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觀察組學生學期末的臨床思維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兩組入組前的主動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學習積極性、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能力評分無明顯差異(P>0."/>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鄔丹

【摘 要】目的:探討多媒體結合討論式教學法對診斷學醫學生臨床思維及綜合能力的影響。方法:從2017級醫學生中選取73名為對照組,另選2018級醫學生73名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多媒體結合討論式教學法,對兩組學生臨床思維及綜合能力進行觀察。結果:入組前,兩組學生的臨床思維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學生學期末的臨床思維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兩組入組前的主動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學習積極性、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能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學期末時的上述綜合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多媒體結合討論式教學法可提高診斷學醫學生臨床思維,也能增強其綜合能力,值得推廣。
【關鍵詞】多媒體;討論式教學法;診斷學;臨床思維能力
診斷學為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其重點為培養學生臨床基本知識及技能,涉及內容較多、覆蓋面交廣、實用性較強[1]。傳統教學模式主要為課堂集中授課,老師主動傳授知識與技能,學生被動聆聽知識,課下背誦記憶的一種“填鴨式”教學,具有理解困難、枯燥等缺點,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不高,難以提升教學質量[2]。近年來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多媒體通過結合圖片、文字、視頻等元素可使教學更為有趣,便于理解抽象、靜態的知識。討論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探索、分析、交流、討論,可提升學生能動性、拓展其臨床思維能力,進而適應診斷學快速發展的需求[3]。本研究將多媒體結合討論式教學法用于診斷學醫學生教學中,旨在觀察其對學生臨床思維及綜合能力的影響。報道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級診斷學學生73名為對照組,男性45名,女性28名,年齡20~25歲,平均(22.63±1.72)歲。選取2018級診斷學學生73例為觀察組,男性46名,女性27名,年齡21~24歲,平均(22.59±1.75)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教學模式,教師根據診斷學教學大綱進行課堂集中講解,隨后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實踐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現場糾正。觀察組應用多媒體結合討論式教學法進行教學,具體措施見下:
(1)課前準備: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適當臨床案例為教學對象,根據學生知識水平與結構,同時參照診斷科臨床工作特點設計多媒體課件。通過網絡平臺將案例及影像資料發放給學生,根據案例資料提出相關診斷及鑒別診斷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查閱文獻及資料。細化教學內容,分成數個小問題方便學生學習掌握,嚴格控制教學問題,由低至高、由易至難,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6個板塊,每個板塊提問均和學生思維活動、綜合能力相關。
(2)多媒體授課:于多媒體教室對學生進行案例講解,應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幻燈片向學生展示案例資料,并穿插圖片、文字等便于學生理解,提供視頻及聲音,使教學更具專業性、教學性、吸引性。布置課下作業,引導學生課下分組討論案例,教師于下節課堂進行集中分析與解答。
(3)討論式教學: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由組員推薦責任心強、綜合能力強的學生為組長,組織小組進行課下案例討論,通過查閱文獻、瀏覽網頁、圖書館等解答問題。組長為小組代表總結小組看法、回答教師提問。教師根據教學需求為學生指定住院患者為學習討論的對象,引導學生應用儲備知識對患者進行問診、檢查、影像判讀等,小組中推選一名記錄員對小組分析討論內容進行記錄,教師鼓勵學生在診斷過程中進行自由討論,但不對學生操作進行干預,僅給予方向性提示。學生完成討論后教師對其實踐過程進行回顧分析,肯定學生臨床思維、意見與見解,結合實際案例提出相關問題,并給予分析與解答。
1.3 觀察指標
發放問卷調查表,對兩組臨床思維評分進行比較,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臨床思維能力越好。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其入組前、學期末時的主動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學習積極性、解決問題能力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綜合能力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分析軟件為SPSS18.0,()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入院前、期末時臨床思維能力評分差異
兩組入組前臨床思維能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學期末臨床思維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相對更高(P<0.05),詳見表1。
2.2 兩組入組前、期末時綜合能力評分差異
兩組入組前綜合能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學期末時主動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學習積極性、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能力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相對更高(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診斷學專業為一門應用性較強、覆蓋面廣的學科,在培養高素質綜合型診斷人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高效、高質量的教學方法為培養專業診斷學人才的關鍵[4]。在既往的診斷學實習教學中,教師多為“填鴨式”傳授教學大綱理論知識,忽略學生主觀能動性與臨床思維能力,導致其學習效率、學習能力等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加強診斷學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思維十分迫切。
討論式教學法為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將學生作為中心,提倡學生帶著問題尋找答案、在討論中學習。通過將學生置身于問題環境中,于教師指導下進行小組討論學習,組間合作解決問題,可使學生掌握隱藏在問題之下的診斷學相關知識,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提升學生團隊協作、人際溝通的能力[5]。討論式教學法與傳統教學相比,優勢在于可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還可獲取其他同學或教師的觀點與信息,可使案例相關問題現場暴露,通過討論分析可加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與記憶[6]。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可持續不斷的發現新問題,鍛煉學生查閱文獻、收集資料、歸納總結等綜合能力。教學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教學,應用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為一體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可增強課堂氛圍、表現力、真實性,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拓展其臨床思維能力,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及掌握教學內容,進而提升教學效率及質量[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期末時臨床思維能力評分相比對照組更高,提示多媒體結合討論式教學法可有效拓展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觀察組期末時綜合能力評分相比對照組相對更高,提示多媒體結合討論式教學法可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可提高其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多媒體結合討論式教學法可提高診斷學醫學生臨床思維,也能增強其綜合能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坤,張文曉,徐翠,等.多媒體聯合PBL教學在超聲診斷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261(09):107-108.
[2]程學英,鐘麗珍,王劍鋒,等.多媒體、PBL等相結合在神經內科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19-20.
[3]廖奎,葛倩.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法在放療學臨床教學的效果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03):148-150.
[4]蔡爭,冉茂慧,利峰,等.采用PBL教學法提高影像專業實習生的臨床思維能力[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2):188-190.
[5]朝霞,顧亞楠,張向陽,等.以問題為中心和以案例為基礎的討論式教學模式在重癥醫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評價[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33):6557-6560.
[6]池洪杰,張恩祥,尚香玉,等.PBL結合多媒體教學法在心內科實習生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8,19(10):75-78.
[7]廖秋菊,魏占云,周文波,等.標準化患者及多媒體系統在檢體診斷學中的應用[J].醫學研究雜志,2018,47(3):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