太淺,以根莖交界處在土面以下約8 cm為宜。多余的土在穴邊修成土埂,做成樹盤,以便灌水。栽苗后立即澆透水,等水滲入土中以后,再用一些干土覆在上面,將穴封好,防止蒸發。
6.1 初栽修剪。苗木出圃后會損傷根系,初栽時,須將地上部分適當修剪,減少水分蒸發,以利生長。修剪可結合整形進行。栽后立即定干,定干高度,成片柿林約為80 cm,柿糧間作的可適當高些。
6.2 及時澆水。苗期根系淺,不耐干旱,須在定植后經常檢查土壤濕度,發現土壤過干應及時澆水,尤其在盛夏季節更需多加注意。
6.3 整形修剪。幼齡樹可選擇3~4個合適枝做骨干枝,附近其余的弱枝、旺枝疏除;盛果期柿樹修剪需調整好骨干枝角度,平衡樹勢,延長結果年限。
6.4 注意防治病蟲害。噴灑吡蟲啉、阿維菌素、氧化樂果等防治介殼蟲、柿蒂蟲等;噴灑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等殺菌劑防治葉斑病。
6.5 苗木防寒。寒冷地區進行秋季栽植時,定植后應在柿苗基部培土防寒;有風的地方要設立支柱,以防止苗木倒伏。
柿糧間作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肥料使用率、保持水土、防風增產等優點,同時,柿樹較其他果樹容易管理,與糧食作物沒有共同的病蟲害,加強肥水管理后,能獲得糧果雙豐收。山地柿糧間作,可在梯田埂上栽培。平地柿糧間作,可適當栽植大規格的柿樹,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