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青
(遷安市農業畜牧水產局 河北 遷安 064400)
2018年,遷安市開展了花生病蟲害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示范區建設工作,通過一年的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遷安市選擇了3個鎮鄉共1000畝花生田作為示范區,輻射帶動周邊鎮鄉2萬畝,將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有機結合,建成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示范區。
遷安市花生發生的病蟲草害主要有花生蚜蟲、棉鈴蟲、紅蜘蛛、地下害蟲,葉斑病,及馬唐、牛筋草、稗草、馬齒莧、反枝莧、藜等雜草。遷安市花生病蟲草害呈中等偏重發生,主要表現在長發性病蟲害范圍擴大、發生偏重;多種有害生物混合發生,且傳播速度較快。
3.1 選用抗病蟲品種。根據遷安實際,選擇國家審定的高抗、多抗的花生良種,如冀花6、花育25等。
3.2 種子藥劑處理。殺蟲劑一般選擇70%吡蟲啉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殺菌劑選擇25 g/L胳菌腈懸浮種衣劑,按照說明進行拌種,拌勻堆悶后陰干播種。
3.3 花生除草技術。遷安市花生田以禾本科和闊葉雜草混合發生為主,本著產品綠色、無公害的理念,選擇33%二甲戊靈乳油或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等高效低毒低殘留除草劑,同時可加入專用助劑,于花生播后苗前均勻噴施。
3.4 黃板誘殺技術。利用花生蚜蟲的趨黃特性,使用黃色粘蟲板進行誘殺的物理防治技術,該技術可有效降低蟲口密度,無毒、無殘留,害蟲無抗藥性,成本低,綠色環保,應用后可明顯減少施藥次數。一般每畝放置20~30塊,均勻分布即可。
3.5 性誘劑誘殺技術。該技術利用帶有雌性信息素的誘芯,引誘雄性害蟲前來交配,從而殺死雄性害蟲,大幅度降低田間落卵量,減輕危害。目前使用的有金龜子和棉鈴蟲兩種性誘劑。金龜子需要使用性誘捕器,每畝放置1~2個,每月更換1次誘芯;棉鈴蟲使用性誘劑條帶狀撒施即可,撒施葉片上長度為5~6m的條帶,每畝撒施3~5個條帶即可,每隔2周撒施1次。性誘劑防治要選擇害蟲高發期,并避開陰雨天氣。
3.6 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技術。花生田間放置殺蟲燈,對金龜子、棉鈴蟲、地老虎等常發性害蟲誘殺效果顯著。目前,考慮到電源問題,多使用太陽能供電的頻振式殺蟲燈,考慮到地形問題,每30~50畝設置1盞殺蟲燈,及時清理接蟲袋,安裝時間為每年5~9月份,使用完畢后及時拆卸,清理存放。
3.7 藥劑防治技術。整個生育期的病蟲害防治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可優先選擇礦物源、生物源藥劑替代化學藥劑防治。花生蚜蟲可選用礦物源49%軟皂水劑(橄欖鯊)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等;棉鈴蟲可選用6%阿維·茚蟲威微乳劑或1.8%阿維·氯乳油等;葉斑病可選用300 g/L苯甲·丙環唑乳油或325 g/L苯甲·嘧菌酯懸浮劑等。可加入助劑提高防效,使用大中型植保器械開展統防統治。
示范區綠色防控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90%以上,綜合防治效果達到90%以上,減少用藥次數1~2次,示范礦物源藥劑替代化學藥劑,示范區農藥使用量減少60%以上,畝綠色防控投入與產出比在1∶4左右,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確保示范區內花生農藥殘留不超標,進一步提高了產品質量,培育了一批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和新型職業農民。
5.1 經濟效益。示范區花生畝產量362 kg,較常規田畝產量258 kg增產104 kg(40.3%),花生皮果價格5元/kg,畝增效益520元;畝均綠色防控投入:藥劑處理5元,除草劑18元,粘蟲板20元,殺蟲燈10元(按照使用年限、維修、折舊核算),性誘劑15元,藥劑防治36元,合計104元。畝增純收益416元,經濟效益顯著。
5.2 生態效益。示范區推廣應用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替代50%乙草胺乳油,農藥使用量由150 ml/畝降低至100 ml/畝;同時推廣的粘蟲板、殺蟲燈、性誘劑、高效低毒低殘留殺蟲殺菌劑及礦物源制劑,可減少化學農藥防治2~3次,加之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相融合,全生育期農藥使用量減少60%以上。顯著降低了面源污染,減少了對有益生物的殺滅,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5.3 社會效益。各項物理措施的實施以及專業化的統防統治,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和用工開支,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通過示范、宣傳、引導、帶動,使農戶對綠色防控及統防統治認識程度增強,有利于今后工作的推廣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