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洲衡
[摘? ? ? ? ? ?要]? 首先分析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價值理念,其次闡述鄉村生態資源和生態文明與鄉村旅游建設的關系,接著從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視角分析鄉村旅游目的地在鄉村生態旅游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后從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理念形成與推廣策略兩個方面,對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進行總結。旨在通過對鄉村旅游目的地問題的分析,闡明以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普及教育,對鄉村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重要意義,為實現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良性發展服務。
[關? ? 鍵? ?詞]? 價值理念;問題評價;生態資源保護;生態文明開發
[中圖分類號]? F592.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098-02
在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中,鄉村逐漸成為當代旅游中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而鄉村旅游目的地作為旅游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場所,是旅游活動的重要載體。鄉村旅游發展從鄉村旅游目的地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評價做起,不斷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城鎮化建設發展水平。目前,鄉村旅游目的地的評價主要以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為主要評價內容,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改善生態資源環境,進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新時代潮流。所以,在建設鄉村旅游目的地的過程當中必須融入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理念,才能實現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發展。
一、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價值理念
鄉村旅游目的地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具有兩個重要特征,一是鄉村地區,二是充分體現鄉村固有的“鄉土性”特點,成為旅游產品保護和開發的目標,形成一定的吸引力。歐盟、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認為鄉村旅游發生在鄉村地區,是以“鄉土性”作為鄉村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我國旅游學教授劉德謙也同樣認為鄉土風情是鄉村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作者進一步理解到,鄉村能否堅持“鄉土性”生態資源保護的長遠規劃和生態文明開發的不懈努力,是核心中的核心。由此可見,要實現鄉村旅游目的地的“鄉土性生態”旅游發展的核心價值理念,只有通過充分突出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鄉村旅游鄉土特色、鄉村旅游發展環境、鄉村旅游管理水平、鄉村旅游成長能力這四部分有機結合,才能充分發揮鄉村旅游目的地的鄉土性作用,進而有效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二、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與鄉村旅游目的地
生態資源保護是指在生態系統中對一切為生物和人類的生存、繁衍和發展所利用的物質等生態資源進行保護。生態文明開發是人類社會對一種新的社會形態的開拓和發展,是人類在社會拓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可持續模式,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生態資源保護離不開生態文明開發,生態文明開發進一步促進生態資源保護,從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與鄉村旅游的關系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所產生的,是以鄉村生態資源保護為前提,開發和拓展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以鄉村生態文明教育為依托,保護和利用鄉村生態資源,將鄉村建設與鄉土民俗風情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鄉村旅游發展。從鄉村旅游的實際發展現狀來看,在鄉村旅游建設中仍然存在與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相背離的情形,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破壞資源保護,大搞形式開發,忽視內涵建設。因而,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建設必須以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為理念,通過鄉村旅游的生態保護和開發滿足游客回歸自然的生態化休閑需求。鄉村旅游目的地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特點主要體現在:(1)專業性特征。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對鄉村旅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品的同時更加關注生態環境的優化。(2)強調環保功能。在傳統的鄉村旅游發展之上增加生態資源保護性和生態文明開發性,不斷提升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建設質量水平。(3)發揮教育功能。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生態文明開發建設更多地強調教育功能,逐漸提高社會大眾的生態資源保護意識。
三、以生態視角分析鄉村旅游目的地保護與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一)鄉村沒有優化生態規劃方案
旅游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然、社會及文化等生態資源,要保證旅游業的長遠發展,必不斷優化開發與利用生態資源的科學規劃,隨著鄉村旅游市場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盲目開發與建設,導致鄉村旅游產品種類泛濫而雷同,不僅沒有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從當前的發展現狀來看,鄉村旅游目的地在管理方面是沒有進行優化合理的規劃,對旅游項目缺乏準確的生態定位,沒有形成當地特色,加之行業競爭激烈,大大阻礙了鄉村旅游目的地建設效益的實際提高。
(二)鄉村生態資源環境破壞嚴重
隨著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大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鄉村生態環境中而對其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具體表現為:(1)生活垃圾的增加,嚴重破壞了鄉村地區的生態環境。(2)耕地減少、鄉村環境城市化。鄉村目的地旅游的開發與建設直接導致一些鄉村道路、餐館、娛樂場所的不合理建造和城市化趨向,大大縮減了鄉土特色。鄉村生產生活農用地的面積在逐步減少,濕地也在不斷減少,而當地管理人員對游客行為沒有一定的規范,使其肆意采摘、踐踏植被,導致鄉村旅游地的生態資源遭到嚴重破壞。(3)鄉村生物多樣性消減。鄉村普遍還存在動植物品種單調的現象,這與大多數鄉村是否重視盡量保留和保護原生態動植物所在的區域環境狀態有關,以及與系統生態鏈是否完整形成的關系很大。
(三)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教育不力
目前,人們的生態文明建設教育意識較弱,部分游客亂扔垃圾,給鄉村地區帶來了許多不可降解的廢棄物質,加之部分包括鄉村在內的風景名勝區缺乏有效管理,污水垃圾缺乏處理,亂搭亂建亂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嚴重阻礙了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發展。教育人們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地投入與創新,才能保證生態環境的優良品質。
(四)缺乏可持續良性發展意識
鄉村旅游目的地發展的關鍵在于“鄉土性”,也就是借助當地的特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而生態環境是發展的基礎,鄉村旅游目的地發展必須與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建設協調統一,在開發與建設中必須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促進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良性發展。當前,隨著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大力開發,農用地急速縮減等給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良性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在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中,鄉村生態環境的惡化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人們意識到可持續良性發展的重要意義,國家也大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鄉村旅游目的地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建設的評價
(一)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理念形成過程
伴隨著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建設過程,逐步形成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理念,這個理念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兩個方面的具體表達,其特點是鄉村建設必須堅持以生態空間環境為依托,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發展,使人與環境達到雙贏。具體說來,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發展必須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導,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和制度建設,生態文明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斷開發,老調重彈是不起作用的,而有些各種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破壞性保護和開發在現實中不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做法,需真正創新鄉村旅游生態特色化保護和開發的模式。
(二)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理念推廣策略
以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理念發展鄉村旅游目的地,是一項綜合性工程建設,需從政策開發等方面不斷地進行完善與發展。具體來講,以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理念進行推廣,在鄉村旅游目的地實施基本策略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1)加強政府調控,減少盲目性。在進行鄉村旅游目的地建設的同時,需要逐漸減少資源的消耗以及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積極治理污染,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協調統一。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必須指定合理的政策,防止經營者的盲目競爭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通過全局性、整體性的考察,政府有關部門必開發科學管理模式,打造優良生態品牌,制定相應扶持政策。(2)加強生態文明教育,使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有關部門必須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使環保觀念與節約意識滲透人心,從而改變人們的思想價值觀。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媒體教育引導,樹立生態環保意識,形成生態文明價值觀,促進綜合效益提升。(3)加強科學合理規劃。目前,鄉村旅游目的地開發與建設中存在廣泛的盲目性,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既不能吸引較多的游客,還造成旅游資源嚴重浪費。所以,必須深究合理的規劃方案進行開發與建設,根據不同地區的特色產品打造相應的旅游品牌。(4)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鏈。旅游業是關聯性效應很強的行業,涉及范圍廣泛,包括景點等都會直接影響到顧客的滿意程度。因此,要實現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良性發展,需要逐漸提高景區的可進入性,改善景區的配套設施以及衛生狀況。伴隨鄉村旅游發展而產生的大量需求,也產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需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處理系統,其系統既美化生活環境,也為生態環境保護與開發的各個產業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
五、結語
在城鎮化迅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鄉村地區逐漸成為人們旅游休閑的重要目的地。在鄉村旅游目的地開發與建設過程中,由于生態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較低,且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造成鄉村地區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所以,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有效解決盲目開發與建設的現狀,我們必須以生態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開發的理念來開發與利用鄉村旅游目的地。以當地社會和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旅游產品,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導,走生態化、綠色化和創新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切實做到鄉村旅游目的地保護、開發、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協調統一。
參考文獻:
[1]馬勇,陳慧英.村旅游目的地評價綜合指標體系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1(3):137-142.
[2]王涌濤.生態文明建設視域下我國鄉村旅游的生態化轉型[J].農業經濟,2016(6):43-45.
[3]許軍.生態文明視角下的美好鄉村旅游發展簡析[J].農家參謀,2018(14):10.
[4]劉秀麗.以生態文明的理念發展鄉村旅游[J].當代經濟,2014(17):30-31.
[5]范洲衡,鄧華.生態文化視角下的農村環境藝術設計探討:以衡陽市北郊靈官廟村兩個村組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8).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