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冰
摘要:人口因素是房地產價格變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變量,人口變化趨勢對房地產價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根據預測,我國人口將在2030年左右開始負增長。屆時三四線城市人口將明顯減少,而大城市人口仍然維持增長。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人口變化趨勢的變化,導致中國城市房價將出現分化,北上深等超大城市的房產價格會持續上升,而三四線城市的房產價格將會出現橫盤甚至下行的態勢,人口變化趨勢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現實研究意義。
關鍵詞:人口數量;變化趨勢;房地產價格
一、人口數量走勢分析
(一)近年來人口數量走勢
我國對人口增長數量的預計,但實際數據出現“低于預期”的現象:一是2007年國家人口發展戰略課題組的報告預計,2010年我國總人口將達 13.6億,實際情況卻比預期要少2000萬人。二是 2015年是放開單獨二孩的第二年,按照此前預期單獨二孩的政策效應將明顯出現,但是2015年出生 人口“明顯低于預期”,且不升反降。三是2016年至 2018年連續三年的新出生人口率顯示,全面二孩政策效應再次“低于有關部門預期”,我國的出生高峰已經過去。此外,我國人口還有一個特征就是“90后數量斷崖式減少”。我國80年代出生人口數量為2.28億,90年代出生人口數量就顯著減少到1.75億,而2000年出生人口數量則進一步減少到1.46 億。換而言之,這20年以來,出生人口數量減少了36%。
(二)下一步人口變化趨勢預測
1.我國人口數量將迎來負增長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人口生育率不斷下降,逐漸低于正常的世代更替水平,負增長的時間點終將到來,生育率上升難度很大。隨著經濟的發展,生育孩子的經濟成本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人們的生育觀念已經發生重大轉變,生育率處于低迷狀態。雖然實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是出生率依然下降,說明生育政策對于控制和提升人口的作用有著顯著的不對稱性。控制生育可以做到令行禁止,通過嚴格的法律法規禁止超生,但是一旦人們的生育意愿下降,鼓勵生育的政策效應則很難短期生效。因此,即使給出了獎勵政策,但因個人意愿不強,依然很難達到增加出生人口的政策目標。各國人口發展的規律也表明,一旦生育率下降就很難恢復上去,即使全面放開生育,可能會帶來短暫的新生人口上升期,但若干年以后,仍將面臨負增長。
2.不同能級城市人口增長趨勢出現分化態勢
人口總數的減少是總量問題,在具體城市分布的結構上還會有差異。幾個超大城市,因其擁有的優越資源,還能吸引高校畢業生和新就業者,人口也是維持城市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為了保證自身的發展勢能,大城市的人口規模控制等措施的力度會逐漸減弱。綜上可以分析出,部分大城市的人口仍然將保持增長。然而一些三四城市,受人口總數減少和大城市人口虹吸效應的雙重影響,人口會出現明顯地減少,分化態勢加劇。
二、人口變化趨勢將造成中長期各城市房地產價格的分化
(一)基本判斷
1.單純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大,并不會導致房價下降。已有研究認為: 受人口老齡化因素影響,我國住房需求將在2013年開始負增長。事實上并沒出現預期情況,因為即使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仍然需要相應的住房,住房的需求和供給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2.隨著人口結構持續的變化,當城市的總人口減少時,房價會出現低迷的狀況。如前所述,人口減少時會降低住房需求。同時,一些老年人去世,原有的一些住房出現空置并由子孫繼承一個家庭可能擁有幾套住房,住房的供給增加。加之我國人口減少的趨勢會長期持續下去,終將導致住房需求和供給狀況相比以前出現逆轉,房地產市場形勢會步入平穩乃至下行態勢。
(二)基于國內城市情況的判斷
本文通過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同比指數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沈陽、長春和太原的新建住宅價格增長幅度是最低的。沈陽和長春是近年來人口出現減少的城市,其房價已經承壓,增長較慢;太原則是因為近年來,煤炭等傳統產業不景氣,對城市經濟發展負面影響較大,
2.杭州價格同比指數比較靠后,但實際杭州房價卻較高,這是因為杭州房地產市場起步早,價格基數高,2003年開始,在經濟飛速發展和炒房團的炒作下,杭州房價迅速增長,成為最早一批的突破萬元均價的城市。隨著民營經濟降速和民間借貸風險增大,以及國家相關政策調控,杭州房價開始回調,2012年和2014年,杭州房價在國內大城市中“領跌”,這一兩年,房價才開始回暖。
3.本文進一步考察省會城市的人口增長情況發現,在2010年以后,沈陽、長春出現了人口減少。其中,沈陽的人口減少幅度相對較小,其戶籍人口在2015 年減少之后又在2016年出現了增長。與之相對應的是,同期沈陽房價增長幅度略大。而在收入增長分析中,發現同等能級城市都比較一致,都保持著同步向上增長的幅度。 可以推斷,沈陽和長春房價變化,人口變化是最重要的原因。
近年來沈陽和長春等城市人口凈流出,但房價并沒有下降,主要是因為短期內,還有其他區域的游資和投資購買力助力沈陽和長春等城市,導致這些地區房價上漲。但等到我國總人口數減少后,則會出現多個區域人口減少,總體的房價供需將會發生變化,而同時我國經濟增速普遍放緩,投資性購買力無法抵消人口需求負增長,房價必然會出現整體下行的狀況。
(三)進一步的考察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中長期房地產價格變化的影響因素,一些短期的影響暫不在關注的范圍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從中長期看,我國經濟增長有調整空間,但總體保持穩健增長的態勢,因此,經濟增長因素的影響不會對中長期房價造成過大的沖擊。
二是土地供給,受耕地紅線的剛性約束,房地產開發用地供給吃緊。我國人口到2030年左右將開始逐步減少,但變化幅度不大,主要的問題是人口老齡化的逐漸加劇。因此,耕地紅線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整體土地供給在中長期也不會有太大的調整空間。
三是房地產調控政策。房地產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雖然出臺房產稅和其他房地產調控手段,短期內可能造成房地產價格的下調,但回歸正常發展態勢后,無法形成長期對房地產價格打壓的態勢,因而不會對中長期房價造成大的影響。
因此,本文暫時只考察人口因素對中長期房地產價格的影響因素。
三、結論和建議
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著價格的基本面,人口因素和人口變化趨勢是中長期房地產價格走勢的主要影響因素。本文綜合各種變化誘因分析認為,我國在2030年左右人口將開始負增長,而不同能級城市的人口走勢將呈現顯著差異,屆時分化進一步拉大,導致幾個超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持續保持上升態勢,而其他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將會出現橫盤甚至下行的狀況。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采取差異化的土地供給措施
首先在城鎮化的推進過程中,根據城鎮人口轉移的特征,調整農村和城市的建設用地供給;其次對于不同能級城市,對于人口流入大、房地產庫存較小的城市,應該增加房地產用地供給;對于人口流入少、房地產庫存較大的中小城市,可以適度減少房地產用地供給。
(二)因城施政進行調控
中長期來看,針對北上廣深等城市來說,人口聚集度高,土地供給緊張,需要嚴控房地產投機和房地產投資,加快推進房地產稅落地,平抑房價,甚至可以設計更高的階梯房地產稅率,以更好發揮稅收的導向作用。而對于三四線等城市,可以采取比較溫和的房地產調控手段。
參考文獻:
[1]周源.人口走勢對中長期房地產價格的關鍵影響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9(07):45-49.
[2]胡明志,農匯福,陳杰.中國人口老齡化與房價關系再檢驗:基于房改紅利視角的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3):132-144.
[3]翟振武,陳佳鞠,李龍.2015-2100年中國人口與老齡化變動趨勢[J].人口研究,2017(04):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