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要:隨著河南經濟的迅速發展,暴露出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破壞嚴重等問題,嚴重制約河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低碳經濟,調整產業結構,是新常態下河南省拉動經濟增長、資源有效利用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在分析低碳經濟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基礎上,結合河南省低碳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提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以科技創新與信息經濟來促進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
關鍵詞:低碳經濟;河南省;產業結構
基金項目: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編號:172400410214);河南社科聯調研課題(編號:SKL-2016-3494)
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控制碳排放、發展低碳經濟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資源流失與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應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則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成為降低能耗、提質增效、減少碳排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資源有效利用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治理”的生態文明理論對于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河南省位居中國中部,2018年河南省GDP4.8萬億元,在全國排名第五,近些年的高速發展使得我省面臨嚴重的資源壓力與環境壓力。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因此,在中國正由傳統制造業向新型制造業轉變的關鍵時期,河南省應抓住“十三五”發展的機遇,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實現經濟、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
一、低碳經濟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其特征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構筑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體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和低碳產業體系。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
從低碳經濟的特征與目標來看,低碳經濟發展是與產業結構調整,互相促進,互相作用。低碳經濟發展提倡低污染,低排放,發展具有較高價值的產業,能夠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而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是在大體上提高第三產中的比重,能夠進一步減少第一,第二產業比重,改善能源消費結構,轉換新舊動能。
目前,河南省主要是以第二產業為主要的經濟結構,主導產業是以煤炭、鋼鐵、石化、傳統機械等為代表的高碳產業。根據河南省統計年鑒,在2017年河南省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占據國民總生產值的45.9%,河南省工業能源消耗達到15971萬噸標準煤,其中工業能源消耗占據了69.6%。隨著河南省工業化程度的提升,在河南處于由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后期過渡階段,到2020年前后基本實現工業化,將經歷由工業經濟主導向服務業經濟主導的轉型,在經濟發展轉變方式的過程中,調整經濟結構需要基于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來進行。低碳經濟對高碳產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即減少碳排放,提高科技水平,平衡產業結構等,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出現了中等增長的新常態宏觀背景下,河南更應堅持和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二、河南省低碳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產業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促進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和發達國家與地區相比,差距依然很大。與全國經濟發達的省份相比,河南省三次產業結構仍不合理,如第二產業比重最高,但實力不強,以有色金屬產業為代表的工業經濟發展的產業鏈條短、產業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弱;第三產業比重逐步上升,至2018年,第三產業的比重已達到45.2%,逼近第二產業的比重45.9%,但第三產業缺乏與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的高度融合。因此,盡管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并駕齊驅,非農產業已經成為貢獻河南經濟增加的絕對力量,但與全國經濟發達省份相比,河南省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步伐依然緩慢。
數據來源:河南省統計年鑒
2.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
能源消費結構可以從能源消耗的角度直接體現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結構現狀。河南省正經歷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的經濟新常態階段,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較高,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新能源消費量有所提高,但與全國優勢省份相比,我省對碳排放量高的能源需求和使用數量仍然很大,對新動能的技術研發和應用需求有待提高,河南省高碳型的能源結構嚴重阻礙著河南低碳經濟的發展。
3.能源利用技術水平較低
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能源強度。能源強度,即單位GDP能耗,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間內,為產生單位GDP而消耗的一次能源量。相較于經濟強省,由于河南省過度依賴煤炭、石油等高能耗資源,能源消費結構過度單一,能耗強度指數較高,效率較低,帶來的生態環境污染破壞嚴重,如近幾年冬天河南的大氣污染嚴重,煤炭、石油的開采導致地面下陷等,都將會制約區域內經濟的可持續綠色發展。
三、河南省產業結構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河南省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培育新型產業,成果比較明顯,引入一些新的科學技術、新的發展模式和新的產業形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其產業結構仍存在一些問題。
1.三大產業比重不盡合理
在經濟發達的西歐和北美,早已進入工業化后期階段,其產業結構早已呈“三、二、一”的倒金字塔格局。我國經濟起步晚,地處中西部的省份發展更晚一些,河南起步晚,起點低,雖然河南省的產業結構符合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并穩步推進,但和發達國家與地區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目前河南還是“二、三、一”的產業結構格局,和沿海經濟強省相比,差距也很大,主要表現在第一產業比重偏高、第三產業比重偏低,第二產業實力不強。
2.農業發展乏力
素有“糧倉”之稱的河南省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區之一,但是伴隨著全省快速城鎮化進程,自2012年以來農業生產用地以每年0.18%的下降速度在減少,而且在農業中傳統的種植業比重高,新型高效農業比重較小,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滯后,且河南農產品無突出特色,勢必會削弱河南省農業經濟的競爭力。
3.工業實力不強
工業作為河南省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自2010年以來河南省工業經濟強勢增長,41個工業行業大類全部具備,是全國產業門類最齊全的省份之一,但整體上大而不強。以有色金屬產業為代表的河南省工業經濟發展的產業鏈條短、行業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弱,所以工業經濟整體發展水平與層次較低,產品多集中在產業鏈的前端和價值鏈的低端,技術創新能力較弱,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量較小,對國民經濟其他行業和部門的發展并沒有起到顯著的帶動作用。
4.服務業內部結構失衡
2018年河南省第三產業占比為45.2%,已與工業并駕齊驅。但河南省服務業缺乏與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深度融合,第三產業產值的增加主要以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較低的傳統產業為主,產品設計、市場咨詢、金融、保險和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相當薄弱,科技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等為代表的新型服務業占比嚴重偏低,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太優化。
四、低碳經濟發展促進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
1.科技創新,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科技創新對低碳經濟發展和河南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建設良好創新環境。創新驅動發展需要大力引進和集聚創新資源,就需要發揮政府引領作用,完善政策措施,如高效廉潔的行政環境、健全的法制環境、技術的引進與推廣、技術研發創新等,特別要重視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創新平臺體系,推進科技成果在實際應用中的轉化。加大創新投入,加強創新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為河南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科技創新能降低能源強度。當前河南省經濟發展有著“高耗能、高排放”的特點,過度依賴碳排放較高的能源,對清潔能源利用較少,導致河南省的能源強度較高,能源利用率低下。河南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持,應積極促進低碳技術的引進,并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從而優化產業結構。
2.加快信息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傳統產業逐漸分化并與信息化融合,帶來信息經濟的發展,由此又引起產業結構調整大變革,也有利于經濟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河南要全面提升產業結構,一是加快農業的信息化轉型升級,如利用全國宏觀信息合理統籌作物種植,合理利用土地;培育有競爭力的農產品電商。二是工業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進行全方位的信息化變革,加大對新能源、智慧制造等新型工業企業的支持力度,構建新工業產業體系。三是加大互聯網、大數據等應用,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
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堅持以建設美麗河南為統領,加大企業節能減排力度,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緩解大氣、土壤、水污染等突出問題,積極在全省開展城鄉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
參考文獻:
[1]高芳.基于生態優先低碳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關系的思考[D].對接京津戰略實施協同融合論文集,2019(06):105.
[2]葉楠.低碳經濟背景下河南省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07):481-482.
[3]張群.山東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選擇——基于新舊動能轉換視角[J].北方經貿,2018(10):121-122.
[4]燕玉霞.河南省產業結構現狀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08):171-172.
[5]劉光輝.河南產業結構優化對策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7(03):84-85.
[6]胡冰.基于創新驅動的河南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2018(06):89-91.
[7]劉芊.信息經濟對河南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分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