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英
(山西省運城市中醫醫院,山西 運城044000)
咳嗽為中醫臨床常見癥狀,其病機復雜,方藥使用較為雜亂,使初學者迷茫不知其理。歷代對咳嗽之研究著作甚少,余僅見近代民國唐步祺《咳嗽之辨證論治》之專著,對咳嗽之病機有較為全面的論述。民間有俗語“諸病易治,咳嗽難治”的描述,可見咳嗽治療之不易。名醫名家也常感治咳棘手,清·徐靈胎言:“諸病之中,唯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難愈,治或稍誤即貽害無窮。”中醫將咳嗽病因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其中外感咳嗽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多因起居不慎,寒溫失宜,或過度疲勞,天氣冷熱失常,外邪入客于肺導致咳嗽,其中以風邪夾寒者居多。張景岳言“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提示感受寒邪為咳嗽最常見病因。
咳嗽病機復雜,但清·王旭高在《王旭高醫案》言“五臟皆有咳,總不離乎肺”,故“宣肺平喘”為治咳之要則。臨床應使用常規治法宣肺平喘,治療某一類咳嗽療效很差,甚至無效。余常百思不得其解,偶從《傷寒雜病論》少陰篇得到啟示,現代人屬少陰體質較多,這類人群易感受寒邪咳嗽,往往遷延難愈,一般藥物很難奏效。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筆者對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辨證治療寒邪咳嗽體會深刻,特別是對少陰體質人群感受風寒咳嗽、發熱具有深刻體會,值得在此一述。
臨床首先需要判斷疾病是否為少陰病。《傷寒雜病論》少陰篇第1條為少陰篇總綱:“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逼渲袃蓚€特征可幫助辨別是否為少陰體質:一是脈微細,二是但欲寐。少陰病脈象較為沉細,說明人體氣血虛弱,鼓動無力,即機體能量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機體表現為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多眠等癥狀,這兩點可幫助醫者初步判斷患者為少陰體質。臨床少陰體質還可見另一種特殊脈象,即尺脈不沉細,反而浮大,屬于虛陽浮越于外,也是少陰體質的特殊情況。
臨床可根據少陰走行辨別少陰感冒,少陰經走行即“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后,別入跟中,以上踹(腨)內,出腘內廉,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碧崾旧訇幗涀咝校合陆j膀胱,走腎,貫肝,入肺,循喉嚨,夾舌本,絡心,注胸中。臨床凡是出現少陰經病的臨床征象,即有助于幫助鑒別少陰經是否有寒邪。通常可見以下癥狀:①少陰經入肺,涕為肺液,若感冒先流出清涕,可判斷少陰經有寒;②少陰經走腎,若感冒出現腰酸腰痛,腰不直立,為寒邪直中少陰;③少陰經循咽喉,若感冒先出現咽痛,觀察咽壁不充血,扁桃體亦無明顯紅腫,也是少陰病最常見的癥狀,特別是兒童感冒特別多見;④少陰經下絡膀胱,若感冒后尿不出,是少陰經寒邪影響膀胱的氣化功能;⑤若受涼感冒先表現為七竅發癢,是少陰病特殊的皮膚黏膜表現;⑥若感冒感全身無力、嗜睡多眠,是少陰能量代謝低下的一種全身表現。這幾條可幫助醫者進一步辨別少陰經是否有寒邪。
麻黃附子細辛湯是治療少陰感冒的基本方,出自《傷寒雜病論》少陰篇第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贝藯l文表明少陰之人若感受寒邪,出現發熱癥狀,但脈象沉細,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該條所述屬于少陰感冒的一種情況,不能概括全部,其病機為機體陽氣不足,祛邪無力,麻黃附子細辛湯在里可鼓動腎陽,在外可驅趕體表寒邪?,F代少陰體質者感冒不一定都會出現發熱,可能因為今人體質狀況較為復雜,病邪更加入里,故發熱不是選用此方必有之癥。
麻黃附子細辛湯是治療少陰經病的名方,其用藥并無直接鎮咳之藥,何以能治療感冒咳嗽?首先使用此方是在少陰體質的框架之下,感受寒邪。麻黃可發散風寒、祛風止癢,為消除咳嗽病因之要藥,然其效力峻猛,易傷心陽,用量宜小。細辛可解表散寒、通竅、溫肺化飲,《神農本草經》言其“通九竅”,能祛除九竅寒氣,達到溝通內外、聯系上下的作用,既有協助麻黃宣發的作用,又有溫肺化飲的作用,消除寒邪產生的病理產物,但用量過大會對呼吸中樞產生抑制作用,間接起到鎮咳作用。附子補充少陰之陽氣,可增加機體抵抗力,防止過用麻黃傷及心陽,降低麻黃產生的不良反應。臨床使用此方應注意藥物之間配伍比例,附子用量要大于麻黃,一般配伍比例為麻黃二、細辛二、附子三到四;如果附子用一,則很難見到經方一劑知,二劑已的效果,患者用藥后會出現心慌、心悸等不良反應,其原因為麻黃傷及心陽[1]。若咳嗽劇烈可加杏仁、百部、白芍降肺氣、緩急迫;痰多清稀可配伍陳皮、半夏、茯苓、干姜、五味子;痰偏黃可配伍貝母、瓜蔞、膽南星、魚腥草等;干咳無痰、口干舌燥,素體肺陰虛可配伍麥門冬、西洋參、五味子等。臨床根據證型加減可治療多種咳嗽,特別是現代人陽虛者甚多,感受風寒多呈現虛實夾雜的特征,使用本方加減有見效快的優勢[2]。但若風熱犯肺,痰熱壅肺,脈洪滑,舌紅苔黃膩者,則非本方之所宜,宜另選他方治療。
(1)患者,男,35歲,2017年11月12日來診?;颊呙康蕉臼芎匆l感冒咳嗽,服祛痰止咳沖劑等無明顯效果,初始痰少、咽癢、嗆咳不斷,難以止歇,繼之咯吐黃痰等,遷延月余難愈,曾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本次因受涼干咳、咽癢、疲乏無力3 d前來就診。查體:咽部稍紅,未見膿性分泌物,雙肺未聞及濕性啰音,檢測血常規示白細胞不高。舌質淡,苔薄偏黃,脈細沉。西醫診斷為“變異性咳嗽”。中醫診斷:咳嗽(少陰不足)。給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麻黃9 g,炮附片15 g(先煎),細辛6 g,桑白皮15 g,甘草片6 g,五味子6 g。3劑,每日1劑,早晚分服?;颊呷?。
(2)患者,男,14歲,2018年3月14日來診。自小兒時期常扁桃體發炎、咳嗽,7歲時曾因感冒發熱出現急性腎小球腎炎,抗鏈球菌溶血素O滴度明顯增高,每次均需輸抗生素治療,曾四處求醫,均無有效辦法。因咳嗽、咽痛2 d前來就診,查扁桃體稍充血,自述乏力、咳嗽、咽喉痛。舌質淡紅,苔少,邊有齒痕。辨證為少陰咳嗽,肺陰不足。中醫診斷:少陰咳嗽。給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麻黃6 g,炮附片10 g(先煎),細辛3 g,麥門冬6 g,太子參10 g,陳皮6 g,連翹9 g,金銀花10 g。2劑,每日1劑,早晚分服。服藥后癥狀大減,此后調藥再服3劑治愈。
(3)患者,男,26歲,2018年12月23日來診?;颊咭蚴軟龆鴲汉l熱,頭項強痛,無汗咽痛,體溫39℃,在當地輸注青霉素800萬單位,無明顯效果。就診時患者面色蒼白,扁桃體微腫,雙膝關節冰冷,腰痛不能輾轉。中醫診斷:咳嗽(邪犯少陰)。給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麻黃9 g,附片15 g(先煎),細辛3 g,補骨脂10 g,巴戟天10 g。服后安睡,次日痊愈,熱退身爽。
按語: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少陰體質的風寒咳嗽只要辨證準確,適當加減,則見效迅速,療效明顯。特別對于變異性咳嗽,西醫治療尚無有效藥物,往往遷延1~2個月不愈,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治療,療程明顯縮短,比較適合現代人體質,值得臨床進一步探討、總結、推廣。但應注意的是附子近年來品質下降很多,且每批附子質量良莠不齊,若使用劑量不足或使用劣質附子會明顯影響療效,筆者推薦使用附子顆粒劑,質量相對穩定,且省去先煎費時費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