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朱明軍,李 彬,趙亮亮,孫 陽
(1.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450046;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450000)
高血壓病在我國存在治療率、控制率皆低的現象[1],其主要危及全身大血管,引起血管病變。本文以松齡血脈康為代表藥,闡述“血脈同治”理論,以期為本病的治療提供臨床思路。
1.1 病名 中醫將高血壓病歸于“眩暈”“頭痛”等范疇。近年來有學者提出以“脈脹”作為高血壓病的新病名[2],“脈大堅以澀者,脹也”。營衛氣血運行失常引起脈壓增大,稱為“脈脹”,這與高血壓病以動脈壓升高引起脈象實大的特征相符。
1.2 病位 高血壓病病位主要在心,與肝、脾、腎密切相關,其傳變規律為青年在肝,中年由肝及脾,老年在腎[3-4]。《靈樞懸解》記載:“二十歲,血氣始盛……三十歲……血脈盛滿。”提示氣血易受情志因素影響,導致肝氣疏泄失常。中年者,嗜食肥甘厚味,聚濕生痰,影響脾之運化,阻遏氣機,引起血壓升高。人至老年,腎氣漸衰,《靈樞懸解》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此外,高血壓病病位與程度具有相關性[5],1~2級多在肝脾,3級多在肝腎。
1.3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高血壓病多與機體感受外邪、飲食不調、情志損傷、勞倦過度、久病失養等因素相關,其病機可分為肝陽上亢、肝風上擾、痰濁內阻、瘀血阻絡、腎精不足、腦脈失養。《華氏中藏經》云:“肝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赤,其脈浮而急,脅支滿,眼眩。”《丹溪心法》提出“無痰則不作眩,痰因火動”。《景岳全書》載:“虛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過十中一二耳。”吳南京通過經驗總結認為,相火、濕、老化為高血壓病的病機[6]。現代病因學總結痰濕中阻、瘀血阻滯為其重要病因病機[7]。在高血壓病發病過程中,痰瘀既是病理產物也是致病因素。
2.1 “血病” 血液運行對脈管產生的壓力即為血壓,故血的病理變化與血壓密切相關。高血壓病前期主要為血液異常,如高血脂、糖尿病、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等因素使血液黏度增加,間接升高血壓。高血壓病發生與多種因素息息相關。其發病機制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過度激活,血管緊張素含量增加使血管收縮,致使血壓升高,尤以AngⅡ活性最強,其升高還可強烈刺激醛固酮分泌,促進水鈉吸收,升高血壓[8]。此外,一些新的因子如脂肪細胞分泌的內脂素因子、瘦素參與炎癥反應、胰島素抵抗、氧化應激等可進一步加重高血壓病[9-10]。
2.2 “脈病” 《素問·脈要精微論》言:“夫脈者血之府也。”《靈樞·決氣》言:“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脈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現為血液運行及營養物質交換。脈為血之府,血的病理變化影響脈道。瘀血、痰飲、膏濁等病理因素長期沉積于脈管,影響脈之通利,使氣機失調,甚則陰陽逆亂。脈的病理損傷是高血壓病病情進展的表現。高血壓病前期,內皮機制失衡是不能維持正常血壓的原因。血管內皮功能失調引起NO/ET-1比例失衡,當ET-1引起的收縮功能占主導時,血壓升高。隨著血壓進一步進展,血管舒張功能及黏附功能異常,引起血管重塑。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中,AngⅡ與血管重塑機制密不可分。AngⅡ一方面通過激活MAPK、PKC、PKA等信號通路,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s)增殖遷移、炎癥過程、基質沉積,引起內膜增厚及血管纖維化,促進血管重塑;另一方面,通過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使血管進一步重塑[11],血管壁厚度增加,致使血管狹窄。血管壁僵硬,血管脆性增加,易引起血管破裂,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性。
2.3 血脈同治 血脈是一個整體,“血貴調和,脈貴通利”。血脈失和是高血壓病由血及脈病理演變的過程。因此,在降壓的同時既要“治血”,即活血化瘀、降濁化痰;也要“治脈”,即減少炎癥及氧化應激,保護血管。未病先防的作用在于血脈環節,延緩疾病進展。
松齡血脈康由鮮松葉、葛根、珍珠粉組成,具有養血息風、鎮心安神之效,可改善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頭暈、煩躁易怒、心悸、失眠等病證。其中鮮松葉為君,歸心、肝、脾經,苦溫燥散,可“安神活血”“治頭風頭痛”,具有平肝潛陽、鎮心安神、活血降脂之效;葛根為臣,性涼,歸脾、胃經,“散郁火”“破血”“療傷寒中風頭痛……開腠理……止痛”,主入陽明,具有升清陽、活血化濁、解肌止痛之效,配伍鮮松葉可增強其平肝潛陽、活血通絡、降濁化脂之效;珍珠粉歸心、肝經,可安神定驚、息風止痙、鎮心安神,具有增強鮮松葉鎮驚平肝之效,且引藥入心、肝二經,為佐使藥。3藥配伍不僅能改善臨床癥狀,還能調脂、活血化瘀,具有“標本兼治,血脈兼顧”的組方特色。
4.1 療效 王鋒等[12]觀察45例高血壓病患者的資料發現松齡血脈康對輕、中型患者的療效較好。于少萍[13]對伴有肝陽上亢的高血壓病患者聯合松齡血脈康治療,發現聯合用藥能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高血壓病的控制達標率。
4.2 安全性 薛小杰等[14]研究發現,松齡血脈康能改善患者血壓變異性,平穩降壓。丁麗[15]對近15年松齡血脈康聯合鈣離子拮抗劑降壓藥降壓的安全性進行Mete分析,進一步證實該藥降壓安全性較高,且療效確切。
4.3 治血 師帥等[16]評價松齡血脈康膠囊治療高脂血癥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結果顯示,對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改善療效顯著,單獨使用與其他中成藥及西藥效果近似,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未見與其他藥物有明顯差異。
4.4 治脈 劉立濤等[17]探討松齡血脈康對過氧化氫導致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和物質基礎,認為松齡血脈康7個入血成分可能是保護內皮免受氧化損傷的物質基礎。翁錦龍等[18]相關研究表明,松齡血脈康膠囊聯合西藥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順應性及內皮功能。
“血脈同治”理論是中醫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創新。此外,人類很多疾病均與“血”“脈”息息相關,臨床應從整體觀入手,辨證論治,對該理論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探索,發揮該理論在其他疾病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