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敏 修占穎
[摘? ? ? ? ? ?要]? 隨著人們對旅游需求的多樣化、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技術創新的大力推動和旅游產業的綜合,文化與旅游的結合受到廣大人民的青睞,成為旅游業發展的潮流。包頭具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具備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諸多有利條件。通過對包頭市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所處的宏觀環境進行研究,分析兩大產業在發展與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關? ? 鍵? ?詞]? 旅游產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F592.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096-02
旅游業已成為當今社會中新型的經濟產業,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因此旅游在本質上是文化產業,是通過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經濟發展的。因為文化需要在旅游中傳播,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所以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是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
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背景
(一)文化產業發展概述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筑設計。黨的十七大曾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2009年,國務院又制訂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10年10月,中央“十二五”規劃首次將文化產業正式列入國家戰略性支柱中。包頭作為重要的工業城市也不例外,2012年建立了文化產業發展轉型基金,2013年提出了增加政府對文化建設的投入。
(二)旅游產業發展概述
旅游產業是以旅游資源和旅游設施為基礎,以旅游者需求為導向,為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的吃、住、行、游、娛、購提供服務,滿足旅游者精神、物質需求的綜合性產業。包頭作為內蒙古最大的城市,隨著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包頭市旅游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2005年全國首批10個文明城市,包頭就在其中。2010年包頭擁有4A級景區3個、工業旅游示范點2個國際旅行社4家。旅游企業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因為地域及資源制約、環境壓力、游覽形勢單一等難以滿足旅游者的消費需求而成為旅游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這些問題使旅游業面臨著調整產業結構,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
(三)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必然性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和內涵,而旅游則是文化的載體,二者相互繁榮密不可分,要想實現城市發展與提升二者融合則是必然趨勢。近年來,包頭市高度重視旅游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文化旅游的發展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大。作為第三產業新引擎的旅游業,也再次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包頭市開始突出抓好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同時包頭市開始發展蒙元文化旅游,豐富包頭旅游文化的內涵,全面實施旅游+文化發展戰略。2019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了《關于促進旅游演藝發展的指導意見》決定把旅游演藝打造成文化旅游的排頭兵。
二、包頭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包頭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不同的旅游產品都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如宗教文化、軍事工業、民俗風情文化、歷史古跡等。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高了旅游產品的內涵,增加了游客吸引力。
(一)宗教文化的融合
包頭宗教文化源遠流長。藏傳佛教具有相當高的旅游價值,它主要為蒙古族的信仰,廟宇主要有五當召、妙法禪寺、美岱召、昆都侖召等。其中五當召是內蒙古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其獨特的山水格局及建筑風格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目前五當召已被列為全市重點文化旅游扶持景區。目前開發召廟文化旅游的五當召、美岱召等旅游區有一定的接待能力能夠為游客提供靜修養生、修學旅游、藝術鑒賞等旅游功能,是包頭市獨具文化特色的宗教文化主題旅游產品。這些寺廟與宗教文化的結合,并衍生出五當召嘛呢會、美岱召灌頂法會等宗教活動與民間集會,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融合型產品更具吸引力。
(二)軍事工業文化的融合
包頭市是內蒙古最大的重工業城市。是中國重要的基礎工業基地和全球輕稀土產業中心,目前為止包頭有兩家國家級工業文化旅游示范點,北重集團和包鋼。兩家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小肥羊食品調味有限公司和蒙牛。而包鋼游覽點為包鋼展覽館和包鋼4號高爐。依托包頭特有的旅游資源,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工業文化旅游,增加了文化旅游產品類型,提高了國際知名度。此外北重為首的就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北方兵器城,主要依托北方重工集團已不使用的軍工武器。整個景區將歷史文化、軍事武器、自然風景結合為一體,有些兵器是參加過著名戰役的,是了解軍事武器、歷史文化的絕佳之選。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來此參觀。
(三)民俗文化的融合
談到包頭的民俗文化景區,第一印象就是草原民俗。包頭市內最有名的草原景區賽汗塔拉,又被稱為城中草原,總面積770公頃。賽汗塔拉生態園蘊含著草原民族餐飲、服飾、游樂、民族歌舞、草原婚禮,禮儀接待等風情文化內涵。生態園在蒙駿馬驛站舉行“牧馬文化沙龍”,此活動是由蒙古音樂網發起的高端沙龍活動,圍繞《蒙古馬》探討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延伸出周邊話題。如今,蒙古馬不僅能為文藝創作提供源泉,也被開發出策格(酸馬奶)、馬奶酒等。包頭市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馬產業將會掀起新的篇章。
(四)古今歷史文化的融合
包頭文化資源豐富,有歷史上最早的趙長城、史上有名的秦長城、金長城、魏長城、漢長城、北魏長城六道長城。包頭還有眾多的古代軍事工程及古城遺址,擁有秦直道、麻池古城、懷朔古鎮、敖倫蘇木城址、敖陶竄子城址、燕家梁遺址等,包頭文化旅游還包括包頭博物館,在展覽館里可以了解包頭歷史沿革,從阿善遺址到1870年包頭的初步形成到行政區域劃分,以及其歷史軌跡、歷史文物都展現出了包頭原來的歷史氣息。館內有許多珍貴文物,如元代青花瓷、秦半兩、陰山巖畫、唐卡等文化珍寶。目前依托包頭市博物館、包頭市展覽館開發了老包頭文化之旅主題旅游。
三、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中的問題
(一)文化旅游產品單一
目前包頭市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特色不夠鮮明,包頭市的工業旅游接待方式比較局限,包鋼參觀游覽必須通過包鋼旅行社,參與方式相對單一。除此之外,北重集團、小肥羊食品調味有限公司和蒙牛包頭公司的旅游接待方式也相對單一。對文化旅游缺少深層次的開發,大多旅游景點都以觀光層面為主,缺少休閑娛樂項目,專題旅游和特色旅游大大不足,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缺乏特色精品,缺乏能夠代表包頭市形象的文化旅游產品,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的文化旅游景區或景點還未完全形成。
(二)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不足
歷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雖然不少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工作不斷加強。但也有不少文物保護單位,尤其是市、縣級以下文物保護單位和有文物價值而暫未申“保”的單位,普遍存在財力和人力不足的狀況,對旅游開發中文物資源的實質性保護不到位。文化的傳承未受到重視,有部分具有文化旅游價值的文化資源因保護存在困難,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甚至遭到了破壞。
(三)文化旅游宣傳力度不夠
說到包頭人們首先想到的旅游景區就是草原,旅游主管部門對草原文化、民族文化等知名度較大的文化優先開發,而對長城文化、西口文化、軍工文化、現代科技文化和休閑娛樂文化的開發和宣傳都重視不夠。除此之外,沒有充分重視旅游信息資源最豐富的新型信息平臺(網絡),將包頭的文化旅游景點、文化旅游形象宣傳出去。目前主要的網站為包頭市旅游局官方網站包頭旅游信息網,其他介紹包頭旅游的網站大多是綜合性的旅游網站,和發達地區相比,包頭市的旅游網站在語言功能、在線預訂和交易等服務功能方面明顯不足。
(四)景區配套設備滯后
目前景區的設施設備不完善,陳舊問題十分嚴重,有的景區沒有很好的配套設施,像游客服務中心,星級旅游公廁、餐飲服務、娛樂設施等設備不足,其景區內有些設備陳舊老化,游客休憩區、觀光車的數量不足。同時像石門風景區供游客瀏覽的步行道有很長一段土路還未實施鋪建,湖邊游玩船只設施陳舊,卡丁車賽道過于簡單化,像石門景區這樣的設施不配套的現象還有很多。不同景區都缺少一些符合景區特色的設施設備,不完善的設備無法給游客帶來足夠的吸引力,導致重游率大大降低。
四、融合過程中的問題解決對策
(一)開拓創新,改善單一的產品
在文化旅游開發過程中要創新文化旅游產品,采用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形式來開發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文化旅游資源,創造出體現獨立文化主題的文化旅游品,同時應該注意文化旅游場景的文化性建設。文化旅游的線路設計不同于傳統的大眾旅游,要考慮文化旅游線路設計的獨特性,符合旅游者對文化旅游的要求。工業文化資源開發應將文化性、體驗性和科普性相結合,增設參與體驗性項目,激發游客的動手能力和參與體驗的愿望。
(二)加大文化遺產及景區保護力度
現階段雖然有一些景區已經開始實施了文物保護工作。像趙長城、秦長城的修復,美岱召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他許多景區也開始了向申保單位發出申請。面對景區的歷史遺跡、歷史建筑等文化遺產應該加大保護力度,要合理開發,科學規劃。減少“亡羊補牢”式管理手段,預防重于治理,保護大于利益。要加大保護宣傳及法制力度,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建設強有力的管理體系,監督和管理旅游景區開發中的環境問題。
(三)增強宣傳力度,培養專業性人才
在發展文化旅游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型人才,因為任何一個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景區都是每個專業人才的設計成果,在文化包裝與宣傳方面有旅游產品的設計、特色旅游宣傳、創新型的旅游產業。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等都是每個優秀策劃師用自己的智慧和實踐創造出來的。所以培養優秀的旅游人才對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包頭在發展文化旅游的同時,要注重培養旅游創意能力,具有文藝思維價值的旅游開發人才。
(四)完善旅游景區的設施設備
首先加強景區設施設備建設,增強景區文化內涵,在具有特色景區的地方建設特色的休閑和必備設施,提高游客對景區的吸引力。其次在景區設置良好的設施設備管理制度,進行日常維護修理檢修工作,定期根據景區的需要進行更新與改造,最后增加景區缺少的必備性交通工具像共享自行車,觀光瀏覽車的數量。提醒游客使用時的注意事項,以減少車輛的破壞與丟失度。
五、結論
旅游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來說,雖然二者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二者卻同屬于情感產業、內容產業、創意產業,存在互動發展的關聯性,這是推動二者融合發展的動力。旅游業的發展特別是大旅游現象的出現必將點燃包頭經濟增長的新熱點,并將帶動包頭精神文明建設向新的境界邁進。
參考文獻:
[1]徐仁立.旅游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發展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12(1).
[2]李愛平.牧馬文化沙龍再談蒙古馬精神傳承[J].中新網內蒙古,2019(3):28.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