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華 宋建文 王 艷 宋福昌
(河南省國有西華林場 河南 西華 4666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人們對賴以生存的社會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環保意識也逐漸加強,而大面積的楊樹純林所產生的楊絮不但給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同時還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為改變純林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園林工作者要不斷采用更先進的科技營林模式,而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森林的生物學、生態學、經濟學理論,全面推進保護森林資源與發展生態經濟的發展要求。
1.1 由1個樹種組成的林分叫純林,由2個或2個以上的樹種組成的林分叫混交林,混交林優點主要有:①混交林可較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而純林對外界空間利用顯得不夠充分。②混交林可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條件,表現在2方面:一是混交林所形成的復雜林分結構,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氣候,使樹木生長的環境條件得到較大改善;二是混交林可增加營養物質的儲備及提高養分循環速度,使林地土壤地力得到維持和改善。而純林在改善林地立地條件方面不如混交林。③混交林可較好地促進林木生長,增加林地生物產量,增加林產品種類,維持和提高林地生產力。④混交林可較好地發揮林地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⑤混交林可增強林木的抗逆性。
1.2 楊槐混交林是指楊樹和刺槐混交造林的營林模式,這一營林模式在林業生產上極大地改善了大面積單純的楊樹或刺槐純林所造成的樹種單一、結構簡單、抗自然災害能力差、森林病蟲害嚴重、林地產出低下、生產力退化等營林生產劣勢。
2.1 喜光性。楊樹屬于強喜光樹種;刺槐屬于喜光樹種,稍耐蔭。
2.2 生長速度。楊樹為速生樹種;刺槐為慢生樹種。
2.3 根型。楊樹為深根性樹種,其主根發達;刺槐為淺根性樹種,其側根發達。
2.4 喜肥性。楊樹喜氮肥;刺槐根系有根瘤菌,有固氮作用。
2.5 干形。楊樹頂端優勢明顯,接干能力強,主干發達,樹干通直;刺槐頂端優勢較差,但在混交林中能形成良好的干形。
2.6 種植密度。楊樹生長快,喜光性強,宜稀植;刺槐生長慢,稍耐蔭,可適當密植。
3.1 混交方法。根據楊樹和刺槐的生物學特性,結合林業生產實踐,總結出楊樹刺槐混交的方法一般采用帶狀混交,即2行楊樹與4行刺槐交替配植,楊樹行距6 m,株距3 m;刺槐行距3 m,株距2 m。
3.2 栽植技術要求
3.2.1 栽植時間。分冬季造林和春季造林,冬季在苗木落葉停止生長至土壤上凍前均可栽植(10月中下旬~12月上旬),春季在土壤解凍至苗木樹液流動,開始萌芽生長前栽植。
3.2.2 栽植步驟。楊槐混交造林可同步進行,即楊樹、刺槐同一時間栽植,亦可分期造林,即楊樹先栽植,刺槐次年栽植。
3.2.3 苗木規格。楊樹采用地徑3.0 cm,高4 m以上,樹干通直、無病蟲害的優質壯苗;刺槐采用1年生地徑2.0 cm,高2.5 m以上的優質種苗。
3.2.4 整地方式。造林地塊要求全面整地,深翻30 cm,并畝撒施農家肥1 000 kg,或15∶15∶15的氮、磷、鉀復合肥40~50 kg。
3.2.5 栽植穴規格。楊樹為深根性樹種,要求栽植穴長、寬、深為70cm×70cm×80cm;刺槐為淺根性樹種,要求栽植穴長、寬、深為40cm×40cm×30cm。
3.2.6 嚴格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造林技術要求進行栽植,要隨起苗隨栽植,盡量避免長時間、長距離的運輸,嚴防苗木根系晾曬失水。
3.2.7 苗木栽植后要及時澆1次透水,7~10 d后要視土壤墑情補澆1次大水,以確保苗木生根成活,提高成活率。
4.1 苗木成活后的第1~3年。林分未郁閉,楊樹、刺槐各自生長,互不影響,種間關系發生作用不明顯,這個階段要加強幼林管理,及時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視土壤墑情適時澆水,保證新植幼樹成活成林。
4.2 苗木栽植后的第4~10年。林分郁閉,林間小氣候條件改善,林地土壤養分水平提高,楊樹、刺槐對林間的光、熱、水、氣、養分等自然資源充分利用,兩樹種生長表現出協調、旺盛、有利的種間關系,這時要視林木生長狀況于秋冬季進行修枝撫育,以培育良好的林木干形,若林分過密要適當進行透光伐。
4.3 栽植后第11~15年。林木進入中齡期,林分結構更加合理,楊樹作為速生樹種其優勢逐漸顯示出來,樹高要比刺槐高3 m以上,使林分形成復層結構。刺槐作為輔助樹種通過固氮菌改良土壤,提高楊樹的氮元素營養,從而促進楊樹生長,同時楊樹也不同程度的促進刺槐的生長,此時楊樹、刺槐既有空間和資源上的競爭,又是互利互助的輔助關系,這個時段,如果楊樹因優勢漸顯而壓制刺槐,而刺槐又因密度過大而生長受限,要適當進行疏伐,調整它們的競爭度,使種間關系更緩和、協調、有利。
4.4 栽植后第16~20年。林分接近成熟,此時楊樹林分完全占據林分上層空間,刺槐生長受到壓制,其根瘤菌活性下降,若繼續生長易形成“小老樹”,且這時刺槐已經成材,為保證優勢樹種楊樹更好的生長,可逐年采伐利用這部分刺槐。
4.5 栽植20年后。楊樹、刺槐均達到成熟齡,可全部進行更新采伐,實現森林經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