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正值隆冬時節,民企迎來春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最近被刷屏了。
近年來,對于是否要大張旗鼓發展民營企業的問題,一直存在各類雜音。對此,《意見》提出“加強輿論引導,主動講好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故事,堅決抵制、及時批駁澄清質疑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否定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可謂及時到位,一錘定音。那些宣揚“民營經濟退場論”的人可以退場了。
從現實層面看,除了批駁否定民企的錯誤言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實際行動中切實支持民營企業。
從深層次看,民企的困境還是一個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包容的政策環境的問題。誠如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此次《意見》旗幟鮮明地提出‘四個堅持,讓民營企業再次吃下了定心丸,穩定了發展預期,增強了發展信心。”
可見,各級政府真正把民營企業當成自己人,不在言,而在行。《意見》又被稱為“民企新28條”,其關鍵是落實如何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包容的政策環境。
據統計,2018年各項減稅降費為企業減負1.3萬億元以上,預計2019年的減稅力度將會繼續加大。但民企經營狀況仍得不到改善,企業家精神仍得不到提振,可見,問題不只是減負這么簡單。要解決“準入難、融資難、回款難、中標難、維權難、轉型難”等一系列制度硬核問題,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因為這會觸動某些利益集團的核心利益,導致相關部門不愿為、不敢為。
對此,針對民營企業在招投標中面臨的“玻璃門”,本次《意見》要求對依法依規完成的招標,不得以中標企業性質為由對招標責任人進行追責。
針對“融資難”即融資過程中民企與國企地位上的不平等,《意見》提出完善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鼓勵銀行提前主動對接企業續貸需求;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健全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支持體系,發展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
針對“準入難”,《意見》推出一系列壟斷領域的開放,包括在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對外開放首先要對內開放、對民企開放。
當前,最困擾民企老板的莫過于人身安全問題。因此,包容的政策環境的關鍵在于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刑事保護力度,《意見》的這個提法可謂“及時雨”。為健全平等保護機制,給民營企業家更多安全感,《意見》要求依法懲治侵犯民營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和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并強調“健全執法司法對民營企業的平等保護機制”“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財產”。有恒產者有恒心,對于民營經濟多年來積累的大量財富,必須依法給予保護,才能進一步增強企業家誠實經營致富的信心。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意見》提出的這些舉措能否真正落地,能否轉化為民企真正的獲得感,關鍵在于抓好落實,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相關部委、地方政府要根據中央文件精神和要求,充分結合地方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舉措,確定工作目標和時間進度安排,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落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