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中共臨泉縣委黨校,安徽 臨泉 236400
近些年,隨著“三農”政策的進一步實施,農村生活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改進,引進了“新農村”的概念,對農村的居民建筑規劃、農村學校規劃、農村畜牧業規劃、農村農產品生產規劃等進行全面的設計,但在鄉村思想教育上還是有明顯的不足。
從古至今,農村一直是我國最主要的人口聚集地,現代70%以上的人口是農村人口,據統計,農村在60歲以上的農民大部分處于文盲或者半文盲的狀態,而60歲以下的農民50%以上的文化水平沒有達到高中文化水平,現代我國的農村人口眾多,呈現著人口基數大、文化素質低、教育資源弱等農村教育問題。據統計,我國現代農民人均年收入不到一萬元,使農村的生活水平和城鎮的生活水平逐漸的兩極化,差距越來越明顯,農民過低的年收入,使農民很難負擔得起自家孩子的教育和日常生活,也使得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越發困難。
“鄉村治理是通過對村鎮布局、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生產,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環境狀況的改善。不斷提高廣大農村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改變‘臟亂差’的農村現狀,不斷加強基層治理?!爆F代農村的鄉村治理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第一,對鄉村的村民注入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推進了“三嚴三實”的專題教育,嚴格的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鄉村治理理念,使鄉村的思想政治課成為每一個農民的必修課,使得我國的政策方針更好的落實在鄉村。
第二,加強對鄉村的政府相關部門的治理力度和嚴度,制定更加全面的鄉村政府的職責劃分,增強對鄉村政府官員的監督力度,使得鄉村的政府部門更加全面的服務于人民。
第三,增強村民的觀念引導,提高村民的人均收入的同時,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質,大力宣傳思想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主導村民的觀念意識,從而使現代的農村全面的發展起來。
自鄉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我國農業迎來高速的發展,實現了農民自主的經營自己的農地,但由于農民的差異性,素質的差異性,使得只有一部分的農民富裕起來,大部分的村民處于相對貧困的狀態,這種情形使得鄉村的人們結構發生了明顯的劃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思想政治教育時限、思想政治教育地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等幾部分組成,因此教育主體的完整性對鄉村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上述情形促成村民出現大量貧困的農民,使得大量年輕力壯的農民常年外出打工,使得那部分的外出打工的農民很難找到時間進行鄉村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有一部分的農民長期缺乏思想政治的教育,造成了鄉村治理下的農村思想教育不全面的現狀。
當代的鄉村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量的講述政治思想理論為主的教育形勢,由于思想政治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乏味性,使得鄉村政治思想教育業變得枯燥難懂并且乏味,很難使接受教育者很好的接受鄉村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鄉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個代表”,老師通常會詳細講解“三個代表”內容,“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然后就沒有了,也不會具體舉例講解,使得講解內容非常的空洞很難懂;再例如鄉村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權的講解,老師大部分的時候只會講解人權都包括什么和具體內容是什么,僅僅是對概念的講解,缺乏趣味性的講解。
鄉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實,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切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鄉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條件,但是當前我國的鄉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還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
1.鄉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滯后性。現代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落后于其他西方先進國家,一部分鄉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形式,僅僅是開一些例會和發一些文件進行學習。鄉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部分會以談話或者開會的模式進行,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空洞。
2.鄉村思想教育模式的單一性。鄉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少切身的了解村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很難多元化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逐漸使得鄉村思想教育模式單一化,使得鄉村的人們把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認識表面化。
一切國家的建設項目都應以人們群眾為基礎,只有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使一切建設有序的進行下去,想要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中的關鍵所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良好的鄉村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提高農民的勞動意識,從而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總值;其次良好的鄉村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提高農民的政治意識,從而防止異端文化宣傳者的有害思想的進入;最后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進村民的文化素質,知識是一切的生產力,從而提高農業的生產力。
鄉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鄉村治理的保障,從以下幾點體現出來: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我國支持的政策、方針和文化,通過對人民思想政治的教育,指導人們的政治意識;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了人們和鄉村政府工作人員的橋梁,人們可以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過程,把一些政治農業相關問題反映給鄉村政府工作人員,同時也讓鄉村政府工作人員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群眾的日常生活和鄉村治理的不足之處;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調節鄉村政府和人民之間矛盾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溝通的平臺,使得鄉村政府和群眾的溝通變得更加密切。
農民的文化素質一直具有滯后性,導致現代的鄉村還依舊保留封建迷信的思想,部分人因鄉村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足,鄉村民沒有精神信仰和村民思想上的空洞,使得村民極易受不法組織的利用。像這樣的情形,我國鄉村政府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去糾正部分村民的封建思想,通過傳播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給鄉村建立一個科學的思想意識,鄉村群眾思想意識的完美建立能夠有效的預防不法組織思想的傳播和預防互聯網時代思想浪潮的不利影響。
鄉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村民素質的重要手段。鄉村治理的有效落實離不開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而鄉村思想政治教育同時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質,提升鄉村治理的主體能力,讓村民成為有文化的鄉村治理者。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堡壘,是鄉村治理的重要載體和客體之一,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現代化的組織保證,促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發展,必須大力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性,以更好地實現鄉村治理目標。”從上述表達不難看出黨政教育對于鄉村質量的重要性,鄉村黨基層班子的建設是鄉村治理的根本所在,正因如此,鄉村的黨政教育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起來,共同教育、共同發展、共同提升。
鄉村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內容的枯燥性和時間的局限性,我國的鄉村思想政治教育應把我黨思想政治教育與農業的生產經營相結合,讓鄉村的人民無時無刻的體會鄉村的思想政治教育。鄉村思想政治教育要結合村民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在鄉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們時,要對事件的處理合理的利用我黨的思想政治理念,服務于人民,讓鄉村思想政治教育更輕松的在村民之間傳播。
鄉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讓村民在思想上接受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讓村民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對日常農民溝通的必要性、對村民與黨溝通的必要性、對農業日常生產的必要性、對鄉村治理的必要性、對鄉村生活質量的提升的必要性等一系列必要性,讓村民在思想上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鄉村思想政治教育應不定時的對農民思想進行提醒,農民的日常農業知識培訓應適當的融入思想政治的教育。鄉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員在對村民做思想政治教育時,也可加入農業的相關知識。使用鄉村思想政治與農民培訓相結合能夠加強鄉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首先,在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農業知識的元素,使得鄉村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趣;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農業知識,提升鄉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農業知識,會吸引更多的村民的加入鄉村治理的工作中來。
綜上所述,鄉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對鄉村治理有重要的意義。鄉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選擇合適的問題提出的措施,對于鄉村治理工作的開展有重要的意義。我國政府的相關部門應對鄉村思想政治教育重視起來,要把鄉村思想教育與黨政教育和農業知識的培訓結合起來,使得鄉村思想政治教育表達有趣起來,同樣鄉村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重視鄉村的農民本身,鄉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多于當地村民進行溝通,同樣鄉村群眾應多向鄉村思想工作者反應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共同建設鄉村治理,只有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鄉村治理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