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冰
(蔚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蔚縣 075700)
張家口壩下地區位于河北北部冷涼地區,轄蔚縣、陽原、涿鹿、懷來、萬全、懷安、赤城7個縣和橋東、橋西、宣化、下花園4個區。張家口壩下地區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7℃左右,≥10℃活動積溫3 000℃左右,無霜期130~150 d。年降水量400 mm左右,其中60%集中在7~9月。
黍子屬一年生禾本科作物,是傳統中的糯性糜子。主要分布在河北張家口壩下地區,山西大同地區和內蒙古的部分縣也有種植。在張家口壩下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是該地區(尤其是張家口南部蔚縣、陽原等縣)的主要雜糧作物之一,也是禾谷類作物中最耐旱的夏播作物之一。黍子是一種避旱耐旱作物,種在雨季頭,長在雨季中,收在雨季尾。還具有很強的耐瘠性,在干旱貧瘠的土壤中能獲得比較理想的產量,是開荒、改造鹽堿地和治理沙漠的先鋒作物。同時也可作為北方地區重要的晚播救災作物。
黍子去皮后俗稱黃米,再磨成面俗稱黃米面,性黏。河北的張家口及山西、內蒙部分縣主要用來做黃糕及油炸糕,黃糕是北方農民中午的主食,每天中午都會食用,油炸糕是人們過年過節或招待客人的重要食物。
黍子渾身都是寶,其籽粒營養豐富,不僅可做多種食品,還可用于做年糕、制糖、釀酒;黍穗脫粒后可做條帚,黍的秸稈、米糠可以用做畜禽飼料。黍子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黍米中蛋白質與氨基酸蛋白質含量相當高,其含量一般在13.6%左右,最高可達17.9%,黍子籽粒中人體必需8種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小麥、大米和玉米,尤其是蛋氨酸含量,是小麥、大米和玉米的2倍。黍子籽粒淀粉含量在70%左右,主要是支鏈淀粉。籽粒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每100 g中含維生素E 3.5 mg、B1 0.45 mg、B2 0.18 mg,均高于大米。黍籽粒中鈣、鎂、磷常量元素及鐵、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含量均高于小麥、大米和玉米。食用纖維的含量在4%左右,高于小麥和大米。纖維素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糞便排出,減少細菌及其毒素對腸壁的刺激,降低腸內憩室及腫瘤的發病率,還能與飽和脂肪酸結合,防止血漿的形成,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內壁的沉積,有利于防止冠心病的發生。還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除熱愈瘡,主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呃逆煩渴、泄瀉、胃痛、小兒鵝口瘡、燙傷等功能。
1.1 冀黍2號。由河北省農科院選育而成。生育期95 d左右,屬中晚熟品種。籽粒白色,米糕黃、軟、筋,適口性好。抗病、抗蟲、抗倒、抗旱、適應性強。
1.2 冀黍3號(品系代號B707)。該品種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最新育成的品種。生育期95 d左右,屬中晚熟品種。2016~2018年在蔚縣示范表現,豐產性好,品質優異。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力強,穗層整齊,適宜機械化生產。籽粒紅色,米糕黃亮、軟筋,適口性好,是一個值得推廣的高產優質新品種。
1.3 晉黍8號。該品種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選育而成。生育期103 d左右,屬晚熟品種。側穗型,籽粒白色,米黃色。米糕黃、軟、筋,食味香甜可口。豐產穩產,抗倒抗旱,適應性廣。
1.4 大紫稈。蔚縣農家品種。生育期100 d左右,屬晚熟品種。側穗型,米糕青黃、適口性好。喜肥水。
1.5 二紫稈。蔚縣當地農家品種。生育期85~95 d,屬中熟品種。側穗型,米糕色黃、適口性好。根系發達,莖稈粗壯、堅韌,抗倒抗旱性強,灌漿速度快。
1.6 柳白。蔚縣農家品種。生育期80d,屬早熟品種。側穗型,不開散。耐旱,喜肥水,耐瘠薄。白黍黃米,米糕色黃、適口性好。黍芒是制作笤帚的專用品種。
1.7 笊籬白。蔚縣當地農家品種。生育期80 d,屬早熟品種。側穗型,白黍黃米,耐旱耐瘠薄,也喜肥水。1.8 咕嘟白。蔚縣當地農家品種。白黍黃米,品種生育期短,僅60 d。密穗型。主莖節數8個,穗長27 cm,穗粒重6.2 g,千粒重8.0 g,耐旱,喜肥水,耐瘠薄,灌漿速度快。
1.9 圪垯黍。蔚縣當地農家品種。生育期90~95 d,屬中晚熟品種。密穗型。白黍米糕黃、軟、筋、甜。增產性好,中等肥力地塊畝產可達300~400 kg。
2.1 地塊選擇。黍子不宜連作。黍子比較理想的前茬是大豆、馬鈴薯、玉米等作物。地塊應選擇肥力中等、通氣良好、前茬沒有使用過除草劑的沙質壤土。秋深耕20~25 cm,秋耕后及時耙耱,破碎地表坷垃,使地塊平整細碎,以利于出苗。
2.2 種子處理。播前種子用“福克”種衣劑和0.3%“拌種雙”進行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和黑穗病。
2.3 合理施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一般每畝底施農家肥1 000~1 500 kg、三元復合肥30~40 kg、硫酸鋅肥0.5~1 kg。
2.4 適時播種
2.4.1 播種時間。張家口壩下地區一般在6月上旬至下旬播種。可根據土壤墑情選擇適宜品種,靈活調節播期。晚熟品種一般在6月上旬播種,中熟品種一般在6月中旬播種,早熟品種一般在6月下旬播種,極早熟品種(如咕嘟白)可推遲到7月初播種。旱地要注意趕雨搶墑播種。
2.4.2 播種方法。改木耬條播為機械精量穴播,機械穴播不僅可以節省種子,而且減少間苗用工,同時還能增強群體頂土能力。畝用種0.5 kg左右。播深4~8cm。播后鎮壓。行距30~33cm,穴距16~18cm。
2.5 田間管理
2.5.1 適時間苗。4~6葉期間定苗,每穴留苗3~5株,每畝留苗5萬~6萬株。同時淺中耕,拔除雜草。
2.5.2 適時中耕。拔節期深中耕,并進行培土,促進根系發育,防止倒伏。
2.5.3 追肥澆水。孕穗至揚花期墑情不足時,有灌溉條件的,應及時澆水。如播前底肥施用不足,表現脫肥的,在拔節期追肥,以氮肥為主,配施鉀肥。水澆地結合灌溉追肥,旱地應在下雨前進行。
2.6 病蟲害防治
2.6.1 糜子黑穗病。防治方法:輪作換茬、選用抗病品種和采用藥劑拌種。采用“拌種雙”拌種效果很好。
2.6.2 糜子紅葉病。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消滅傳播病毒的昆蟲、清除侵染病源。
2.6.3 粟莖跳甲和谷子鉆心蟲。幼苗期注意防治粟莖跳甲,拔節后抽穗前防治二代谷子鉆心蟲。防治方法:在成蟲產卵前用“氰戊硫磷”2 000倍液噴灑殺滅成蟲;或用“辛硫磷”、“毒死蜱”500 g兌干細沙土20~25 kg制成毒土殺滅幼蟲。在基部撒施,每畝撒毒土5~7 kg,然后淺鋤。
2.7 適時收獲。當大部分穗子的粒子已經堅硬,種皮的青色消失,穎殼黃白色,即應收獲。收割后晾曬數天,進行脫粒,入倉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