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蓮
甘肅省莊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莊浪 744699
莊浪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全省上確定的深度貧困縣。全縣轄18個鄉鎮、1個城市社區、293個村,總面積1 553km2,總人口45.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38萬人,有耕地92萬畝、農民人均耕地2.46畝。境內海拔在1 405~2 857m之間,無霜期160d,年平均氣溫8.1℃,近十年年均降水量530mm左右。該縣中藥材品種繁多,資源豐富,種植中藥材的歷史悠久。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中藥材產業作為促農增收的區域特色產業進行重點培育,按照“土地流轉,大戶經營,示范帶動,政策扶持”的工作思路,以自然資源為依托,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發展道地隴藥品種為目標,圍繞關山林緣區中藥材優勢區域,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全縣中藥材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年提高,促進了中藥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018年莊浪縣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良種化栽植”的原則,集中優勢力量,依托合作社,對接扶貧政策,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帶動貧困戶積極發展中藥材種植,有效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以通化鎮陳堡村和韓店鎮石橋村為核心各建成中藥材種植千畝示范基地1處,主要種植獨活、甘草、冬花、黃芪、黨參、半夏等品種,帶動全縣種植中藥材2.5萬畝,全年收獲7 500畝,畝收獲干藥材150kg,畝收益3 000元,年總產值2 250萬元,純收入1 012.5萬元,人均純收入229元。
通過“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形式,以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累計建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21個,建成百畝示范區5處,千畝示范區2處,貧困戶發展中藥材5 196畝。鼓勵貧困戶以土地、中藥材、務工等多種形式入股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由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統一組織生產經營,收益后保底分紅,幫助貧困戶增產增收,促使中藥材產業健康穩步發展,實現早日脫貧。
在通化鎮、永寧鎮建成以獨活、黨參等道地中藥材為主的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在鄭河鄉建成以黃芪、黃芩等為主的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在韓店鎮建成以大黃、柴胡等為主的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在柳梁鎮、楊河鄉、良邑鎮、盤安鎮建成以板藍根、牛仔等為主的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通過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的引領,帶動全縣中藥材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
立足優勢產區,科學規劃布局,穩定大黃、黨參、柴胡、黃芪、板蘭根等大宗中藥材種植面積,研究制定大宗中藥材在不同區域生態條件下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積極推廣育苗移栽、地膜栽培、配方施肥、機械化栽培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
2018年以關山林緣區的韓店、通化、永寧、鄭河等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中心,扶持全縣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產業,整合財政涉農資金248萬元,按照每畝補貼600元種子種苗款的標準,扶持全縣11鄉鎮91個村1 349戶貧困戶種植中藥材4 138.7畝,解決了貧困戶發展中藥材資金短缺的難題,確保每戶貧困戶有特色產業,為脫貧致富提供保障。
鼓勵企業、中藥材專業合作社與技術部門聯合,研發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高效無公害栽培、中藥材粗加工、中藥養生保健和食療藥膳的技術和工藝,當地中藥材品種選育、野生資源馴化、栽培模式創新、病蟲害防控、機械化種植等技術的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藥材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戶、部分貧困戶購置藥材種植收獲機械,發展機械化生產水平,促進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組建種植業技術服務團隊員100名,負責中藥材種植技術指導與服務工作,以多種形式進行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有效解決貧困戶在生產和管理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雖然該縣中藥材種植歷史久遠,且每年都建有一定面積的中藥材生產基地,但全縣整體發展較為緩慢。
由于缺乏穩定的銷售渠道,許多農戶常根據市場現價來確定自己的種植品種,容易形成“一缺就上,一上就多,一多就下,一下就缺”的怪圈,加之部分生長期長的中藥材,投資大、見效慢;生長期短的,效益相對較低,沒有真正凸顯出種植經濟效益,影響了藥農的種植積極性,難以形成規模化種植。
由于缺少系統有效的扶持政策,中藥材產業發展投入資金有限,藥材經銷商、協會,只管供籽種和收購有利潤的藥材品種,導致農戶在種植生產中存在盲目跟風的現象,應對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弱。
至目前,全縣沒有一家專門從事中藥材研發和技術推廣的機構,具有中藥材種植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稀缺,缺乏統一的技術指導。缺少中藥材加工企業帶動,沒有形成產業鏈條,管理粗放,中藥材種植效益不明顯,農戶大面積發展中藥材的積極性不高。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該縣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企業為主體,以農民為基礎,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規模經營,努力把中藥材產業打造成促進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切實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銜接,積極爭取中藥材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該縣中藥材產業發展長遠規劃,引進中藥材方面專業技術人才,不斷發展壯大中藥材產業,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錢袋子。
根據資源優勢,科學合理確定主導品種,做好品種搭配,篩選一批市場需求大、價格穩、投資小、見效快、低成本、效益高、簽訂企業收購訂單的骨干藥材品種優先發展,降低市場風險,調動農民發展中藥材的積極性。同時,采取“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思路進行合理搭配種植,將生長期長短不同的品種合理發展,使農民年年都能從種植中藥材中獲得直接收益。
通過積極組織引導,在中藥材產業重點鄉鎮,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廣“國有公司+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完善訂單種植、合同收購等利益聯結機制,形成規模化種植,通過利益紐帶,最大限度地規避農戶的種植和市場風險。支持中藥生產企業應用現代加工技術,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積極參加各類中藥材推介、展覽和展銷等活動,打造道地藥材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提升該縣道地中藥材的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