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柱
(中國工商銀行,北京西城 100140)
健全的金融管理對所有類型的銀行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其所涉及的資源的有效利用性,金融管理在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體制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據觀察,由于金融管理工作不夠完善,許多銀行都存在著經營風險,而優化金融管理優可以有效的提升銀行系統性風險發生的可能,從而更好地促進銀行業整體的發展。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體系和經濟運作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商業銀行以高效的方式將儲戶的資金分配給借款人,提供專門的金融服務,以此降低獲取有關儲蓄和借款機會的信息的成本。這些金融服務有助于提高整體經濟的效率。廣義上,銀行的金融職能是借入資金,通常是通過接受存款或在貨幣市場借款。銀行向個人、企業、金融機構和有盈余資金的政府借款。然后他們使用這些存款和借來的資金,即銀行的負債,進行貸款或購買證券,即銀行的資產。銀行向企業、其他金融機構、個人和政府(需要資金用于投資或其他目的)提供這些貸款。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響應利率信號的過程,銀行系統幫助儲戶以有效的方式將資金引導到借款人。銀行還為各種各樣的借款人提供服務,從用信用卡獲得數百人民幣貸款的個人,到為數十億人民幣的企業合并提供融資的大公司。銀行的大部分資金來源來自存款檢查、儲蓄、貨幣市場存款賬戶和定期憑證。這些資金最常見的用途是進行房地產和商業和工業貸款。
因而為了更好地在銀行、企業和政府的資金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在進行金融管理時,銀行需要統籌好貨幣政策與整體管理之間的關系,另外,在一定程度上,這還可以發揮自身在金融領域的優勢,有意識的引導其他方面的基本經濟活動。因此,銀行,尤其是商業銀行更通過對金融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進一步實行金融管理的職能,通過合理安排部分金融分析工作、定期開展經濟會議來實現銀行、企業和政府在金融上共贏的關系,落實對貨幣政策的管理工作。銀行在進行金融管理的同時,可以通過及時反饋制定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尋找出銀行整體的運行規律;另外,對相關合作企業發展的分析調查可以讓銀行及時作出相應的政策改動,進一步促進銀行、企業的合作發展,促進整體社會經濟的進步。
銀行開展業務的環境變化瞬息萬變,很多時候難以預期和有效控制,因此銀行時刻暴露在各種風險之中,既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這給銀行的金融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問題。
風險管理一直是銀行在金融管理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風險緩解和規劃的潛流一直是銀行業務的一部分。從銀行業的早期開始,就有意識地在不影響商業機會的情況下將風險降到最低。然而,業務量的增加和所涉及的金融交易和工具的復雜性以及所面臨的風險的深度和細微差別已大大增加。各種經濟周期、市場波動、企業違規行為和陷入困境的資本市場已經多次動搖了銀行業,并突顯了風險管理不善的危險。隨著全球化和技術驅動的分銷渠道不斷增加,傳統的風險管理系統似乎不足以捕獲跨地域、客戶細分和業務線的各種類型風險之間的相互聯系。
市場風險是關系到銀行金融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金融市場的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原油價格的穩定。貿易平衡已轉向新興經濟體,這些經濟體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肯定會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隨著我國市場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全球金融市場的變化將對我國金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信用風險可以定義為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全部或部分貸款的可能性。信用風險可以被視為銀行業務的固有組成部分。定制銀行產品和服務的推出使判斷信貸決策的風險影響的任務更加具有挑戰性。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各種金融機構之間日益增加的相互聯系確保了一個機構所經歷的任何風險事件都有可能影響到其他機構和整個金融系統。
銀行金融管理者相對應需要關注的是操作風險。銀行應對操作風險以及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給予適當的權重,以確保銀行的順利運作不受其擴張或市場動態的限制,使現有的系統與銀行的業務量和承擔的風險相一致。
針對這些風險問題,銀行金融管理必須確定最佳融資組合或資本結構,另外也需要確定的因素是獲得資金的時間地點和方式,以滿足銀行投資的貨幣需求。核心問題是確定債務/股權組合的比例,這被稱為公司的資本結構。在這里,管理者需要努力獲得最佳融資組合,即最佳資本結構。最優的資本結構是債務和股權的組合,其中股票的市場價值最大化。從銀行的風險角度來看,股權是最好的。從成本的角度來看,股權資本是最昂貴的資金來源。這是因為股東的股息預期通常高于利率。此外,發行股權可能會稀釋現有股東的控制權。然而,作為資金來源的債券相對便宜。債權證具有更高的風險,因為它們必須按照協議的條款償還。無論公司是否盈利,也必須支付利息。因此,金融管理者在采購資金時必須考慮以下三個因素,即成本、風險和控制。基金的成本必須是最低的,但要適當平衡風險和控制因素。資金的采購將包括三個步驟,即確定資金來源、確定資金組合和籌集資金。在如今的經濟全球化時代,僅采購資金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創新的方式或此類金融產品來調動資源,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即多期權可轉換債券。甚至可以從國外籌集更多資金,但同時也必須考慮來自國外資源的利弊。
金融管理還負責資金的有效利用。只有在承擔了特定程度的風險和成本后,才能獲得資金。如果這樣獲得的資金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從而獲得高于與資金相關的成本的回報,那么銀行的存在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因此,這些資金的投資方式必須是銀行能夠在不危及其財務解決方案的情況下以最佳水平進行生產。因此,必須徹底分析每項投資決定的金融影響。資本預算決策實質上是對需要長期資金承諾的投資項目進行評價,以確保銀行的長期利益。這是通過資本預算決策的技術來實現的,即在長期資產中分配資本,從而產生未來的回報。這里要考慮的重要方面是新投資的盈利能力的評估和截止率的測量,新投資的回報率可以與之進行比較。投資決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項目是根據預期利潤進行評估的,而對未來的預測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投資決策的重要性隨著涉及大量資金而增加。這涉及到現金、應收賬款和營運資本總額的管理,這些影響到公司的盈利前景、流動性和償付能力。在這里,管理者必須決定將多少資金投資于每一項流動資產,并有效地管理這些資產。這些措施確保了過多的資金不會被阻塞在股票,債務人和現金等。這個決定涉及利潤是分配還是保留的想法,這也是以銀行股份市值最大化為基礎的。
另一方面,科技的進步也影響著金融管理的方式。金融科技所提供的技術,如簡單的應用程序和在線服務等,開始打破傳統銀行服務對客戶的吸引力。大多數金融科技公司首先要求客戶轉讓其金融業務的一部分,但隨后又穩步擴展了他們的服務。如果銀行想留住客戶,管理階層將不得不做出技術創新,滿足客戶直接簡單方便的期望體驗,使得客戶可以在任何設備上隨時訪問服務,擁有個性化的主張以及即時的決策。
綜上所述,銀行金融管理需要時刻對貨幣政策及市場情況進行分析監測,以進行相應的措施調整,逐步完善其金融管理職能。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銀行金融管理遇到了一系列的風險,與之而來的也有一定的機遇,銀行金融管理者針對風險問題需要指定更合理的銀行運行方式,使得銀行得以面對挑戰,抓住機遇,得到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