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 王向群 吳 嘉 周豪坤 金晨露 劉瑜婷 陳 意
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第一人民醫院 浙江 杭州 311100 2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 杭州 310053 3 浙江省中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陳意主任中醫師為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醫五十余載,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重視舌診,善于抓主癥辨治。筆者有幸跟師侍診,受益匪淺,今節選兩則醫案如下,以饗同道。
陳某某,男,42歲。2018年4月26日初診。主訴:中脘腹滿3年余,近1月來因酗酒,中脘脹滿,噯氣反酸,晨起口苦,大便數日未解,舌苔黃膩,脈滑。胃鏡:慢性胃炎。中醫診斷:痞滿,濕熱中阻證。西醫診斷:功能性消化不良。處方:姜半夏、茯苓、黨參、蒼術、厚樸、陳皮、黃芩、浙貝母、厚樸各12g,煅瓦楞子、海螵蛸、麥芽各15g,黃連6g,制軍10g。7劑。復診:藥后中脘脹滿、噯氣反酸均見好轉,大便兩日一行,舌苔黃膩漸退,脈滑,因見大便干結,制軍增為12g,前方跟進,續守原意4周,諸癥均明顯好轉,大便正常。續守方4周,自訴無胃脘脹痛,諸癥皆愈。
按:本患酗酒貪杯,喜食膏脂厚味,日久損傷脾胃,脾失運化,濕邪內停,以致脾胃氣滯,出現中脘脹滿,噯氣反酸。據脈證和舌象,辨證為濕阻中焦。陳師認為“濕阻中焦”是發病的主要原因,濕邪既是病理因素,也是病理產物,阻礙氣機運行,日久不暢,脾失運化,腑氣不通,可致胃脘脹痛不適,大便數日未解。陳師喜用平胃散加減健脾和胃,芳香化濕,臨床多以舌苔厚膩為指征。晨起口苦、舌苔黃為濕郁化熱,故配以三黃瀉心湯,治療濕熱食滯。另予二陳湯和胃行氣,健運脾胃;煅瓦楞子、烏貝散收斂治酸,麥芽健脾和胃。
丁某,男,28歲。2016年5月23日初診。胃滿脹數月,噯氣頻作,大便稀溏,日行二三次,稍進油膩或感風寒易泄瀉,舌苔白膩、邊有齒痕,脈弦細。中醫診斷為:痞滿,脾胃虛弱證。西醫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處方:黨參、茯苓、姜半夏、陳皮、防風、白術、甘松各12g,木香10g,砂仁、黃連各6g,吳茱萸2g,炒白芍30g,煅瓦楞子15g。7劑。復診:大便較前減少,守方2周,脘腹脹滿緩解,大便能成形。斷續服中藥3月,改參苓白術丸口服,半年后隨診,痞滿癥狀皆消,偶有飲食不慎,大便稀溏,余無殊。
按:脾胃同居中焦,脾主運化,宜運為健。脾多以虛證為主要表現,其中又多以脾氣虛為常見證,又稱脾胃虛弱。舌質淡、苔薄白氣血不足之象,為脾胃虛弱,吸收欠佳,不能濡養全身,故見胖大舌,邊有齒痕。脾失運化,則化濕能力減弱,出現清氣在下,大便稀溏,甚至泄瀉;胃動力障礙,則表現為濁氣在上之腹脹、噯氣等尚未出現器質性病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陳師予香砂六君子湯補而不滯,芳香健脾,使脾健得運,脾胃調和。合痛瀉要方,芍藥柔肝緩急止痛,白術健脾和胃,配以少許防風升散燥濕以助止瀉之功。左金丸瀉肝補土,治療噯氣頻作;胃酸過多,以煅瓦楞子制酸止痛;取甘松芳香之性,香能舒脾氣,溫化燥濕以助脾運,泄瀉自止。終以參苓白術丸善后,使脾胃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