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珍 毛嘉薇
【摘 要】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以墨西哥獨特的亡靈節為創作背景,講述了墨西哥小男孩米格在夢想與家人的不斷選擇中成長的故事。本文從中國觀眾的視角出發,重點分析電影中映射的墨西哥和中國的文化差異和價值觀認同,讓觀眾了解異域文化的不同風情,拓寬跨文化視野。
【關鍵詞】《尋夢環游記》;墨西哥文化;中國文化;文化差異;價值觀認同
中圖分類號:J90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2-0062-03
在當今世界的電影產業中,動畫電影正以其特有的優勢與魅力快速發展。動畫電影無需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來進行場景拍攝,且具有強大的想象力,能夠形象、生動地表現人物甚至動植物的內心獨白。2017年10月,一部名為Coco(譯名《尋夢環游記》)的動畫電影在墨西哥率先上映。該片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制作,以墨西哥“亡靈節”為故事的時間背景,在墨西哥亡靈節前上映,而后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除此之外,該影片還獲得多項電影獎,其中包括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動畫長片獎。然而,《尋夢環游記》的成功絕非偶然,其將人類所具有的普世情感與意欲向觀眾傳達的墨西哥文化十分巧妙地進行了融合,讓觀眾對墨西哥文化產生新的認識和認同。
一、劇情簡介
《尋夢環游記》講述了一個出身于鞋匠家庭的墨西哥小男孩米格在夢想與家人之間的不斷選擇中成長的故事。影片的開場就以萬壽菊和祭臺暗示了亡靈節的時間背景,接著以懸掛在繩子上的剪紙動畫和主人公米格的旁白講述了米格的家族史。米格的高祖父??送性洖榱艘魳穳粝攵鴴伷迼壟?、遠走他鄉,卻在思念妻女準備回家時,被其好友“歌神”德拉庫斯下毒謀害。米格的高祖母伊梅爾達從此禁止子孫后代接觸音樂,并獨自一人拉扯大了可可(米格的曾祖母),以制鞋手藝為生,代代相傳,而可可也失去了父親。但是,米格十分迷戀音樂,不想成為一名鞋匠。他認為自己似乎和歌神有某種聯系,只要家里人不阻攔他,他也可以成為一個像“歌神”一樣偉大的音樂家。在亡靈節才藝大賽當晚,米格被 “歌神”的一句格言所鼓舞,不顧家人的反對,偷了“歌神”的吉他,意外地進入了人死后才去的“亡靈世界”。米格在這里見到了自己的祖輩,他們的照片都擺在家里的祭臺上,除了埃克托。在“亡靈世界”的家人想方設法把米格送回人間的途中,米格誤打誤撞地發現了事情的真相,原來自己一直崇拜和敬仰的“歌神”是個偽君子,不僅謀害了??送校€奪走了本該屬于??送械臉s譽。同時,米格也認識到了“什么都比不上家人重要”,并后悔自己頂撞了家人。最后,米格和祖輩們一起揭開了“歌神”的偽面具,“歌神”被大鐘壓死。米格帶著家人的祝?;氐浆F實世界,憑借埃克托寫給可可的歌《請記住我》喚醒了可可的記憶,補上了祭臺上殘缺的照片,??送性凇巴鲮`世界”得以繼續存在。次年的亡靈節,音樂不再是詛咒,米格的大家族圓滿地相聚在一起,唱著歌,跳著舞,帶給觀眾滿銀幕的幸福感。
《尋夢環游記》以新奇的視角,結合墨西哥的異域文化,傳達了與中國文化截然不同的生死觀,同時又有著與中國文化相似的價值觀,重視家人與親情。
二、電影中映射的墨西哥和中國的文化異同
(一)不同的生死觀。電影《尋夢環游記》的靈感來自于墨西哥的亡靈節,亡靈節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為主導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結合的產物(賈馳,2017:41)。墨西哥人認為人的死亡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自然死亡,即生物學意義的死亡;第二層是尸體被埋葬,即社會公布的死亡;第三層才是真正死亡,即再無生者記得逝者(楊曉林,2018:25)。因而每年的亡靈節(11月1日和2日),墨西哥人相信逝去的親人會重新回到人間,踩著撒在地上的萬壽菊花瓣回家與生者團聚。在影片中,制作人巧妙地利用了墨西哥人的這一傳統文化,構建了一個瑰麗奇幻的亡靈世界及亡靈的生存法則:活人世界必須有生者能夠記得逝者,一旦一個亡靈被了解其生平的生者遺忘,他就會在亡靈世界魂飛魄散,永無機會與家人團聚。正因如此,才有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更向觀眾傳達了“什么都比不上家人重要”這一主題。
在該片中,無論是在活人世界,還是在亡靈世界,絕大部分場景都是暖色調的畫面,充滿歡樂的音樂與喜慶的氣氛。例如顏色各異的動態剪紙、金碧輝煌的廣場、撒滿萬壽菊花瓣的亡靈橋、繽紛絢爛的煙花、光芒萬丈的巨星演唱會、色彩斑斕的吉祥物愛波瑞吉、燈光點綴的各式建筑等。即使是亡靈骷髏,也是活潑可愛、載歌載舞,絲毫沒有給觀眾以恐怖、陰森的感覺,體現著墨西哥神秘的異域文化和情調。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墨西哥著名作家奧克塔維奧·帕斯曾說:“對于紐約、巴黎或是倫敦人來說,‘死亡是他們永遠不會提起的,因為這個詞會灼傷他們的嘴唇。然而墨西哥人總把‘死亡掛在嘴邊,他們調侃死亡、與死亡同寢、慶祝死亡。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鐘愛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恒的愛(賈馳,2017:40)?!庇纱耍覀兛梢粤私獾侥鞲缛藰酚^、豁達的精神以及和中國人極為不同的生死觀。年復一年,他們歡欣鼓舞地慶祝生命周期的完成,迎接生者與死者的團聚(王郡玲,2016:110)。
在中國,清明節與墨西哥的亡靈節內涵相似,但節日形式大不相同。“清明”一詞有兩重含義,既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節日?!肮潥馐侵袊锖蜃兓?、時令順序的標志(許春清,張詠濤,2012:41)。”清明時節,萬物散發出勃勃生機,清潔而明凈。作為節日,清明節則蘊含一定的風俗和紀念意義。清明節在每年的公歷4月5日左右,是生者追思逝者的緬懷日。而對于中國人,死亡是一個較為敏感或者避諱的話題。從古至今,中國人創造了多種關于死亡的說法,身份不同,對其死亡的稱呼也不同。例如古代皇帝的死被稱為“駕崩”“殯天”等;諸侯的死被稱為“薨”;普通百姓的死被稱為“過世”“去了”等;道教稱死亡為“仙去”等。談起死亡這個話題,大多數中國人的情感都是比較消極的。因此,面對清明節這樣一個以祭祀為主題的節日,我們不會像墨西哥那般舉國歡慶,娛樂活動也僅僅表現于戶外踏青這類回歸大自然的行為?!爸袊诉^清明節,表現著對祖先的敬畏和感恩。掃墓、祭拜務必恭敬,焚香、叩首更需態度虔誠,整個儀式要由家族長輩主持,氣氛莊嚴靜穆,參與者不得稍有怠慢,所謂‘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許春清,張詠濤,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