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惠海 張玉清 牛龍洋 穆輝
[摘? ? ? ? ? ?要]?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院的基礎課,在醫學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應當給學生傳授全面的人體解剖學知識以及扎實的操作技能,還應當注重醫學人文教育的融入,通過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職業素養等綜合素質,實現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這也是當前人體解剖學教育的需要。就人體解剖學教學中融入醫學人文教育進行探討,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意見。
[關? ? 鍵? ?詞]? 人體解剖學;醫學;人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078-02
作為醫學領域的工作人員,不僅應當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也應當注重醫學人文精神的傳遞。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因此,人們更加注重對醫護人員人文素質方面的需求,當前人體解剖工作人員的教育水平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對學生進行人體解剖學教育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醫學人文教育的融入,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醫學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人體解剖學教學中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人體解剖學作為醫學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是學生學習醫學的入門課程,解剖學在醫學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將醫學人文教育融入人體解剖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探究人心,這也是未來醫學溫暖人心的根源所在。學生在學習解剖學的過程中會對倫理產生思考,心靈也會受到感化,解剖使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所學的知識是來源于逝者的奉獻,這在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另一方面,也是人文教育一直追求的目標。當前醫學更加注重對病人生命健康的維護,因此醫生應當勝任各種多發病、急診、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咨詢等工作,因此在新的醫學模式之下,醫生在進行診斷的過程中,應當投入更多的人文關懷,而不僅僅是簡單地解決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承受的疾苦,加強對人體解剖學教育中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能夠將醫生的關懷直接帶給人民群眾,這樣能夠激勵醫生在未來工作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人生價值[1]。
二、人體解剖學教育中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現實困境
(一)傳統教育模式重理輕文
人們總是希望所學的知識能夠與今后的職業相掛鉤,然而常常忽略了在人體解剖學教育過程中人的精神以及人格發展的重要性。傳統教學模式普遍重理輕文,在醫療衛生行業則體現為技術至上,很多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實驗以及操作能力,從而忽略了學生在其接受教育過程中所具備的人文價值,人文知識以及技能在很多教師看來能夠被忽略[2]。然而在學生進行工作之后,這種人文知識的缺失常常表現為不能夠有效與醫療患者進行溝通,缺乏一定的溝通能力,且不能夠及時關心患者,缺乏一定的人文關懷精神,最重要的是一旦醫生與患者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會直接產生信任危機,進而引發醫患沖突。
(二)醫學人文教師的勝任力不足
從當前人體解剖學教育的具體情況來看,醫學人文教育主要是由學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擔任,思想政治教師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識,因此很難在醫學人文教育的過程中融入一定的醫學教育知識,課堂教學方法以及手段過于傳統,且缺乏一定的信息化教學技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以理論灌輸為主,缺乏一定的課堂互動以及實際操作能力,這也使學生在接受醫學人文教育過程中的效果較差。除此之外,在一些人文教育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缺乏扎實的基本功,由于醫學人文學科具有其特點,因此在投入教學的過程中周期長且效果隱性,導致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夠重視[3]。其次,由于整體行業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不良氛圍,學生在接受醫學人文教育的過程中信仰缺失,無法在今后實踐過程中給予患者足夠的人文關懷,最后,學生人文能力的不足也與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認知不足息息相關,這主要表現為在工作的過程當中不能從病人角度出發,忽略了病人內心的情感訴求。
三、人體解剖學教育中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對策
(一)遵從醫學與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現代醫學模式已經逐漸發生轉變,通過加強人體解剖學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深度,能夠使醫學回歸人文成為人體解剖學教育過程中的發展趨勢,通過加強人文與醫學這兩者之間的融合,最終實現醫學與人文統一。從微觀層面來看,作為教師在對全科醫學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作出教學內容方面的調整,以學生為中心,傳授醫學教育理念,在注重人體解剖學教育的過程中也應當加強對醫學人文教育的培養,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人文理念以及精神,最終實現兩者統一。從宏觀層面來看,相關醫學院校也應當緊緊圍繞人文教育這一主題開展各項研討會以及學術討論會等,通過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質的學科團隊,從而推動人體解剖學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這兩者之間的融合,只有這種理論能夠被普羅大眾接納才具備更加強大的生命力[4]。
(二)科學優化人文課程體系
作為學校,想要提高教師以及學生對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視程度,應當開展與之相對應的人文教育課程體系,只有為學生安排人文課程才能夠使學生意識到醫學人文教育也是人體解剖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也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課程選擇,其中,醫學人文課程體系的主要內容即人文必修課程,因此學校應當在對學生進行基礎醫學教育的同時,開展有關人文社會方面的實踐論文,通過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精神與醫學人文教育之間的關系,引導了解衛生保健政策等,從而使醫學人文教育成為人體解剖學教育中的有力補充[5]。與此同時,選修課也可以增加禮儀、人際溝通、倫理學等具有普遍適應性的重要學科。
(三)注重醫學人文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教授有關醫學人文教育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貼近工作實際,通過提升自身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從而加強人體解剖學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理論性以及實踐性,避免在教學過程中與實際相脫節。首先,教師應當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通過補充相關的醫學知識,更加精準地在課堂上進行教學。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辨別能力,做到人體解剖學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兩者之間的融合,最終達到人文課堂這一教學目的。其次,教師也應當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方法,運用互聯網以及教學資源,最終實現知識共享,以便學生實施掌握人文教育的實際情況,通過加強專家教授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從而切實幫助學生掌握與患者之間溝通的技巧,教師也應當學會挖掘人體解剖學教育過程中的人文內容,通過為學生講述課文中的文化精神,從而使醫學人文教育與人體解剖學教育兩者相結合[6]。
(四)夯實學生人文基本功
在將醫學人文教育融入人體解剖學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應當掌握人文知識,通過夯實理論基礎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從而了解醫學人文教育在人體解剖學教育中的重要性。首先,學生應當學習一定的人際溝通理論以及法學知識,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學會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關愛患者,在處理醫患關系的過程中能夠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并學會在面對危機情況時,做到臨危不亂,冷靜處理。與此同時,學生也應當學習醫患關系,通過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經歷,從不同角度思考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方式,從而采取有效的溝通技巧,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其次,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參與相關的醫療服務實踐,通過與群眾近距離接觸,從而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內心感受,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患者,以患者為中心[7]。最后,學生應當注重團隊協作能力,每次治療都離不開團隊的共同合作,因此如何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團隊中學會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尤為重要,只有注重團隊協作能力,才能夠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從而發揮團隊功能的最大效用。
綜上所述,相關學校應當堅持以人文精神為導向,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通過將醫學人文教育融入人體解剖學教育之中,從而培養具有高超醫療技術以及良好人文修養的醫生。
參考文獻:
[1]熊春華.全科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與途徑探討[J].普洱學院學報,2019,35(2):119-120.
[2]季州,吳玢潼,左中夫.人文教育對全科醫學生實習效果的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7):60-62.
[3]安瑋娜.敘事醫學在全科醫學生人文教育中的應用與啟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32(2):164-168.
[4]王艷麗,和新盈.全科醫學教育中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67,69.
[5]司慶燕.論當代醫學院校全科醫學教育的培養模式[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7):914-917.
[6]潘曉燕,王喜艷,孫艷美.轉化醫學理念下全科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2):173-175.
[7]李翠蘭,廖一名,唐詩彥,等.全科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探討[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5,13(2):121-122.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