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娜 王沛華 尹東曉
[摘? ? ? ? ? ?要]?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拉開帷幕,智能信息技術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崗位造成了重大影響,高職教學模式亟需演進和優化。當前的混合型教學模式必將隨著智能時代的發展而優化、升級。升級版的混合型教學模式,其實施步驟主要包括優化高職教學目標、發展創新教學理念、升級重構教學模式;其主要支撐條件為提升教學裝備、轉變教師角色、建設新型態教材和鼓勵學生多途徑學習。
[關? ? 鍵? ?詞]? 人工智能;高職院校;混合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234-02
2016年3月,韓國圍棋冠軍李世石與圍棋程序Alpha Go對弈中首戰失利;我國圍棋冠軍柯潔,2017年5月以0 ∶ 3完敗給Alpha Go圍棋程序,2018年4月,柯潔在對弈國產“星陣”圍棋程序中也投子認輸。連續三年,三番人機對弈,人工智能一步步戰勝人類棋手,讓人類驚呼人工智能時代已然到來。
一、人工智能時代背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其概念最初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達特茅斯(Dartmouth)學會上提出的,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近年來,人工智能產品已經開始進入人類的生活中,如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智能手機、智能音箱,無人駕駛汽車、動物遷徙智能追蹤儀、智能廚房、無人超市、無人酒店、無人銀行等。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次技術革命,它將使人類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的經濟、產業甚至教育產生深刻的變革。
二、人工智能對高職教育的沖擊
(一)人工智能對高職就業崗位的影響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與以往的歷次技術革命相比,人工智能技術對就業的沖擊范圍將更廣、力度更大、持續時間更久。對簡單程序化工作的需求大幅下降,但同時導致了對非程式化工作需求的增加。比如,在大規模工廠流水線標準化的生產方式下,重復性的、機械性的、程式化的工作將可能被人工智能產品(如工業機器人)所代替。
2016年,世界銀行對各個國家目前工作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比例進行了預測,報告顯示,中國將達到70%,美國為47%。2018年,紅杉資本的研究報告指出,2016年至2030年,中國現有的工作內容中有40%以上、現有工作小時數中有31%可以實現自動化。到2030年,自動化將使中國五分之一的制造業工作崗位消失。如果自動化進程更快,到2030年,有近1億勞動者需要更換職業類型。而這些被替換下來的崗位,基本都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對象所從事的工作。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環境將受到嚴峻挑戰。
(二)應對人工智能的高等教育政策
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2017年7月和2018年4月,國務院和教育部分別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的通知,分別從國家戰略和高等教育層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作出了重大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他強調:“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睘檫m應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2017年9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職業教育要主動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三、升級版混合型教學模式實施步驟
如何提升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讓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更加高效化和智能化,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教學的要求。混合型教學,即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筆者認為,智能時代的升級版混合型教學模式是對現有“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型教學模式的發展和創新,大致可從以下幾方面實施。
(一)積極優化高職教學目標
人工智能時代,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與教育緊密相連,迅速應對新技術技能對人才的要求,高職教育必須針對當前的社會現實,不斷更新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模式。隨著自動化和機器學習的不斷發展,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將會更加強調培育和挖掘人類本身的能力和特質,如好奇心、學習能力、創造力、主動性和同情心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和解決沖突的能力。因此,高等職業教育應注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關注學生的核心專業能力,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新模式培養人才。
(二)發展、創新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是指導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依據。智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不斷深入應用正迫使傳統教育理念不斷發展和更新,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教育理念從封閉走向開放。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縮短了人們的時空距離,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快速、便捷,傳統封閉式的教育格局正在被一種全方位的開放式教育模式所取代;第二,教育理念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技術的應用加大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多元化教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教育變得越來越具有柔性,教學過程及管理過程也變得更加有彈性和充滿活力;第三,教育理念從一刀切走向個性化。信息社會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勇于質疑,創造更多條件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為個性化教育提供資源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