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紅彩
(盧龍縣劉田各莊鎮政府農業綜合服務站 河北 盧龍 066403)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對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影響著社會整體的穩定程度。農業發展離不開水資源的支持,但是近年來水資源嚴重短缺,水資源受污染程度嚴重,這都嚴重制約著農業的發展。因此,必須將節水理念有效貫徹到農業生產中,強化農業生產中滴灌等有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真正促進我國的農業生產呈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態勢。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及綜合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國的農業生產也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生態農業是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如何結合生產需要選擇有效的灌溉技術是當前各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中遇到的重點問題。秦皇島市農業系統緊密圍繞“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發展要求,全力打造沿海現代農業升級版。在農業生產中推廣地膜覆蓋、保護性耕作、抗旱保水劑等農業節水技術,促進了節水、節肥、節藥集成技術模式的形成,并且在2015年推廣噴管滴灌技術30余萬畝,取得了良好的節水效果。
根據秦皇島地區農業生產的具體情況,秦皇島目前采用較多的滴灌技術主要有地表固定滴灌技術、移動型滴灌技術、間歇滴灌技術、地下固定滴灌技術等類型。
2.1 地表固定滴灌技術。適合果園或者呈現條狀分布的農作物灌溉,如秦皇島地區葡萄、山楂和核桃種植面積較多,采用地表固定滴灌技術較為合適。
2.2 移動型滴灌技術。建設成本相對較低,但是實際運行操作所需要的成本較高。
2.3 間歇滴灌技術。由于其滴灌的方式并不是連續性展開的,需要間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滴灌,相較于其他滴灌方式,間歇滴灌方式需要消耗更多的水,但是該種滴灌方式不容易出現滴頭堵塞的情況。間歇滴灌技術在軟棗獼猴桃、甘薯等農作物育苗過程中使用較多,方便育苗的澆水工作。
2.4 地下固定滴灌技術。滴頭和毛管都是在地下的,因此對地表作物的生長幾乎沒有干擾,但是由于設備埋在地下,所以不便于檢修。這類滴灌技術也通常用于果園等農作物栽培中,易于管理。
這幾類滴灌技術使用過程中常用的滴灌設備有滴頭、輸水管道、管道連接部件、灌溉管道、過濾設備、施肥設備等,也是滴灌設備使用和維修較多的。
3.1 節約水資源,促進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滴灌技術相比較噴灌、渠道引水等傳統的灌溉方法,能夠實現對水資源的精細化把控,減少水資源的蒸發,大大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同時,滴灌技術還可以借助薄膜覆蓋的方法,有效的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流失,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提升灌溉水的整體利用率。
3.2 防止鹽漬化現象發生。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能夠對土壤中的鹽水實現有效的控制,減少鹽漬化現象的出現。秦皇島沿海地區農業生產過程中土壤鹽漬化較為嚴重,對農業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嚴重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率。鹽漬化屬于難以解決的土壤問題,如果土壤出現鹽漬化,作物就無法正常生長,極大的降低農作物的存活率,且農作物生長不旺盛。為減少鹽漬化現象的出現,應有效調控土壤中鹽分的含量,控制好土壤含水率。將滴灌技術應用到其中,促進了土壤內部的水循環,減少了土壤中鹽分含量,能夠有效地防止土壤鹽漬化情況出現。
3.3 保持土壤的含水率,為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有效的保持了土壤的含水率,使土壤具有充足的水分和較好的透氣性,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存活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選擇滴灌技術的時候,需要使用塑料薄膜,這樣能夠保證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溫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熱量散失,使薄膜內部始終處于封閉穩定的狀態,為農作物正常生長提供好的環境。
3.4 保持土壤肥沃。滴灌技術有利于保持土壤肥沃狀態,主要通過在水分中加入養分實現。這些養分可以隨著灌溉用水進入到作物的根部,供作物吸收利用,同時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得以保持。此外塑料薄膜的使用也使得土壤內部的溫度及濕度條件適合,促進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微生物大量繁殖提升了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
3.5 減少農藥的使用。將農藥混入到灌溉水中,利用滴灌技術直接滲透到作物的根部,減少了農藥的揮發,提升了功效,從而減少了農藥的整體使用量,還有效減少了病害的發生。
4.1 促進灌溉技術進一步精細化。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優勢明顯,因此有必要廣泛推廣使用,以提升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效果。首先,促進滴灌技術進一步精細化,結合不同作物的類別以及作物不同的生長階段,考慮地區土壤對水的需求,精細化管理,保障滴灌開展的實時準確;其次,實現精細化的耕作,有必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帶來的優勢,建立自動化的滴灌系統,保障施肥操作順利完成,利用計算機系統完成相應的控制,實現精密化滴灌的目的。
4.2 實現滴灌技術的信息化建設。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政府積極提倡發展創新型生態農業。隨著創新型生態農業的不斷發展,滴灌技術成為關鍵。秦皇島市要積極響國家政策號召及時代趨勢,不斷地推進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積極實現信息技術與滴灌技術的結合,不斷地利用信息化技術為農業生產提供便捷,實現農業的高效生產和綠色生產。將信息化技術有效的融入到滴灌中,實現滴灌技術信息化建設,通過智能化的滴灌設備實現智能控制,根據農作物用水量的需求進行科學調控,既滿足農作物生長用水的需求,還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大大提高灌溉效率和農作物產量。
4.3 促進滴灌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完善。滴灌技術完善的同時,要積極推進滴灌管理制度的完善。2014年,秦皇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就制定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并加以實施,對用水量控制、用水論證、水資源管理費實行嚴格的制度管理。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要根據農業生產需求及水資源的現狀,制定完善的滴灌管理制度。一是要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度,控制水資源不浪費。二是要制定合理的用水價格,針對農業生產發展需求,降低用水價格,鼓勵滴灌技術的實施。三是要制定滴灌技術管理應急預案。針對氣候環境的變化,制定應急預案,避免洪澇或者干旱氣候給農業生產帶來損失。四是加強滴灌技術監測工作,對農業生產使用的滴灌設備及時檢測,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農業生產需要用的時候出現滴灌技術設備損壞導致無法使用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