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奎
[摘? ? ? ? ? ?要]?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工學結合”的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合作搭建“雙主體”的育人機制和培養模式,無獨有偶,校企合作辦學的目的也正是為了通過工學結合來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傳統汽車逐漸被新能源汽車取代,急需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人才。結合實際,對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過程出現的困難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對我國職校教育的提質增效提供一點微薄之力。
[關? ? 鍵? ?詞]? 新能源汽車;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204-02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經過10年的努力,我國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整車和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具備自主發展能力,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但相比傳統燃油汽車的維修人員,新能源車輛維修技術人員嚴重匱乏,2015年豐田、沃爾沃曾宣布,到2050年將會停售純汽油動力汽車,屆時只會出售混合動力及燃料電池汽車,以大幅減少廢氣排放。中國工信部也明確表示自2020年至2025年將新能源車型從5%滲透到40%的市場份額。這也意味著將結束近一個世紀以來由內燃機驅動的歷史。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加,新能源汽車后服務市場人才空缺。根據職業院校“專業圍繞產業建,專業建設服務于地方性經濟發展”的特點,各校積極參與實施現代學徒制,但職業院校對人才的培養出現的困難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實現現代學徒制的可持續發展。
一、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市場和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針對新能源汽車在市場和行業上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分析,各職業院校積極參與現代學徒制實施,深度校企合作,根據市場缺乏新能源技術研發型人員、汽車生產檢測性人才和新能源汽車市場服務型人才,進行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的實施與探索,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對學生采用“訂單班”的方式進行培養,實現招生招工一體化,但新能源汽車作為傳統汽車的替代品,雖然汽車結構仍然保留著傳統汽車的結構,但在生產檢測以及后服務維修市場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的維修人員絕大部分已不能擔此重任,人才嚴重缺乏。
(一)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2014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目前各職校結合市場需求,依據行業發展進行專業定位,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對專業進行準確的定位,與企業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學生在校和在企業的學習時間,深度校企融合,使教學內容與專業發展同步,使實踐與企業崗位需求同步,縮短學生進入崗位培訓時間,實現校企無縫對接,真正讓學生實現“零距離”的對口專業就業,最大限度進行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技能型復合人才。
(二)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分析
從企業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出發,結合新能源汽車專業建設的實際情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名企引領、按崗培訓、工學結合”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重點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技能訓練和學習能力培養,使學生擁有正確的社會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密切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實行工學交替的“3+2”上課模式、校企合作的“雙主體”育人模式、學生頂崗實習等。立足校企資源共享、互利共贏,促進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育”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為新能源汽車行業輸送高技能人才。
(三)新能源汽車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脫胎于傳統的現代學徒制僅僅局限于簡單的“師帶徒”式的手把手教學,現代學徒制作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化,“工”與“學”的深度交替,使職校面向整個社會統籌教育資源,通過職業教育思想的確立、教學理念的變革、課程體系的重構、校內外基地功能的拓展、教學團隊的結構優化、多元評價體系的完善、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協同發展,進一步豐富了職業教育的內涵,有效地實現了高職教育的實踐性、職業性和開放性。新能源汽車的高壓電的使用,給操作人員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現代學徒制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而且提供了學生環境適應能力養成的機會,為社會輸出可用之人,解決企業的發展障礙,實現社會、教育的雙贏。
(四)現代學徒制的模式要素分析
1.構建“學生、學校、企業”的三主體共贏
學生是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核心要素,校企共同搭建育人平臺,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做到監督考核等方面嚴格實施,使學校因能培養一批批精工強匠而自豪,企業能得到一批批能工巧匠而持續不斷進步發展的共贏局面。
2.構建以行動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現代學徒制培養的是高技能人才,教師入企和“基地”兼職教師入校教學應是一種常態的教學安排,提升教師和企業師傅的專業和企業師傅的素養需先行。雙方在教學設計時仍是以知識的系統性作為教學內容的邏輯主線,崗位工作任務有機地融入課程內容,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專業性”和“職業性”。
二、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實施中的問題
(一)政府統籌:缺少程序和政策可依
縱觀我國職業教育近些年才得到較大的發展,因此在政府統籌上存在一定不足:一是尚未建立現代學徒制實施的配套機制,如經費投入和保障機制。二是校企監督評價機制缺失,企業責任感較低,缺乏對學生企業學習考核和結果認證的相關硬性規定。三是尚未建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體系,企業法律地位、學徒合法身份與基本權益、校企雙方責權利等重要事項的沒有明確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既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也缺乏基本的操作規范。沒有法律約束,學生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無法可依。四是學校教師企業實習經歷少,企業使用技能缺乏,政府沒有相關現代學徒制的教師的培養文件支撐,學校不能自主派教師去培訓,導致現代學徒制的擔任教師較少。
(二)企業冷、參與熱情不高,產教融合度不高亟待解決
企業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一些技術要求高的崗位,大多數企業較為擔心投入與產出問題,面臨培養周期較長,培養時間內學生的流失、畢業時學生是否留得住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產教融合度不高,往往出現“教產脫離”。
(三)學校能力有待提高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缺乏與試行現代學徒制培養人才相適應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實踐經驗。在社會服務方面,學校師資來源復雜,總體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數教師的企業工作經驗不足、專業實踐能力不強,加之學校的引導和激勵不夠,無法較好地滿足企業在技術、管理和經營等方面提升的需求。學校能力是試行現行學徒制的基礎,學校只有培養出符合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和向企業提供高質量的相關服務,才能贏得有關企業的信任,現代學徒制才能順利實施。
(四)“學生冷”導致實施難
社會對現代學徒制的認可度不高。長期以來,重普教、輕職教和重理論、輕應用的思想占據主流,學徒的社會身份相對較低。學生及家長和社會對現代學徒制缺乏深刻的了解,認為參加現代學徒制不是上學,而是工作,存在抵觸情緒。而多數學校學生出于多種原因考慮,例如對合作企業不滿意、對學習前景不樂觀、不愿意過早失去就業選擇權等,也不太愿意參與現代學徒制試點。
(五)資金保障缺失
資金是保障試點運行的根本,目前,缺乏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企業和學校作為現代學徒制實施的“雙主體”,在企業專項資金投入運用管理和學校專項資金運行管理缺乏監控和保障機制,導致當需要資金周轉時,資金卻遲遲不能到位,如我校汽車“校內工廠”擴展建立,沒有相關資金保障機制,遲遲不能投入使用。
三、現代學徒制的提質增效的建議及措施
面對現代學徒制試點中存在的問題,唯有省、市教育廳進一步加強組織,系統設計,統籌協調確保現代學徒制試點持續健康發展。
(一)推動出臺《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運行相關條例》,從法律和操作層面出臺相關規定和制度保障現代學徒制的實施
從法律法規層面制訂支持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政策,根據有關規定,進入現代學徒制體系的企業能獲得相應的稅費減免和財政補貼等。
(二)充分發揮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宏觀管理作用,主動協調組織發展改革、專項財政落實、企業試點質量運行監控、試點企業約束與激勵,完善現代學徒制試點政策措施,為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充分發揮各種媒體,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活動,營造現代學徒制試點運作的良好社會氣氛
(四)校企雙方進一步加強試點項目管理,以高水平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贏得學生、家長和社會對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支持和信任
(五)學校將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機制,采用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外出培訓者回來對校內教師進行培訓相結合,建立教師的技能學習和考核評價機制,為現代學徒制的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校企雙方共建試點專項資金管理和監督機制,提升領導層對試點人才培養運行方面的認識和把控
(七)針對學生及家長“冷”,學校應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職業認知培養,樹立學生的擇業觀,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做好宣傳工作,引導其積極參與
綜上所述,新能源汽車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本質目的是為了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局面。但從現狀來看,企業承擔的風險較大,面臨的問題也較多,所以未來政府應當要進一步加強保障機制,使校企雙方都無后顧之憂,同時校企雙方在合作時要明確各方責任,學校和企業方面都需加強師資建設,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辦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厥瑾.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的探索[J].價值工程,2018,37(3):246-247.
[2]趙鵬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150-154.
[3]陳榮英.新能源電動汽車后市場的技能人才培養及專業建設對策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5.
[4]謝偉寧.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高職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應用[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4):45-48.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