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惠
[摘? ? ? ? ? ?要]? 語境與閱讀理解密切相關,其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境意識,培養學生的情境反應和重構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主要研究語境理論和語言語境在閱讀理解中的作用,探討語境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關? ? 鍵? ?詞]? 語境;語境理論;閱讀理解;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226-02
培養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和翻譯能力,基本寫作和口語能力,最終使學生能夠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信息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可以說,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大學英語教學重要目標,但絕不等同于生硬直白的翻譯,還必須包含根據特定環境下的意義選擇、特定背景的翻譯導向等。因此,教師應更加重視語境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就是說,翻譯的部分服從于背景和環境的整體,這就是語境理論,本文將從這個方面對閱讀翻譯和閱讀教學進行探討。
一、語境理論及其發展
謀篇布局不是孤立的,都有其時代背景、語言環境和所依存的物質世界,這種與文章密切相關的外部環境被稱為語境。無論是國內的教研還是國外的教研,都將語境擺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以研究,而語境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的社會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提出的。他指出,語言與環境是親密無間的,在馬林諾夫斯基之后的學者們也都繼承了這一理念,并不斷地加以發展,將語言與情景相結合進行研究。后期,語境理論不斷發展,眾多學者對語境形成的種種因素及這些因素在語言體統中所起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最后總結歸納命名了一個概念——“語域”。杰出的語言學家韓禮德對書面語和口頭語作了區分,從這兩種語言所應用的不同場合出發,系統地研究了語域的講話方式、風格特點、使用范疇三個主要方面。他發現,書面語和口頭語在特定的情景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即語場、語旨、語勢發生變化時,勢必會影響到語境的變化,這些就是書面語和口頭語二者之間發生轉化的重要條件。除此之外,比喻、夸張、頂真、回環修辭手法等因素也會影響到語境的變化。
韓禮德對語境作了細致的劃分,認為語境包括的內容有很多,有話語的形式和內容、背景、參與者、目的和意圖、音調、交際工具等方面。我國的語言學家在這一語境劃分的基礎上,又從整體上出發,科學地對語境進行了再次分類,首先從書面語出發,認為從行文的關系來看,屬于語言語境;在從作者本人所處的歷史時期、文化背景等外在因素出發,可以歸為文化語境;從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條件出發,屬于情景語境。
一言以蔽之,對于語境,尚未有明確的定論,正所謂,“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不管怎么樣,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語境的重要性,并應用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
二、語境在閱讀中的作用
閱讀理解不同于語法訓練,閱讀理解主要考查的是理解、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因此,在閱讀中就需要準確把握語境。語境的重要性,我將從以下幾點展開。
(一)幫助理解和確定詞義,排除歧義和語義模糊現象
要想準確解讀出文章的大意,首先要準確解讀出詞匯的意思。英語詞匯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例如:“bank”一詞做名詞講時有“銀行”的意思,做動詞講時有“開戶、堆積”的意思,要想知道文章中“bank”的具體意思,這就要結合上下文語境來進行判斷,從而排除歧義。除一詞多義外,還有指示代詞等讓人感到模棱兩可的詞匯,必須要結合上下文,在此基礎上才能準確地找出所指代的人或物。例如:前文出現了Amy、Marry兩個女生的名字,后文提到“That girl ...”,就要結合語境來做出判斷。
(二)幫助確定句子含義
在判斷英語句意時,不能單單從語法結構出發去分析,有的時候還要結合上下文語境來分析。例如:“Those are flying planes”,到底指飛行員在駕駛飛機,還是指在空中運行的飛機,按語法結構來分析,這兩種解釋都可以,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回到原文中幫助理解句意了。
(三)幫助確定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省略句是英語中常見的特殊句式,在閱讀的過程中,省略句的出現,會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干擾。一般而言,省略的部分實際上在文章中的某個地方已經有過暗示了,只要認真閱讀上下文,都可以找到。但是,如果不能找到省略的部分,在理解的時候就會出現一段空白,前后難以銜接,不利于英語閱讀理解。因此,就要仔細閱讀上下文,并結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題材等,逐步理清思路。舉例如下:—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No,I havent. Lucy hasnt either. —But you should have在例句中,除了第一句之外,其他三句是典型的省略句,但通過上下文語境,我們仍能理解其完整的意義。它們的意義分別是:I havent fin-ished my homework. Lucy hasht finished her homework either. But you should have finished your homework. 如果沒有上下文“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I havent”的含義就可以是:I havent taken a shower. I havent seen the film.等等。
(四)有助于理解篇章的深層含義
語言是文化的產物,而文化具有多樣性,對于英語語言文化來說,我們在理解的時候難免會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能準確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因此,我們要從作者的文化背景出發來進行閱讀理解。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認為狗具有忠誠、勇敢等美好品質,狗因此受到西方人的喜愛,幸運兒用“a lucky dog”來表示,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與狗相關的詞語大多帶有貶義的意味,例如“狗咬狗,一嘴毛”“狗改不了吃屎”等,因此,我們要尊重西方文化,用西方文化的角度來閱讀,這樣才能準確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三、語境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由上文可以得出,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充分把握運用語境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也要逐步引導學生培養語境意識,結合自身的經驗,我歸納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努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可以為學生介紹主要使用英語的西方國家,從歷史人文知識、風俗習慣、獨特的西方文化等角度出發,帶領學生了解英語語言文化。事實證明,知識面一旦拓寬了,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也會明顯提高。例如:在授課的時候,我會結合課本知識,提前找一些和課文相關的音視頻等教學資源在正式授課前播放,做好引導工作,以便學生能在把握文章背景知識的前提下,準確理解課文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就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進行發言,鼓勵他們能夠勇于探索,發現差異,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接受差異。揭示不同文化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對比的重點應是兩種文化的不同點及其可能造成的文化誤解和文化沖突所在。這有利于及時找到困擾學生的地方,教師再加以清晰的解釋,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做好英語閱讀,避免閱讀時誤解文章的內涵。這樣,學生同時學習了具體語言知識、社會文化知識,又培養了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認識東西方文化不同,培養閱讀能力非一日之功。這就要求老師在英語教學中,將背景介紹、習俗解釋和閱讀教學有機融合,讓學生樹立主動的文化差異意識,尊重語境,提高自身英語閱讀水平。
(二)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
在學生了解了英語文化背景、對語境能夠準確把握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構建能力、反應能力的培養。要想能更加準確地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就要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問題。在大學生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就某一語境,從英語詞匯、語法、英語行文習慣等方面出發,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在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不斷地進行交流,使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來把握英語語境。
(三)師生、生生之間多溝通、交流
大學英語所要閱讀的內容相對而言是比較多的,讀后面的內容時很容易遺忘前面的內容,這種閱讀方法并不可取。因此,師生之間要不斷地溝通交流學習方法,學生之間要分享經驗,教師更要向學生傳授一些閱讀的方法,以便他們能夠將上下文的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不斷夯實學生的基礎,加快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比如:快速瀏覽文章,尋找中心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主題,為接下來的閱讀理解構建正確的語境,也有利于合理地推導出接下來的內容,從而能夠更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四)充分重視第二課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學校可以適當增設有關英美概況、語言與文化、跨文化交際等英美文化課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源語與目的語之間的文化差異,以便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閱讀英文書籍、欣賞純英文電影、大膽與外籍老師對話溝通等,讓學生利用身邊所有的資源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幫助自己理解英語語境,從而達到提升自己英語閱讀水平的目標。
四、結語
要想做好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不能將英語基礎知識與語境割裂開來。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在不同的場合,語言的運用方式也不同。因此,閱讀不單單是對某些詞匯、句子的分析,而是要把握好文章的主題思想,并運用基礎知識,深層次地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挖掘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因而,大學教師要在新時期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充分重視語境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導學生增強語境意識,幫助他們在今后的英語閱讀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裴文.現代英語語境學[M].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35-41.
[2]胡壯麟.語境研究的多元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6):23-27.
[3]王建平.語言交際中的藝術:語境的邏輯功能[M].北京:求實出版社,1989:101-120.
◎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