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 蘭州 730070
國家設立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研究項目,并通過一定程序評選,對評選上的項目每年進行資助,這對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在評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亟需完善。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存在因道德水平不高所引起的誤差。一些專家在評選時,不負責任,敷衍塞責,不仔細看課題論證材料,一沓材料,十幾分鐘就看完,然后憑主觀粗略感覺評選。二是存在因知識研究不足所引起的誤差。有些評審專家對評審內容并非一定熟悉,或有專門研究。三是存在因制度設計缺陷所引起的誤差。雖然國家課題評選制度這多年一直在不斷完善和進步,但再嚴密的制度設計,總有空子可鉆,在評選過程中,個別機會主義尋租仍然難以避免。三類誤差疊加,或多或少影響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的公正評選,也或多或少制約了哲學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
另外,社會科學類課題資助應根據自身研究特點設立資助方式,不能盲目跟自然科學類看齊。自然科學研究有自然科學研究的特點,社會科學研究有社會科學研究的特點,二者在課題資助方式上應有所區別。
如何完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課題評選,筆者認為,除一部分外,如涉及考古等課題必須要有前期大量經費投入外,對于其余的一般項目,建議國家在總投入額逐年不斷增加的基礎上,在每一單個項目上,建議降低資助額度,同時,在保持每一年總資助額度不變的情況下,對應大幅度增加總立項數量。比如,假設國家某一年投入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總資助額為1個億,目前一般項目是資助20萬左右,這樣1個億可立項500個,可否考慮每一項資助額度降低到5萬,同時總立項數量變為2 000個。
降低每一項課題資助額度的好處有:一是可大大減少尋租動力,一些想找關系的,想找門路的,想跑路的,一看情況不大,可能也就沒有了心思;二是從社會科學研究特點看,這對推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并不會產生實質較大不利影響。另外,通過增加總立項名額,讓更多的人參與國家課題研究,好處有:一是可以減少本應評選上但卻沒有評選上的誤差,讓真正有實力的人真正進入研究范圍;二是讓更多人參與國家課題研究,有利于調動更多教研人員研究的積極性,最終有利于實現公平與效率的有機統一。
另外,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由于資助額度降低,也可能導致一些研究激勵效果變差,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為了對在研究上有真正創新的成果實現更強激勵,建議在降低每一項資助額度的同時,再考慮設立后期資助程序,同時后期資助額度應較大。這里所謂后期資助,主要是在前期課題資助研究的基礎上,對大體是同一類研究問題的資助項目,比如都是研究中國農業合作化的國家課題項目,再組織相關領域研究專家進行一次統一公開評選活動,然后從每一個同一類研究題目中的眾多研究成果中選出最優秀的成果2-3項,再給予較大補充資助,比如再追加資助20萬等。
另外,為了保證后期資助的公正性,一定要對后期資助評選過程實現全公開(除少數要求保密的),包括專家的評選意見、參與評選的成果等,能公開的,都應盡可能公開,讓大家看,讓社會充分監督。在太陽底下,潛規則也就無處藏身,只能溜之大吉。
如何防止科研經費的不合理花費以及腐敗,最重要是要把科研經費的投入和科研的最終產出成果質量有效捆綁起來,應以促進科研成果質量的提高為最重要目標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若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雖然設計制定十分嚴密,對各種情況防了又防,支出管理細了又細,但若對促進科研成果質量并沒有多大作用,甚至妨礙了科研成果質量的提高,這樣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設計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是有害的。
如何加強科研經費管理,提升科研質量,應探索建立根據最終成果的鑒定質量劃撥科研經費或進一步加強科研經費管理的制度體系。對科研質量不過關的產品,應考慮收回科研經費,或考慮只劃撥一部分經費。對科研成果質量高的產品,可考慮在原有基礎上追加獎勵或追加劃撥。對存在嚴重問題的科研產品,比如抄襲拼湊的,弄虛做假的,不僅應收回科研經費,而且應實行重罰制度。
至于在具體的科研過程中,科研人員如何花費經費,管理應體現一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不能對科研過程的經費管理制度設計太死板。因為科研過程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的生產勞動,而創新性又需要更多自主性為保障。限制了自主性,必然對創新性也是一種限制。
另外,如何保證鑒定質量,提高鑒定的有效性,需要在科研最終成果評審鑒定制度設計上進一步加大公開化的力度。應把評審鑒定的公開化和成果的公開化有效結合起來。一方面,評審鑒定過程要盡可能公開化,誰評審鑒定,如何評審鑒定,意見如何,都應盡可能公開,公開會增加評審鑒定專家壓力,也有利于監督評審鑒定者的行為,提高評審鑒定質量。另一方面,成果也應盡可能公開化,這有利于實現社會監督。通過公開化,一些抄襲拼湊的,低質量的,大家一看,一目了然,這對科研人員也是一種約束。另外,對評審鑒定專家,也要進一步完善和建立相關責任追究制度。評審鑒定專家不能只享受收益,沒有責任。對出了問題的科研成果,評審鑒定專家也要負連帶責任。該收回評審鑒定費的,要收回評審鑒定費。違紀的要追究違紀責任,違法的要追究違法責任。
為了進一步調動社會監督的積極性,建議對科研成果實行有獎舉報制度。即對舉報科研弄虛做假的人,若經核實,舉報事實為真,應對舉報人實行獎勵制度,可按所舉報科研項目經費的一定百分比給予獎勵。
另外,要進一步加強學術科研人才的道德建設。科研問題,本質也是一個道德問題。各學術科研單位,不僅要高度重視學術人才的業務考核,更要高度重視學術人才的道德考核。對有道德瑕疵的學者,應有嚴格的懲罰制度。在職稱評定或職務晉升方面,應優先考慮道德高尚的學者。在課題研究分配方面,應優先考慮讓道德高尚的學者擔任主持人或讓擔任骨干研究人員,對道德有瑕疵的科研人員,應限制使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領中國發展最核心的價值,是中國精神最核心的精神,也是中國力量最核心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目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激活發展的內生精神動力,意義重大。
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建立堅固核心陣地,而核心期刊作為在學術思想上具有權威地位的一類期刊,作為期刊中最有影響力的一類期刊,承擔核心陣地的任務應是題中之意,責無旁貸,而且應是首選。
核心期刊如何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固核心陣地,一是期刊研究導向始終要突出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等“四個意識”。“四個意識”是新時期實現國家和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意識前提。核心期刊應利用好自己獨特的學術地位優勢和學術資源優勢,用學術講好政治問題,用學術講好大局問題,用學術講好核心問題,用學術講好看齊問題。既要講清為什么要這樣的問題,還要講清如何具體為的問題。要從極高的理論水平高度對“四個意識”進行全面闡釋和注解。另外,在“四個意識”中,尤其要突出核心意識。因為核心意識是“四個意識”的核心保障,沒有了核心意識,也就沒有了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看齊意識。
二是期刊研究落腳點一定要體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總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等“四個全面”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新時期引領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總戰略布局和總指導理念,也是核心期刊需要遵守的總研究綱領。核心期刊應更多刊登符合“四個全面”和五大發展理念精神的高質量研究成果。凡是不符合“四個全面”和五大發展理念精神的研究文章,核心期刊都不應予以刊登。
三是期刊所體現的研究思路應具有中國特色。要用中國的話語講好中國的故事,不能盲目照搬別國的經驗和理論模式來指導中國的實踐或求解中國的問題。研究一定要立足國情、立足實踐,不能空對空,不能書齋式空談。研究者既需要在理論上讀萬卷書,真正鉆進去,不能淺嘗輒止,更需要在實踐上沉下去,走萬里路,真正接地氣。學者只有真正鉆進去、真正沉下去,才有可能品味到真思想、挖掘出真問題,研究成果才能有高、精、尖的保障,研究思想才有可能具有超越時空的理論品格。尤其是對社會科學研究者而言,更不能離開豐富的社會實踐。因為對社會科學研究者而言,實踐閱歷本身就是一種學歷,而且是一種更重要的學歷,因為閱歷比學歷的知識品格更高。學歷代表著一種間接知識,而閱歷代表著一種直接知識。由于來自間接的知識總是存在一種表達誤差(由作者思想轉換為書面文字表達所產生的誤差)和解讀誤差(讀者對作品的解讀與作者自己的解讀之間的差距),所以,來自社會實踐的直接知識對研究者而言,是一種更為真實和更為可靠的知識,其知識的含金量更高,有著比學歷所得到的間接知識更高的知識品格。
四是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核心期刊有效的評價和監督制度。學術研究不是少數人自由的樂園,學術的核心是人民大眾的福利,學術研究的目的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在本質上是統一的。為此,必須要對學術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建立起有效的評價和監督制度。為此,國家應考慮建立一個獨立的學術評價和監督機構,對學術研究進行評價和監督。要給正能量的核心期刊給予充足的激勵保障。要對有問題的期刊,該嚴肅處理的,一定要嚴肅處理,尤其是核心期刊,處理更需要嚴格規范,要比其它一般期刊標準的處理也要更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