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蕾 劉 芳 余土根
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獲得性太田痣樣斑又稱顴部褐青色痣、Hori氏痣,為顴部對稱分布的黑灰色斑點狀色素沉著。好發于顴部、顳部,少數可見于眼瞼、鼻翼等部位,絕大多數雙側對稱分布。眼和口腔粘膜無損害[1]。組織病理學表現為真皮黑素細胞內含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各期黑素體。雖然患者無自覺癥狀,但獲得性太田痣樣斑可嚴重影響美容,甚至一些女性患者常因為此類疾病導致自卑以及焦慮的不良心理狀態。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的液氮冷凍、化學剝脫術、皮膚削磨術與染料脈沖激光等治療方法,療效欠佳。余土根主任醫師從事皮膚科臨床工作40多年,茲將其治療獲得性太田痣樣斑經驗選介如下。
余師認為,獲得性太田痣樣斑雖區別于黃褐斑,中醫古籍中無完全符合其臨床特征的病名,但其發病機理不外乎脾虛、肝郁、腎虛及血瘀。在此四種病機中,余師尤為重視血瘀。脾胃受損,升降無力,濕熱內生,熏蒸顏面而致??;肝失條達,氣機郁結,氣血不能上榮于面而發??;腎精暗耗,水火不濟,面失榮養而發?。欢⑻?、肝郁、腎虛日久,均可致血運不暢,肌膚失養而瘀澀發斑。《普濟方》曰:“面上黯,此由凝血在臟。”[斑與瘀同為有形之質,斑在外而瘀在內,瘀顯于外即成斑,可謂是“有斑必有瘀,無瘀不成斑”[3]。
余師提出,活血化瘀必須是貫徹全局的治療原則,根據皮損特點及伴隨癥狀可行相應的調整?!案沃髑啵⒅鼽S,腎主黑”。斑色青灰,伴有煩躁不安,心情抑郁,胸脅脹滿,經前乳房脹痛者,需兼顧疏肝理氣;斑色黃褐,伴有疲乏無力,納呆困倦,時有腹脹者,需兼顧健脾祛濕;面色黧黑、晦黯不澤,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者,需兼顧補腎益精。
周某某,女性,41歲。銷售員。2018年2月24日初診。面部黑褐色斑點6年余。膚色偏黃,雙側顴部、上眼瞼及顳部泛發黑褐色綠豆大小斑點狀色素沉著,互不融合,邊界清楚,眼和口腔粘膜未見異常。性情急躁,平素月經不規則,量少,經前腹痛明顯,夜眠較差,二便正常。舌黯紅、舌下絡脈瘀紫、苔薄,脈弦澀。辨證屬氣滯血瘀證。治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氣。擬方:白茯苓、丹參、益母草各30g,當歸、香附、合歡皮、白僵蠶、白術、桃仁各12g,柴胡、白芍各9g,三棱、莪術、紅花、甘草各6g。14劑。余師囑減少化妝,調整心態,規律作息,避免日光暴曬。3月10日二診,訴經前疼痛較前緩解,夜眠未改善。原方加百合12g,酸棗仁15g。14劑。3月24日三診,雙側顴部色素沉著稍減輕,余未見明顯變化,夜眠可。繼續原方治療。4月21日四診,斑由黑褐色變為黃褐色,部分斑點變為粟粒大小,月經量較前增加,前方去三棱、莪術,加玫瑰花6g。5月19日五診,患者心情愉悅,斑點邊界欠清,斑色繼續減輕,守前方繼續服用1月。季節近夏,再次囑避免日曬。6月20日六診,膚色變白,僅上眼瞼、顳部少量黃褐色斑點,舌紅、苔白,脈弦滑。前方去桃仁、紅花、白僵蠶,加蒼術、薏苡仁。服14劑后,肉眼觀察斑色不顯,繼續服用7劑后停藥。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按:方中丹參、桃仁、紅花、三棱、莪術活血祛瘀,使“瘀血去而新血生”;當歸、白芍、益母草養血調經;柴胡、香附疏泄肝氣而解郁結;合歡皮解郁安神兼以活血;白術、白茯苓、薏苡仁、甘草健脾益氣,從而使新血生化有源,又能兼顧胃氣,使“活血而不傷正”;白僵蠶祛風通絡,化痰散結;川芎既可活血行氣,又可作為引經藥、引諸藥上達頭面。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疏肝理氣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