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改娥
(河北省涉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涉縣 056400)
哺乳仔豬是仔豬由母體內的寄生生活向獨立生活的過渡時期。仔豬出生后,由于受外界各種環境因素的刺激,使其總是處于應激狀態。如果仔豬能夠抵抗這些應激,則可以正常生活;如果不能夠抵抗,則會產生應激反應,輕者會使仔豬生長發育受阻,重者則會導致仔豬死亡。哺乳仔豬階段是豬的飼養階段中最難養的時期,是豬死亡的高峰期,是仔豬存活的第一個關口,因此,哺乳仔豬階段是豬的飼養階段中最關鍵的階段。護理哺乳仔豬的目的,在于保障仔豬正常生長發育,使其全活全壯。
1.1 新陳代謝。哺乳仔豬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但生理機能不成熟。
1.2 消化功能。哺乳仔豬消化器官不發達,胃腸道容積小,缺乏胃蛋白酶、蔗糖酶,消化功能弱,對進入胃腸道的細菌缺乏抵抗能力,而且,仔豬僅依靠母乳為營養源,所以,哺乳仔豬易患疾病。
1.3 體溫調節。哺乳仔豬體溫調節功能不發達,機體缺乏產生化學熱的能力,加之其體表面積大,皮薄、毛稀,相對散熱量大,因此,仔豬特別怕冷。
1.4 免疫系統。哺乳仔豬的免疫系統不發達,出生后,僅依靠母豬的初乳傳遞一些抗體,其自身抗體系統要到30日齡后,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所以,哺乳仔豬在出生后3~20 d極易得病。
影響哺乳仔豬存活的關鍵因素除疾病以外,還有溫度、母豬的擠壓、營養源的不足和環境的突然改變四個方面。因此,護理仔豬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入手,保障仔豬的成活及其正常生長發育。
2.1 保溫措施。哺乳仔豬體溫調節功能不發達,對溫度要求很高。仔豬出生后,必須采取有效的保溫措施,滿足仔豬對溫度的要求。常用的保溫設施有保溫箱、電熱板、電熱毯、紅外線燈及家用燈泡等。
2.2 防母豬擠壓。母豬體大、行動遲緩,產仔后體力消耗很大,極易在墻角、食槽邊將仔豬擠壓在身下使其窒息而死。因此,須采取防壓措施:①設置“護仔欄”對仔豬加以保護。②定時哺乳、飼養人員看護。
2.3 早補料。隨著仔豬的生長發育,對食物的需求量隨之增加。而母豬的泌乳高峰是第21 d,之后,仔豬僅靠母乳已經不能滿足其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必須給仔豬補充飼料。具體做法:仔豬出生后10日齡,開始訓練其吃飼料,到20日齡時讓仔豬能夠完全以飼料為營養來源。根據哺乳仔豬具有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消化器官不發達、免疫力低等特點,在飼養哺乳仔豬時,一定要供給其適口性好、營養全面、易消化的飼料,以確保其安全快速生長。
哺乳仔豬的消化器官和免疫系統不發達,易患疾病。最易患的疾病是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以及缺鐵性貧血癥。
3.1 仔豬黃痢的防治。仔豬黃痢又稱早發性大腸桿菌病,是1~7日齡的仔豬極易發生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的傳染性疾病。仔豬黃痢的臨床特征:劇烈腹瀉、黃水樣稀便、迅速死亡。仔豬黃痢的防治:一是初生仔豬可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如慶大霉素等,連用4 d,能夠有效控制仔豬黃痢發生。二是預防仔豬黃痢,要從在母豬預產期前15~30 d注射大腸桿菌疫苗進行預防。
3.2 仔豬白痢的防治。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10日齡左右仔豬發生的消化道傳染性疾病。仔豬白痢的臨床特征:灰白色粥樣稀便、發病率高致死率低。仔豬白痢的防治:一是改進母豬產前和產后的飼養管理,保持產房清潔干燥。二是讓仔豬提早開食,以促進其消化器官的發育。三是母豬產前15~30 d注射大腸桿菌疫苗進行預防。四是選用慶大霉素、環丙沙星、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或內服土霉素粉或氟哌酸,連用3 d以上,可治療。
3.3 缺鐵性貧血癥的防治。在仔豬出生后5 d左右補鐵,予以防治。
有些特殊情況,一些仔豬沒有足夠的乳源,需要尋找可靠的乳源,以防影響仔豬的正常生長發育。
4.1 寄養。寄養是為缺少乳源的仔豬尋找一個“保姆豬”。寄養方法:選擇保姆豬。選擇母性好、有富余乳頭、泌乳量大、無疾病的母豬作為保姆豬。寄養成功的關鍵,如何使仔豬與保姆豬身上的氣味相同。采用的方法:一是用保姆豬的羊水、奶汁、糞尿及墊草等涂抹被寄養仔豬身體。二是用一些有強烈氣味的物質同時噴灑保姆豬和被寄養仔豬。
4.2 人工輔助哺乳。在尋找保姆豬不便時,可以采用人工哺乳的方法。所采用的飼料是人工乳。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因擠壓和營養不良引起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