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梅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外國語學院,廣東珠海519088)
傳統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是以課本理論知識教導為主,在應試教育模式、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單一化、書本化的教學知識儼然無法跟上當前社會發展的腳步。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為大學英語課程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在網絡平臺的建立與應用下,為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提供新的發展方向,進而為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打下堅固的基礎。
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為依托于網絡平臺而發展的行業提供新的平臺。大數據技術可對信息資源進行高效率整合、深度挖掘等,在內部精準算法的作用下,可對數據信息進行定向化處理,以此來為信息資源的存儲與分析建立科學性的保障機制。大數據在教育領域中應用時,主要以數據挖掘、學習分析為主,在計算機平臺的數據處理下,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記錄,運用模糊算法、神經網絡算法等,對某一階段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預測與判定,并通過數據模型的建立來為教師以及管理人員提供直觀化信息。從學生角度來分析,其是運用數據挖掘技術上來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產生的問題進行處理與存儲,以建構合理的、有效的學習管理機制,以提升教學質量。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可通過數據平臺來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深度挖掘,以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來制定解決對策。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可為我國教育事業的宏觀調控方向提供決策信息,對于決策制定者而言,只需通過網絡平臺對數據信息進行搜尋,便可實現科學性的考證,以此來對教育的每一項環節制定相應的決策信息,進而為教育事業提供發展方向。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主要以知識、文化傳播為主,通過體系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主觀意識的引導,以確保學生接受知識的完整性。就目前高校英語課程教學來講,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仍占據課堂的主體教學地位,而學生則處于被動化接受知識的地位,在單一化、理論化教學模式下,將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英語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
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下,以計算機網絡為搭載平臺,可令英語課程與網絡資源形成精準對接,為英語課程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圖片、音頻、視頻等,教師通過課件的制作與整合,可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容轉變呈立體化知識,以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與理解。與此同時,在多媒體教學平臺的應用下,可為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信息化溝通途徑,有助于實時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令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對于大學英語課程來講,一般分為專業課程與非專業課程兩種,前者是專業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后者則作為基礎課程,大部分是在第一學年進行課程設置。從教育宏觀角度來看,大學英語課程的開設,不僅是令學生掌握一門外語技巧,其更是拓展學生視野面,令文化得到傳播的一種載體形式。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中,主要是以成績為主,認為只要考試成績及格便可,此種思想層面的錯誤認知也是學生專業技能不足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側重點存在不足之處,導致出現“會讀不會寫”、“會寫不會讀”的現象,進而造成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未能同步發展,進而影響整體學習質量。
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為傳統英語教學提供網絡平臺,令學生可通過網絡資源的獲取,來進行自主化學習。在網絡資源的信息普及下,可為學生提供較為豐富的教學內容,進而令學生的學習思維跳脫出傳統教學體系的局限,以此來為實踐化教學提供平臺,提升英語課程的教學效率。
在英語課教學體系中,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通過整體課程的教授節奏,來逐步完善學生的學習體系。為保證英語課程教學的完整性,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工作前,應依據教學內容與學生課堂表現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同時應注重英語課時在整體教學體系的權重比,以此來制定連貫性的教學規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口語進行知識講授,并引導學生利用英語語言進行交流,以此來建構英語交流體系,令學生形成潛意識的接受行為。此外,教師在對階段性教學目標進行設定時,應對學生近階段的能力提升度,來對知識進行拓展,并通過網絡資源對英語文化、與內容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解讀,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學生在遞進式教學模式中,來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在建立信息化教學體系時,主要是建立集學生、教師、英語教學內容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通過英語教學體系的建構,可令學生充分認知到英語課程的重要性,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下,英語教學體系可與網絡體系進行融合,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可建立多種教學方案,例如,微課教學模式、MO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可對教學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同時學生在網絡端口進行資源搜查時,大數據技術可依據信息查找指令來在網絡資源進行定向查找,以保證資源與學生需求形成精準對接,進而促進英語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
對于英語教育體系來講,高校在制定教學規劃時,一般是以自身教學方向與社會發展方向來制定的,在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下,學校可通過網絡平臺對其它院校的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學習,在教學理念與教學形式的深度融合下,可有效拓寬學校的英語教學路徑。同時,在線上、線下教育資源的整合下,依托于英語課程本身的發展特性,學校可建立文化型教學體系,對學生進行思想層面的宏觀引導,以縮減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
評價體系作為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項考核基準,但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我國現行的課程評價過于偏重最終結果的判定,而將教育體系與學生認知體系的形成模式放到次要為主,進而令評價形式過于表面化。為此,學校應對評價形式進行優化與改進,將評價模式貫穿于學生的學習體系中,以此來對學生進行立體化監管。通過大數據技術與評價體系的深度融合,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并依據教師的指令來將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進行數據模型建立,令教師可對學生的優勢與劣勢進行有效掌控,然后教師再制定針對型教學內容,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正確引導。
綜上所述,文章對大數據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影響,從教學資源立體化、教學形式多元化兩方面,闡述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模式的積極影響,并對英語課程教學創新路徑進行研究。在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下,教育事業應將此類技術作為平臺,令技術與體系進行深度融合,以使我國教育工作達到縱向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