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言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時代,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讓自然環境更加優美,讓社會環境更加融洽,讓社會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是國家面臨的新挑戰。生物學教學中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不斷強化環保思想、低碳理念、節能理念。從學生實際出發,圍繞學生學習和發展,依照教育生態學理念,構建更具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生態課堂,實現學生的整體進步和全面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看到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應看到經濟發展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多地方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對人們的健康也造成了極大威脅。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于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更加注重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夢。生物學教師要貫徹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從轉變思想意識開始,給每一個學生滲透可持續發展理念,強化他們的生態環保意識,讓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每一個人的行動指南,以此來保護當前比較脆弱的生態環境。生物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發展性,其中很多知識都與自然環境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理念。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滲透可持續發展思想,強化他們的思想,改變他們的行為,真正將生物學習與生活實踐、社會經濟發展融合在一起,以此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同時,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書本知識與現實社會生活的對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意識。
例如,在學習“生物科學與環境保護”的內容時,教師除了讓學生從教材中學習相關知識外,更為重要的是將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與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統一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現實例子,讓學生看到周邊環境的嚴重污染程度,感知不可續發展模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對人們生活造成的深遠影響。呈現更多直觀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看到工業廢水傾倒河流造成的河水污染,工業廢氣直接排放造成的大氣污染。尤其是人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垃圾隨意丟棄造成環境污染,以此來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讓每一個學生意識到要發展經濟,更要注重環境保護,要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建更加環保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更好地統一起來。另外,環境保護與每一個人的聯系非常緊密,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和行為都會給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應該從改變自己的日常行為著手,如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管理,不隨便丟棄垃圾,做好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減少白色污染,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生物學的相關知識,了解“生物和生物圈”的密切關系,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從現實生活出發,改變學生的思想認識,讓每個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
素質教育理念下,培養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讓學生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能力,使其真正將知識和思想變成自己的行為指南,從而更好的生活和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生物教學,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生活實踐的指導,讓學生在生活中真正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滲透到他們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成為他們未來工作和終身學習的思想指導。生物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科學知識的學習,更要重視學生可持續發展素養的提升,要讓學生健康科學的生活,并以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在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做到力行環保,注重節約,綠色出行,低碳生活。另外,教師還要結合生物教學實際,圍繞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尤其是人類活動對生態造成的嚴重破壞,讓學生感知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性。
比如,學習“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相關的教學內容時,引導學生感知由于過度捕獵或亂采濫伐使得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給更多生物生存棲息地造成極大的影響,甚至造成生物的滅絕;水污染導致很多的魚類、蝦類等生存環境惡化,不少魚類瀕臨滅絕。帶領學生到動物園或者植物園去觀看體驗,感知自然界的魅力,讓學生能夠真正從生活中感知生物的多樣性,更為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在觀看動物植物的同時,感知各種生物由于生存環境的變化而遭受的重大影響,從而能夠從生活中做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每一個生物的棲息地,讓它們能夠更好的生存,也是讓我們更好生活的保障。
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更為重要的是改變學生的行為習慣,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統一起來,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要讓學生能夠在具體實踐中踐行先進的思想理念。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時代,然而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也達到了極限,當前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從各個方面強化環保意識,真正的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將此轉變成全社會的行動理念,從而真正改變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對環境的影響,真正保護環境,讓生態環境快速恢復,加快實現中國夢的步伐。
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強化學生的低碳意識,引導每一個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最大限度的減少自身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讓更多的人注重環保,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美好的家園,也能讓每一個人生活得更加美好。同時也要帶動更多的人實行低碳生活,讓全社會行動起來,讓學生成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動者。減少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堅持綠色低碳生活是每一個學生最為現實的行為實踐方式,也是從自身實際出發,身體力行的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有效做法。
當前,人類的美好家園正在遭受溫室效應的影響,全球變暖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的活動,是二氧化碳排放過量。而二氧化碳排放過量是由于能源消耗過多,這與人們的經濟生活聯系非常密切。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最大限度的減少碳排放,抑制全球氣溫上升,減少溫室效應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處于快速發展中,但要注意的是,在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時,更需要好的生態宜居環境,需要減少碳排放,需要在生活實踐中最大限度的減少碳排放,減少環境污染,從而更好地保護地球。比如,講述“溫室效應”相關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臭氧層空洞,感知全球氣溫上升對人類造成的巨大影響。尤其是結合我國近幾十年來氣候變化的事實,感知是碳排放增加,全球溫室效應影響顯著,南方降雨增多,造成洪澇災害,北方降雨減少,干旱地區缺水,荒漠化嚴重。并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從生活細節入手,從日常行為開始,最大限度的減少碳排放,做一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動者,向周圍的人們隨時隨地宣傳更多的環保思想和理念,讓更多的人通過植樹造林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緩解溫室效應帶來的巨大影響和生存危機。
總之,可持續發展理念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思想,也是生物教學應該重點培養的思想理念。生物教師要注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滲透,在教授生物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生態環保意識、低碳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共同保護我們美好的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