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 晶
(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 130600)
伴隨著高速網絡的普及以及信息技術的更迭,整個社會都朝著數字化的方向快速發展。為了培養出符合時代特點的人才,國內的高校紛紛開設與數字技術有關的專業,其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由于該專業所包含的知識具有體量大,分支龐雜等特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為了克服這些問題,需要采用一些更為先進的教學模式,而雙師互動教學模式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課程體系上的不清晰是數字媒體教學工作中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高校在制定課程體系的時候,主要是分為兩條主線來進行,即藝術層面與技術層面。就技術層面而言主要就是指該專業的實踐性,而藝術層面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雖然這兩條主線比較清晰,但是在加入教學內容的時候往往會由于對內容定位的不準而發生偏移,用藝術的思維去介紹技術性的內容,又或者是以技術手段與處理某一種藝術元素,這種錯位在數字媒體藝術課程中大量存在,增加了大學生們學習的難度。
當前數字媒體藝術從業人員還存在著很大的缺口,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該行業的畢業生擇業難的現實[1]。形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往往只注重學生們數字技術與藝術敏感性的培養,忽略了對于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一些高校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知識結構落后,無法與社會需求形成有效的溝通,在強大的就業壓力之下,很多的畢業生轉入了其他行業,從宏觀上來看,這對于我國數字媒體藝術行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想要解決擇業難的問題,先要保證教學模式的先進性以及知識結構的有效性。而雙師互動教學模式就可以很好地完成這兩個目標。無論是課本的編制還是課程的設置都要以符合實際需求為前提,通過聘請業內的專家到高校中兼職,讓高校與行業之間能夠建立起統一的需求標準。教師對于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當前所使用的數字設備以及軟件進行全面掌握,將最先進的知識與理念傳輸給大學生,讓大學生可以在校園中學到最新的技術,從而順利實現校園與社會的接軌。
在雙師互動教學框架下,課程大綱的制定以及課程結構的調整都是由校內的教師與行業內的專家來共同制定。這樣一方面可以讓教學大綱的編制更具實用性,無論是理論知識的闡述還是實踐活動都是取材于實際的生活,大學生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會感受到一種熟悉的感覺,有助于其對于知識點的理解[2]。另一方面對于行業專家來說,通過在高校中兼職,也可以將該專業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反饋到行業中,讓該行業中的企業可以更加了解,幫助大學生盡快融入這個行業。
除了聘請行業內專家到高校兼職這種方法以外,還要注重對于學校內部教學的培養工作。學校要與從事相關專業的企業進行高效的交流以及合作,通過構建校企互動平臺的方式來完成雙師互動培訓模式的建立。通過定期舉辦的職業培訓以及技術培訓,讓學校內的教師得到更好的發展,這種雙師培養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面也能讓教師了解到當前該行業發展的大體方向,并且以此為基礎對于教學結構進行調整,保證教學活動的先進性。
想要培養出優秀的數字媒體藝術人才,高校就必須要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教師隊伍。首先要根據學校自身的情況以及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特點來聘請具有相同屬性的行業專家,并且圍繞著專家來組建屬于本校的數字媒體教師團隊。其次,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對行業專家的專業背景以及從業經驗進行考核,并盡量選擇那些表達力、感染力強的專家到學校進行教學,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最后就是打破“一對多”的傳統教學結構,采用“雙師分講”的新模式,即針對同一個知識點,讓校內教師與行業專家分別進行授課,通過不同的切入點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的內涵。
5G技術的逐漸興起絕不僅僅是數據傳輸速度上的提升,在5G技術的幫助下,很多工作的模式都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絕大多數的數據收集以及處理工作都可以交由云端計算機來進行,人們手中的智能設備被大大簡化,在這種技術的幫助下,雙師互動教學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站在雙師的角度上來看,在5G技術的幫助下,雙師可以隨時隨地保持流暢的溝通,并且通過快捷的網絡共同搜集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與此同時還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情況進行深度分析,根據大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出合理的課程,無論是案例的分析還是課程節奏的設計都更加科學。而從大學生的角度出發,利用迅捷的5G網絡,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預習,通過自行查找資料的方式來了解該知識點的梗概,對于模糊以及不懂的地方進行標注,在講課的時候就可以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既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又培養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利用5G的超大帶寬網絡環境,可以在校園中輕松實現直播教學模式,聘請的行業專家可以在異地通過直播的方式進行授課,并且隨時穿插多媒體內容。直播授課這一模式并不是新鮮事物,在20世紀90年代,網絡授課的概念就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但受限于網絡帶寬的影響,網絡授課始終存在著信號不穩定、畫面質量差、音畫不同步等問題,而隨著5G技術的成熟,網絡授課技術也變得越發成熟,不僅徹底解決了直播畫面質量的問題,還可以加入多種不同的多媒體元素,比如說視頻片段、課堂及時互動以及PPT演示等功能來全面調動大學生的感官,增加其沉浸感[3]。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光電技術在教師中設計出一個固定的教學情境,以情境教學的方式來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知識具有高實踐性的特點,想要深入的了解知識就必須要在課后進行大量的鞏固訓練,特別是在對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的時候需要大學生課后在自己的智能終端上進行操作才能達到數量掌握的效果,而利用5G網絡,大學生們就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對于軟件操作的具體細節進行反復觀看以及嘗試。此外,雙師還可以在校內網站上開設互動平臺,與學生展開交流,這些交流可以是學術方面的,也可以是行業方面的,通過這種交流大學生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對該行業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一舉兩得。
在對學生們的學習成績進行考核的過程中,利用大數據技術以及5G技術對大學生們的平時考核成績以及期末考試成績進行更為科學的評價,同時將學生的信息納入教學評價體系當中,提高教學評價的準確性[4]。而大學生們也可以通過登錄校內的學習信息系統來隨時查看自己的學習進程,進而對自己的在校園中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更加系統的了解。
雙師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對于數字媒體藝術的課程優化來說有著非常明顯的幫助作用,通過在校教師與行業專家的聯合教學讓學生們的綜合能力有著顯著地提升,而采用了5G技術之后,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多元化,雙師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也變得更加靈活,二者結合的優勢以及逐漸開始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