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蘭
(云南省永勝縣園藝技術推廣站 云南 永勝 674200)
株行距為2 m ×2.5 m,密度為133株/畝。
根據地形和培肥情況,校準2條垂直基線,按株行距平行移動標記定植點,以定植點為中心,壘高15 cm、直徑60 cm左右的樹盤,在中心點挖30 cm左右深的定植穴。
無分枝的獨干苗,在苗高40~45 cm處短剪,保留主干20 cm以上的分枝,剪除過低分枝、萌蘗枝、帶傷枝、病蟲枝等,剪平砧樁,抹除未老熟的嫩梢,高度未達到40 cm的苗不需短剪。徹底解除嫁接口附近的薄膜。縱向剪開(劃開)塑料缽身和底部,將苗帶土輕輕拿出,盡量不要抖落營養土。
將苗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裸根苗),擺正植株,調整高度,扶直主干,回填細土,邊回填邊由外往內壓實土壤,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不得留空隙,蓋土至根頸部,澆水后不露根系為度,嫁接口露出地面5~10 cm,切忌埋入土中。
5.1 澆定根水。以主干為中心,壘直徑60 cm左右的樹盤,澆(噴)足定根水。
5.2 覆蓋。樹盤內蓋5~10 cm厚的茅草、稻草、其它作物秸稈,也可在澆足定根水后,在樹盤內撒一層細干土,保水防裂防結殼。
5.3 固定。風大的區域,應插支柱將苗固定扶正,防止大風吹偏樹干,影響成活。
5.4 總體要求。做到“苗正、干直、根舒、土實、水足、根系入土、嫁接口外露”。
5.5 回水。在澆足定根水后,根據土壤墑情,3~5 d后再回水1次,濕潤根際土壤即可。
5.6 補植。定植1周后,開始檢查成活率,發現死苗及時補植。
5.7 施肥。容器苗成活后15~20 d(裸根苗2個月以后)第一次補肥,肥料采用生根促根肥和平衡型水溶復合肥,各1 kg/畝,薄肥勤施,結合灌水進行。以后隨著植株生長,肥料濃度逐步增加。
5.8 除草。結合中耕,及時清除樹盤內雜草。
5.9 防病蟲。定植苗開始抽梢后,根據病蟲發生情況及時噴藥防治,要做到對癥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