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澤
甘肅省蘭州市中川上水綠化管理處,甘肅 蘭州 730030
蘭州至中川機場鐵路開通運營,對鐵路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建“空鐵聯運”綜合交通運輸模式,拓展蘭州城市發展空間,破解城市發展制約,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6年5月4日,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以《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蘭州至中川城際鐵路沿線生態綠化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蘭發改[2016]164號)對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進行了批復,批復總投資25 863.67萬元(包括綠化工程和水利配套工程)。
2016年12月11日,蘭州市水務局會同蘭州市生態局組織相關部門召開會議,對《蘭州至中川城際鐵路沿線生態綠化工程水利配套項目初步設計報告》進行了技術審查。經計算,該水利配套工程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13 970.58萬元。
項目區主要位于溝谷地區,丘陵、耕地、村莊、道路、排洪溝交錯分布,地形破碎,土壤瘠薄,氣候干旱少雨,自然植被以旱生灌草為主且低矮稀疏,不易形成景觀,也不宜林木的自然生長,缺少必要的綠化灌溉水利工程。
城際鐵路沿線建設項目集中,除已建成的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外,現有村莊、工廠散亂分布,沿路斷壁殘垣、垃圾、土堆、石塊、柴草四處可見,建筑垃圾、挖方填方造成的山體裸露及土坑時而突顯,嚴重破壞環境,自然植被稀疏,急需綠化及水利配套工程。
城際鐵路兩側林帶,樹種不統一,林帶參差不齊,景觀效果差;究其原因是缺少必要的綠化及水利配套工程。
城際鐵路兩側地形較為破碎,部分地段為陡坡、溝壑,平緩地段多為耕地,且不連續,高低不齊。耕地內經濟林零星散布,成活率低,生長狀況較差,急需綠化及水利配套工程。
蘭州市地處大陸腹地,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蒸發量大,降水量少且時空分布不均,植物利用率差;項目區大部分降雨分布在7、8、9月份,4、5、6月份植物需水旺盛期,降雨量很少且利用率低,群眾稱之為卡脖子旱,干旱缺水是制約本區生態發展的最大障礙。加之項目區內無常年地表徑流,地下水儲量少、深埋大、可開采量少,難以作為灌溉水源,因此該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只能完全依靠工程措施來解決生態灌溉問題,可以說生態灌溉水源工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項目區生態發展的好壞問題。
蘭州市城際鐵路是甘肅省通往中川航空港和北部各省、市、縣的主要通道,是甘肅省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現狀的入城段自然景觀較差,直接影響蘭州市甚至甘肅省的對外形象和投資環境。因此以本項目為起點,推進北大門自然景觀的改善步伐,創建美觀、整潔的進城通道,進而提升蘭州市對外形象和改善投資環境。
蘭州中川城際鐵路是連接主城區與蘭州新區的主要交通通道,對鐵路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建“空鐵聯運”綜合交通運輸模式,拓展蘭州城市發展空間,破解城市發展制約,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加快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落實中央“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凈化、美化中川城際鐵路沿線的環境,將其打造成干凈整潔、特色鮮明的景觀廊道,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中川城際鐵路沿線綜合整治工作的總體部署安排,按照“一廊兩面三網多點”相結合的總體思路進行整治,即:“一廊”:蘭州站——中川機場城際鐵路沿線通廊。對黃羊頭以北兩側500米范圍內可視區域全面綠化;對城區段拆遷后寬100米范圍內進行綠化美化。“二面”:對沿線南北兩山綠化范圍內可視面山進行綠化治斑,提檔改造。“三網”:對沿線的道路、渠系、溝道進行防護景觀林網建設。“多點”:對沿線村莊、廠礦企業進行防護景觀林。結合蘭州至中川鐵路沿線進行綜合整治綠化項目,實施本水利配套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綜上所述,為改善蘭州市的生態環境,打造成干凈整潔、特色鮮明的景觀廊道,為“一廊兩面三網多點”總體整治思路的進一步落實,以及落實中央“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規劃,該項目的建設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第一,該工程的實施,新增了城際鐵路兩側的植樹造林面積,對提升蘭州市的城市形象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為蘭州市的靚化、提高城市品位,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為市民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人居環境創造條件,也為保護和建設好城市賴以依托的自然資源,盡可能的改善城市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劃時代意義和決定性作用。
第二,通過綠道的建設,充分利用指狀綠地,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拓展城市空間、項目區域由于鐵路的貫穿,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影響,同時對兩側土地開發及價值產生了掣肘,而綠道的建設恰恰能夠充分利用項目區域土地及空間,有效地開發利用,同時提升了土地價值。
第三,通過本工程的建設,既可給鐵路兩側的植樹造林面積提供灌溉水源,還可利用灌溉間歇期,給曹家溝水庫及中川水廠補充水量的不足。同時還可以給李麻沙溝皋蘭段九合鎮物流工業園、皋蘭縣忠和鎮北龍口經濟物流園提供生產生活補充用水,緩解物流園區生產生活水源短缺問題。給李麻沙溝沿線永登縣樹屏鎮、皋蘭縣中心鄉、大砂溝忠和鎮區域內的城鎮用水及工業企業用水作為應急水源。緩解李麻沙溝及大砂溝沿線工礦企業的用水供需矛盾,加速產業化經營進程,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四,本工程可以延伸至高速公路天水路出口以后,給城關、安寧區域內的城鎮用水及工業企業用水作為應急水源。本工程建成后,也可以為城市灑水提供一定的補充水源。同時本工程還可以為正在建設中的蘭州中通道高速公路兩側綠化灌溉提供補充水源。綜上所述,本工程是一項一舉數得的民生工程,工程建設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通過對城際鐵路生態綠化工程水利配套項目技術經濟綜合論證,本工程的建設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工程實施后,可確保綠化灌溉面積7 141畝,還可以作為抗旱應急水源給多處水廠補水解決城鎮用水的特殊干旱年的應急供水,必將對改變項目區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提升蘭州市的城市形象起到積極作用,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應積極籌措資金,盡快予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