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河北省灤南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灤南 063500)
近年來,由于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草莓消費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草莓的種植收益呈現穩中向好的趨勢,草莓栽培種植面積越來越大,特別是棚室設施草莓面積迅速增加。但在實際生產中,出現草莓旺長現象,造成草莓植株早衰、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等,種植收益降低。所以給廣大草莓種植戶介紹草莓旺長的發生與調控技術,以便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種植收益。
草莓旺長多發生在開花坐果期,當草莓發生旺長后,其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調,具體表現為葉片由匍匐狀態變直立狀態,葉片大而薄,葉柄變長,葉色變淺,花芽分化不好,花少、僵花多、畸形果多,果實膨大慢,嚴重影響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
2.1 溫度管理偏高。草莓屬中溫草本作物,開花坐果期適合白天24℃~26℃,夜間8℃~10℃,特別是棚室光照弱、濕度大、溫度高,很容易發生旺長現象。
2.2 水肥管理不當。草莓生長前期水肥供應過量,沒有控水控肥,水肥充足,特別是氮肥施入過多,都會導致草莓旺長。
對于已經發生旺長的草莓,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調控。
3.1 降低溫度。可通過給棚室通風降溫,加強溫度管理,使得開花坐果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4℃~26℃,不能高于26℃,夜間8℃~10℃。
3.2 進行植株調整。如果葉片過多,要去除過多的葉片,首先是去除老葉、病葉、分生的枝蘗,二是去除過多的葉片,每株草莓保留5~6個完整的功能葉片即可,這樣通過去除葉片可抑制草莓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使養分向果實運輸。
3.3 水肥調控。坐果之前,在澆水方面要澆小水,不能澆大水,更不能大水漫灌,第一次滴灌澆水量13 m3左右;葉面噴施戊唑醇(抑制旺長、殺菌防病)等三唑類藥劑和促進花芽分化的微量元素、促進授粉的硼肥,按說明兌好后每畝噴施30~45 kg藥液,5~7 d噴1次,連噴2次,促進坐果,抑制營養生長;在追肥方面,第一次澆水時不可隨水追肥,等到果實坐住后,可隨水施入10~15 kg含氮磷鉀的水溶性平衡肥,同時加入有機碳(如萃盛源、萃盛根深等,促進生根、增強光合作用),每畝3~4 kg。
4.1 以上三種控旺的調控措施要綜合運用,不能單獨使用一種措施進行控旺。
4.2 盡量不運用激素控制草莓旺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