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云 梁麗娟
(1許昌市園林綠化管理處 河南 許昌 461000;2鄭州市林業產業發展中心 河南 鄭州 450000)
我國林業生態環境現面臨諸多問題,嚴重匱乏的資源和大量的人口對森林資源有著重大的威脅,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將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所以,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林業生態環境,才能實現人們生活的美好與長久。
1.1 森林資源嚴重短缺。我國人口約占全球總人口的18.3%,但森林面積只占全球總面積的2.5%。由此可見,我國森林資源嚴重匱乏,與其他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我國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西部地區環境惡劣,在分布上,我國森林資源嚴重失衡。
1.2 保護意識淡薄。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環境破壞相當嚴重,林木資源供不應求,人們無止境的伐木種田導致本身就稀缺的森林資源更少,且人們對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較欠缺,我國目前仍屬于發展中國家,在生產發展過程中,大量的砍伐樹木,破壞了生態平衡。人們過多的注重經濟效益從而忽視了長遠的環境問題。
1.3 環境惡化。我國工業的發展已在世界前列,工業生產制造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廢渣,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置,不僅會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問題,還會影響人們的健康生活。工業污染日益嚴重,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還需加強。
2.1 加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近年自然災害頻發,氣候異常,都是破壞生態平衡導致,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作為大自然的調度師,對人類生態文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等,如果沒有森林,地球將會面臨物種滅絕、生態失調、環境惡化、溫室效應等問題。所以,人們要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倡導文明生態,避免人為破壞,提高保護意識,還要防范火災,為人類長遠的發展考慮,主動保護環境,尤其是對森林資源的保護。
2.2 政府的有效支持。林業生態環境保護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支持林業建設[1],擴大森林資源的儲備,且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保護,推動生態保護項目的完整實施。在西部地區應倡導用電取暖,并給予相應的補助政策,讓農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以此加強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
2.3 完善林業生態保護系統
2.3.1 增強法律保護力度。林業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應該更加完善,才能保證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質量,對于相應的法律政策應該更加明確,并且要求執行部門嚴格執法。對非法排放污染物的企業進行制裁,環境保護法應該被重視起來,這對林業生態系統建設有更加積極的推動作用。
2.3.2 推進土地荒漠化防治。全球每年土地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會造成4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所以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至關重要。土地荒漠化防治與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是一個良性循環。想要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就要先從土地荒漠化防治開始,十三五期間,全國需要完成十萬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務,目前的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已卓見成效,但是部分難度較大的地區還需要進一步治理,為完成目標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2.4 堅持可持續發展。配合國家的政策,應貫徹執行生態文明思想,落實中央退耕還林還草的要求,堅持可持續發展。相應政策不僅僅在于喊口號,應該使用高效的、優質的、科學的管理辦法,對林業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2.4.1 有種有伐且種大于伐。林木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可再生資源,在使用的同時應該做好可持續經營[2]。開采應該在保證供大于求的情況下進行。利用林業資源的時候應該采用撫育間伐的方式,間歇性采伐,在樹木增長較為興茂的時候進行開采,為森林資源提供充足的緩沖時間,這種方式能夠提升林木的生長環境,為后期的林木建設工作提供便利[3]。
2.4.2 尊重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人們的生產生活應該在尊重自然生態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該在自身的承載范圍內,避免過度開發,造成生態破壞。
2.4.3 利用先進科技優化種植。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環境差異較大,根據不同地區氣候特點應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因地制宜,結合土壤條件、水氣條件選擇不同的品種種植,考慮到經濟效益和種植積極性,應選擇商用價值較大的樹種教給農戶種植。另外,在種植過程中應配合現代科技,培育良種,指導農戶科學種植,防止病蟲害影響[4]。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已將生態文明建設列為國家戰略發展的重心。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不僅僅是相關工作人員和政府的事情,更是每一位國民應盡的責任。林業生態環境失衡主要原因就是人為因素,所以還需要人為力量去保護和建設,用長遠的目光看待林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