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青貴
甘肅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崇信縣分學校,甘肅 崇信 744200
平涼屬半濕潤半干旱過渡地區,在抗寒性上屬冬性或強冬性區。由于近年氣候的變化,四季增溫趨勢明顯。氣候變暖使冬小麥播種期明顯推遲,返青期明顯提前,分蘗期推遲,抽穗期提前,冬前及早春分蘗減少,越冬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播量增大,畝株數明顯增加,產量顯著增高。
疏植大穗型品種種植面積占有絕對優勢。由于土壤肥力、種植結構調整和對產量的期求,從2008年以后,平涼市疏植大穗小麥品種的種植面積在逐年擴大,根據統計,中麥175、普冰151、西平1號、平涼45號、平涼44號、蘭天26號、靜麥3號、中梁3 2號、靜寧10號等疏植大穗品種的種植面積已占平涼市小麥播種面積的95%以上。
主導品種的優勢地位在2-3年內趨于穩定。據統計,東五縣推廣的中麥175、隴原031、隴原034、晉麥79號、蘭天28。西兩縣推廣的靜麥3號、中梁32號、靜寧10號、蘭天26號種植面積均在5萬畝以上,占平涼市小麥播種面積的61.6%左右,這些品種經過長時間的種植,經歷了不同氣候年型的考驗,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已經得到農民的認可,其主導地位會在2-3年內繼續保持,種植面積仍會占較大比例。
抗旱性提高。針對平涼市早春干旱,生產中抗旱弱的品種已逐漸被淘汰,抗旱性強的品種種植面積已占絕對優勢。在品種選育和引種過程中,加大了對抗旱能力的選擇,因此近期生產利用品種和正在進行引種試驗的品種在抗旱性上得到提高,如無特殊的氣象災害發生,旱災對小麥生產的影響會越來越小。
抗病性受到廣泛重視。平涼市小麥主要病害為銹病,因此在品種引進和選育中,在加強抗銹病小麥品種篩選的基礎上選擇具備多種抗病性的優良品種,以提高平涼市小麥品種的抗病能力。目前生產上的主導品種在推廣時對銹病大都具有較好抗性。
小麥產量由畝穗數,每穗粒數和粒重三個因素構成。合理密植是小麥高產、穩產的中心環節。合理密植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合理的播種量,適當的播種方式和合理的群體結構。其中播種方式和和基本苗是合理密植的關鍵。近年由于氣候變暖,使冬小麥播種期明顯推遲,返青期提前,冬前及早春分蘗減少。為了有效提高單位面積小麥產量,密植型品種推廣種植就會成為必然。
從生產實際情況看,針對平涼市早春氣候干旱少雨,影響小麥分蘗,進而影響小麥產量的問題,選擇引進和選育抗旱性小麥新品種是今后平涼市小麥品種的發展趨勢。
平涼是冬小麥銹病孢子的越冬北上的主要路線,年發生銹病較早,是平涼市冬小麥生產中主要病害,因此提高品種抗病能力和藥劑防治是防治銹病的主要措施。
根據國家冬小麥區域規劃,平涼市屬冬小麥適種區,所種植品種以中筋麥為主,因而在今后的品種引育中,要加大品種質量的提升力度,劃分優勢中筋麥種植區域,同時適度引進強筋麥進行試驗種植,提高冬小麥種植的品質及比較效益。
依據氣候及土壤等情況將全市冬小麥種植區進行分類。并根據縣區小麥試驗示范結果和各地觀摩調查結果,按照不同區域和生產條件,在小麥播種季節,依據分類發布小麥品種布局指導意見。經生產實踐證明,均符合當地生產實際,受到了農民群眾的歡迎,對提高該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
1.山塬區。主要包括靈臺、涇川、崇信三縣的所有山塬旱地、崆峒區草峰以東所有塬區。推廣品種蘭天32號、平涼44號、隴鑒386、蘭天21號、晉麥79、臨豐3號、 長6359、晉麥47、長旱58號、西峰27號、普冰151、西平1號。
2.川區。主要包括涇、汭河流及靈臺的梁原、百里、蒲窩、中臺等鄉鎮的川水地。推廣品種長武521、長6359、西農928、蘭天32、靈臺4號、晉麥79號、西平1號。
1.西部山地。主要包括靜寧、莊浪兩縣所有山旱地,推廣品種靜麥2號、靜麥3號、靜麥4號、靜寧10號、中粱24號、南鑒8、98鑒24、蘭天19號、蘭天20號、蘭天26號。
2.西部河谷區。主要包括莊浪、靜寧兩縣所有可灌溉的耕地。推廣品種莊浪11號、莊浪12號、蘭天17號、蘭天24號、蘭天26號、南鑒8、蘭天15號、蘭天15號。
3.北部高原溝壑區。主要包括崆峒區的青龍、白廟、西陽、大秦、寨河等鄉鎮,推廣品種西峰26號、平涼44號、平涼40號、西峰27號。
1.川谷區。主要包括崆峒區的崆峒鎮、華亭所有川區。推廣品種隴原031、長旱58、平涼43號、平涼44號。
2.山地。主要包括莊浪的韓店、鄭河、永寧、通化、通邊等、崆峒區的麻武、華亭所有山區。推廣品種蘭天20號、蘭天22號、02鑒5、蘭天2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