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甘肅省甘谷縣農業農村局,甘肅 甘谷 741200
甘谷縣獨特的地理位置,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和生態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得天獨厚的中藥材發展條件。全縣藥用植物456種,大面積或有一定規模人工栽培的有黨參、紅黃芪、款冬花、柴胡、板藍根、半夏、甘草等十多種,野生的有茵陳、車前子、麻黃、蒼耳、天南星、蒲公英等四百多種。目前,中藥材種植遍及全縣15個鄉鎮,北部山區是全縣中藥材優勢產區,謝家灣、八里灣、金山、新興鎮4鄉鎮中藥材種植面積占全縣中藥材種植總面積67%。全縣中藥材主要種植種類有10個大類,其中黨參、黃芪、當歸、款冬花、柴胡發展速度較快,形成了甘谷中藥材“五朵金花”。中藥材種植分布區域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圍繞地形地貌、氣候差異和藥用中藥材植物適應性形成了“三大優勢產區”,即:以渭北干旱淺山區為主的黨參、柴胡分布區,以渭南高海拔冷涼區為主的款冬花分布區,以渭河河谷川道區為主的黃芪分布區。從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基地的機制體制來看,以農民合作社為引領的中藥材區域化、規模化、特色化種植成為中藥材發展的新趨勢,道地中藥材仍然是全縣中藥材種植的主導品種,市場階段性需求旺盛種類搭配發展,呈現出“主次分明、百藥競相”格局。
2018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8.6萬畝,預計產量1.56萬t,產值4.3億元。其中,黨參種植面積最大,達到4.2萬畝,占總面積的48.84%,黨參收入占主產區農戶總收入的比重達到58%以上。新興、謝家灣、金山3鄉鎮黨參種植面積均在10 000畝以上,占全縣黨參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八里灣、西坪、大莊、磐安、白家灣等鄉鎮種植面積均在2 000畝以上。全縣黨參種植面積達500畝以上的重點村有36個,如新興鎮的半屲、盧家山、陽屲、椿樹坪等村,謝家灣鄉的東莊、西莊、勿步峴、謝家灣等村,八里灣鄉的趙家灣、金峴、馮坡等村,金山鄉的金山、謝家川子、王家曲、水家岔窯等村。
隨著中藥材優勢產區的形成和以黨參等為主的特色中藥材生產的不斷發展,中藥材加工業應運而生,市場營銷體系逐步建立,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綜合效益進一步提升,中藥材產業化經營雛形業已形成。目前,全縣中藥材年加工量達到6 000t以上,占全縣中藥材總產量的38%。規模加工企業有三隴安康和甘谷縣康久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其中三隴安康藥業有限公司的產品得到國家藥品GMP認證,康久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憑借完善的營銷體系成功將甘谷黃芪打入臺灣市場。中藥材加工企業的快速發展,不僅促進了該縣中藥材產業化經營水平,而且對于做大做強地方特色產業,增加產品附加值,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和帶領貧困農民脫貧致富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為了把中藥材產業打造培育成貧困村貧困戶能增收、能致富的綠色產業,該縣緊緊圍繞縣域內各具特色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川道抓黃芪,北山抓黨參,南山抓冬花,基地抓育苗,企業抓加工”的總體思路,建基地,扶龍頭,抓提升,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優勢進一步凸顯。
2018年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將中藥材產業列為全縣六大精準扶貧產業之一,制定了《甘谷縣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三年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將中藥材產業發展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精準脫貧銜接起來,從政策層面保障了中藥材產業脫貧工作的有序開展。在堅持中藥材種植“適地適藥”原則的基礎上,根據氣候特點、藥用中藥材地域適應性,科學劃分全縣中藥材種植區域,勾畫出了“川道抓黃芪、北山抓黨參、南山抓冬花”的中藥材區域布局大構架,科學指導全縣中藥材種植。
依托農民合作社在重點鄉鎮建成了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5個共450畝,以貧困戶入社參股方式吸收帶動貧困戶200多人。通過建立“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的良種繁育基地,確保了當地中藥材種植種苗需求,促進了優勢產區中藥材標準化生產。
為提高全縣中藥材產品的市場競力,打造綠色安全中藥材基地,依托合作社在中藥材種植重點區域建成了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6個共5 000畝,以貧困戶入社參股方式吸收帶動貧困戶510人。通過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提高了產品質量,形成了品牌優勢,實現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產品優勢、規模化優勢的轉變。
中藥材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與創新,必須依靠農業實用技術的創新運用,才能促進中藥材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近年來,先后引進了黨參、黃芪、紅花、當歸防風、蒼術、金銀花等中藥材新品種30多個,經試驗、示范篩選了6個適宜甘谷種植的中藥材新品種。示范推廣了地膜覆蓋黨參種植、地膜黨參育苗、地膜防風育苗技術和黨參遮陽網育苗技術,有效提高了黨參種植技術水平,提高了黨參種植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在古坡鎮試種成功了當歸,豐富了古坡鎮中藥材種植品種。
通過用地優惠、項目扶持、吸納社會資本、加大技改力度,甘谷縣三隴安康藥業有限公司搬遷落戶于甘谷縣六峰工業園區,公司現有固定資產2 034萬元,固定員工82人,季節性用工105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人,現有生產及質量檢驗設備儀器105臺(套),產品通過GMP認證》,年產值2 350多萬元,先后獲得“天水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天水市扶貧龍頭企業”“甘肅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天水市工業企業十強五十戶”等榮譽稱號。
為了有效解決單家獨戶種植與大市場、大流通銜接不緊、產銷脫接、增產不增收等發展頸瓶問題,尋找中藥材種植、銷售、技術服務等契合點,近年來該縣把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發展作為促進中藥材產業上檔提質、拓寬發展路徑、實現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涌現出了甘谷縣康久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甘谷縣南泥灘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甘谷縣玉順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甘谷縣新鑫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甘谷縣毅農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大批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三變”機制體制改革,注入發展資金、盤活資源資產、引導貧困戶折股入社,已成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