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文

【摘 要】目的:分析整體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中實施的可行性。方法:選取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案分成常規護理的對照組(n=43),與整體護理的觀察組(n=43),記錄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和住院情況和兩組患者相關性感染出現情況。結果:在不同方式的護理干預之后,觀察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與住院時間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感染出現率為9.30%,對照組患者感染出現率為23.26%,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感染出現率低于觀察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給予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是95.3%,對照組總滿意度是88.4%,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的總滿意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預防血液透析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中實施整體護理具有可行性,可以顯著減少患者導管留置之間與住院時間,降低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現象的出現,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關鍵詞】血液透析;導管相關性感染;整體護理;可行性
血液透析作為臨床治療多種類型腎病的一種常見方式,所以其治療的意義重大。然而在留置血液透析導管的患者在實際治療中卻總會出現導管相關性感染現象[1],嚴重的情況會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因此找到科學的護理方式幫助患者提高治療效率十分必要。為了分析分析整體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中實施的可行性,選取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相關臨床研究,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自主簽訂知情同意書、在醫院中進行長時間透析、沒有其余部位感染的癥狀、沒有精神性疾病;排除標準:存在心、肝等功能障礙或者精神障礙、中途退出實驗者。根據護理方案分成常規護理的對照組(n=43),與整體護理的觀察組(n=43)。其中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齡20-84歲,平均(56.14±5.72)歲,12例高血壓腎病、10例慢性腎炎、20例多囊腎。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齡18-69歲,平均(56.72±4.04)歲,6例高血壓腎病、18例慢性腎炎、19例多囊腎。兩組患者一般治療沒有統計學差異,可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對患者介紹疾病的發病原理和血液透析知識,按照導管和換藥的操作流程進行護理工作,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脈搏與生命指標的變化。
觀察組給予整體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病房護理。留置導管時應該治療室中進行,護理工作者每日消毒治療室,同時配置對應的B超機器,血管畸形或者肥胖類型患者可以在B超的作用下進行置管處理,降低感染出現的幾率,降低其對患者皮膚組織帶來的損傷[2]。
(2)定期培訓護理人員。科室主任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構建操作環節,保證護理工作整體化進行。護理工作者定期參與考核工作,針對新入科的護理人員,要認真考核其對靜脈置管的掌握程度,確保護理人員的專業性。
(3)導管護理。護理工作者要按照規定對患者導管情況進行統一化觀察,若出現紅腫現象或者滲液現象,要最好對應的護理工作,每隔2天對患者進行藥物的更換,敷料部位出現滲血現象,要及時更新敷料,換藥期間要依據無菌操作流程進行。
(4)監控導管相關性感染病例。護理人員每天都要記錄患者體溫變化情況,以及導管留置例數、出現感染現象的例數,月底進行整體統計,有效提高護理質量[3]。
(5)健康教育。醫護工作者要對患者進行導管感染相關知識的講解,囑托患者在生活中關注我衛生,擦身以及洗澡的過程中,要保證導管與敷料的干燥性,在需要的情況下即刻進行消毒與敷料的更換。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干預之后導管留置時間和住院時間以及感染出現現象與患者對護理給予的滿意度評分。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100分,80-100分是十分滿意;60-80分是比較滿意;小于60分是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程度等于=(十分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采用X2值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和住院情況
在不同方式的護理干預之后,觀察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與住院時間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
2.2 兩組患者相關性感染出現情況
觀察組患者出現感染現象4例,感染出現率為9.30%,對照組患者出現感染現象10例,感染出現率為23.26%,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感染出現率低于觀察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
觀察組患者給予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是95.3%,對照組總滿意度是88.4%,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的總滿意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
3 討論
血液透析患者而言,總會出現導管相關性感染現象,所以給予患者進行科學的護理十分必要。常規護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整體護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4],有效的控制患者出現導管相關性感染問題。本次研究中,選取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案分成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與整體護理的觀察組,各43例,觀察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和住院情況和兩組患者相關性感染出現情況。研究結果表明,在不同方式的護理干預之后,觀察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與住院時間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感染出現率為9.30%,對照組患者感染出現率為23.26%,觀察組患者感染出現率低于觀察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給予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是95.3%,對照組總滿意度是88.4%,觀察組的總滿意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基于此,預防血液透析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中實施整體護理具有可行性,可以顯著減少患者導管留置之間與住院時間,降低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現象的出現,適合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李曉紅.優質護理措施積極捆綁法在血液透析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預防中的應用[J].醫學新知雜志,2017(3).
[2]王琳,諸雪蓮.集束化護理在血液透析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預防應用分析[J].名醫,2019,69(02):194.
[3]李淑華.血液透析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預防及護理干預方式探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9):114.
[4]楊麗華.血液透析患者兩種部位臨時性深靜脈置管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率比較[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18):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