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摘? ? ? ? ?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高校宣傳思政政治工作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在互聯網普遍應用的今天,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網絡傳播的環境、對象和平臺搶占先機,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工作,已成為各職業院校宣傳部門競相攻克的難題。以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為例,探討如何更新思想輿論引領增強宣傳工作傳播力,如何創新媒體陣地建設增強宣傳工作影響力,如何利用多種網絡平臺占領宣傳工作新高地。
[關? ? 鍵? ?詞]? 職業院校;宣傳工作;有效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186-02
近年來,特別是黨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下發以來,高職院校深刻認識到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隨著00后網絡新一代陸續進入校園,互聯網已成為他們從一出生就伴隨他們成長的一部分,他們對互聯網的信任和依賴是前所未有的。高效便捷的互聯網一方面能拉近宣傳工作與師生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沖擊了職業院校傳統意義的宣傳工作。四川交通職業學院及時轉變宣傳工作觀念,以“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己任,整合所有宣傳平臺,搭建全媒體立體宣傳格局,講述好交院故事、傳播好交院聲音、塑造好交院形象,傳播校園正能量,其工作思路和方法可為職業院校宣傳工作提供借鑒和幫助。
一、更新思想輿論引領,增強宣傳工作傳播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抓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職業院校宣傳工作指明了方向,助力宣傳工作傳播力的增強。
(一)舉旗幟,引領正確方向
學院堅持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管理權和主導權,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育師生,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四個自信”,推動學院各項工作特別是宣傳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序開展。
(二)聚民心,激發責任力量
學院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頌揚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以學生標兵、優秀黨員、先鋒模范的事跡為宣傳重點,為師生員工樹立標桿,激發師生員工愛崗敬業的責任意識,振奮師生員工教書育人的敬業精神。
(三)育新人,助力師生成長
學院通過報刊、廣播等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將職業院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化、生活化、具體化、形象化,使其深入人心,引導師生自覺踐行,培育新時代交通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興文化,弘揚學院精神
學院以傳承和弘揚“三馬”精神,踐行“敬德修業 拓道致通”校訓為引領,以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建設為載體,堅持“內容為王”,不辭辛勞、兢兢業業地用視頻、圖片展示,用聲音傳遞,用文字表達,深度報道學院成績、辦學經驗和先進典型,逐步形成校園文化品牌,強化情感認同。
(五)展形象,提升學院影響
學院堅持各平臺第一時間發布準確、客觀、權威信息,維護新聞輿論環境清凈。努力適應受眾特點和受眾需要,及時創新傳播載體和傳播手段,形成矩陣新媒體,進行分眾化、多樣化傳播,不斷擴大學院社會影響力。
二、充分利用多種網絡平臺,占領宣傳工作新高地
(一)注重運用新媒體平臺
新媒體是當下最流行的各種網絡傳播手段的總稱,包括微博、微信、QQ公眾號、抖音等多種網絡平臺,學生使用率高、認可度高、影響力大。學院及時開通了官方微博、微信、QQ公眾號、抖音等多種公眾號平臺,第一時間占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新媒體高地,根據不同新媒體平臺的特點,推送各具特色的推文。如,微博的容量是140字+9張圖片,內容有限,但可以隨時推送;微信推文內容量大,但每天只能推送一條;QQ公眾號功能強大,但受眾面較小;抖音小視頻吸引力強,但錄制時間不能超過15秒。學院宣傳統戰部充分認識到這些特點,精挑細選、量體裁衣,編輯既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充滿正能量又符合微博、微信、抖音等不同網絡平臺特點的推文,并選擇最恰當的時間發布,如每天晚上9點是網絡黃金時段,依次是下午6點、中午12點、早上8點等時間段,盡可能多地吸引學生點擊閱讀。
(二)創新報刊、廣播、電視、網站等傳統宣傳平臺
傳統的校園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站順應網絡數字化和信息化帶來的巨大變化,更多地依靠多元化、精品化文字、圖片、節目等來吸引學院學生,同時注重運用現代網絡手段推陳出新:紙質報刊向電子報刊轉變,手機端、PC端可同時閱讀;校園廣播節目向電臺節目轉變,上傳至各大電臺APP,可隨時在線或下載收聽;校園電視節目突出學院交通類專業特色,凸顯交院大學生校園生活風貌。
(三)依托易班教育平臺
在易班教育平臺上宣傳思想教育題庫并適時開展各類有獎答題活動,加大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廣力度,把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巧妙地融入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適時在易班中開展網絡面對面交流活動,為學生與老師搭建起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拓寬網絡教育方式
建立QQ群、微信群、網上學習園地、網上黨校等,定期上傳學習資料,開展網絡知識競賽、話題討論、心得體會交流、先進典型宣傳等,及時傳達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遞正能量。
三、貼近學生生活創新內容,促使宣傳工作接地氣
(一)深入學生中去
學院教職工特別是宣傳統戰部工作人員喜歡與學生交朋友,與學生拉近距離,了解并融入他們的喜好,耐心傾聽學生關于對大學生活、專業學習、友情愛情等各種心理傾訴,并積極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各網絡平臺緊跟網絡流行趨勢,捕捉當下網絡熱點,適時開展征集話題的活動,廣泛收集學生對當下網絡熱點的看法與見解,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二)強化主題活動策劃意識
重點關注學院大學生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結合迎接新生、新生軍訓、歡度國慶、迎接新年、民俗節氣、招生季、就業季、畢業季、學生黨支部活動、學生班團會、道德講堂、科技講堂等重要活動時間或節氣時間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貫穿于各網絡平臺主題活動的策劃當中,力求有新意、有特色、有價值、有溫度,彰顯學院大學生精神風貌,引起共鳴。
(三)增強推送內容吸引力
正確研判學院大學生閱讀水平與閱讀習慣,特別是對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認知與理解,結合網站、報刊、廣播、電視、微博、微信、QQ公眾號、抖音等網絡平臺的特點,大力倡導原創作品推送,用大學生自己的文創、自己拍攝的照片、自己錄制的音頻、自己剪輯的視頻等,做適合在校學生、校友及家長閱讀口味的推文。不定期地推送一些抽獎、轉發、尋寶等有獎推文,增強內容的參與性,把學院所有的在校學生都吸引到官方網絡平臺上來。
(四)主動適應網絡特點
學院各網絡平臺十分注重以大學生們的視角,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思維,合理適當地使用網絡語言,使網絡育人更具親和力和更接地氣。針對大學生喜歡網購這一特點,學院在招生宣傳期間推送的一條微信推文,把各專業根據專業情況、師資力量、畢業生就業率等方面的評估結果,在淘寶網上注冊虛擬店鋪,以開淘寶店的形式,將幾十個專業競價銷售,點進“原文閱讀”,還能鏈接到淘寶上的虛擬店鋪,進行網上競拍。新穎的形式使得傳統的招生宣傳煥然一新,讓閱讀者眼前一亮,紛紛主動點擊觀看并積極競拍,當期微信的閱讀量呈現井噴。
四、創新媒體陣地建設,增強宣傳工作影響力
(一)整合線上線下所有網絡資源,搭建“三網兩微兩臺一報一屏”全媒體話語平臺
學院整合官網、新聞網、易班網、微信、微博、電視臺、廣播臺、學院報、LED屏九大媒體平臺,搭建具備采、編、錄、剪、播等全功能的全媒體工作平臺,采取“集中采集、多樣生成、多渠道發布”的“中央廚房”工作模式,可同時將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內容,通過學院網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廣播臺、電視臺、學院報、宣傳欄等多個校園平臺同時發布,實現媒介聚合、導向一致、資源整合,極大提升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深度和融合度。
(二)加強網絡輿情搜集研判,建立網絡評論員隊伍
加強對涉及學院的網站、論壇、微信、微博、貼吧、評論等進行實時監控,及時收集、匯總、分析互聯網信息。完善輿情監控體系,重點輿情一旦發生,第一時間向責任單位發送輿情處置通知書,及時報送處置意見。選拔政治素質高、綜合素質強,熟悉高職院校學生上網特點的師生組成評論員隊伍,及時深入學生中去了解其所思所想,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精神,發表正面言論,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宣傳氛圍。
(三)組建五支全媒體學生團隊,精心做出育人盛宴
針對“三網兩微兩臺一報一屏”九大全媒體話語平臺,通過自薦、競聘等方式組建了五支全媒體學生團隊:新媒體中心、新聞記者團、易班學生工作者、交院之聲廣播臺、交院電視臺,指定有新聞敏銳性、有寫作能力、有專業能力、有管理水平的老師作為指導老師。建立健全學生團隊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培訓制度、激勵機制等,一方面可以擴展宣傳觸角、渠道和空間,更能做到貼近師生生活、貼近師生實際,提升宣傳工作的時效性;另一方面,為實施素質教育搭建了新的載體,為學院學生提供一個實踐及自我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提升的大舞臺。同時結合各平臺的特點和優勢,充分利用全媒體話語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合力完成采、攝、編、播的任務,精心做出有熱度、有深度、有角度、有溫度、有力度的宣傳思想政治育人盛宴。
“互聯網+”普遍應用的今天,職業院校應充分認識到各種媒體平臺環境的復雜性,高度重視媒體平臺文化建設,把握新時代宣傳工作的新規律和新特點,不斷探索宣傳工作的方式、不斷延伸宣傳工作的觸角,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開展宣傳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5-01-22.
[2]余慧翔.當代社會思潮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基于新網絡媒體背景[J].老區建設,2013(20):50-53.
[3]陳楚鈿.微時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J].山東青年,2016(9).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