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科
中共定西市安定區委黨校,甘肅 定西 743000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歷史性地把“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法治理論重大創新。
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既是執政黨,又是領導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治國必先治黨,黨內法規是全面從嚴治黨、依法依規治黨的根本遵循,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保障,在從嚴治黨中起著根本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作用。全面從嚴治黨能否持續并取得徹底勝利,根本上就看黨內法規體系能否不斷完善并得到有力執行。
十八大以來,為適應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黨內法規不斷健全完善,各級組織通過查辦具體案件、加強宣傳教育等,加強黨內法規的落實和執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黨內法規建設起步較晚,在基層執行中還存在很多突出問題,執行狀況仍不容樂觀。
一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對黨內法規認識不夠,抓執行不到位。對黨內法規只是停留在出臺后的號召、強調層面,而具體落實比較乏力、措施少,未能及時、準確地傳導到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嚴重影響了黨內法規的執行。
紀律檢查機關是黨內法規的“執法”機關,按照黨章,紀委實施“雙重領導”,即各級紀委在地方黨委和上級紀委雙重領導下開展工作。但事實上,如果不涉及重大案件和重要問題,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很少進行實質性監督,各級紀委事實上直接受本級黨委的領導。紀委要看同級黨委的“臉色”行事,執紀主動性不強,“硬”不起也“嚴”不起,現實中出現的選擇性執紀、重案輕紀或者輕案重紀,導致了執紀不公平,失去了執紀嚴肅性。而且,實踐中執紀機關一般將工作側重點放在違規后的“大案”查處上,對黨員日常性遵規情況有所忽視,沒有形成黨員干部學規用紀的倒逼機制。
一些基層還只是停留在號召層面,沒有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一方面受眾度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公眾不了解黨內法規,各方面的監督未能及時跟進,致使黨員干部學習、群眾了解黨內法規的積極性不高。
基層黨員、干部的培訓,內容往往側重于經濟、產業以及業務方面,而對黨內法規,內容即使有,也基本上是蜻蜓點水式的,無法做到系統培訓,相應地在黨員干部的認識中也抱著不重視、敷衍應付的現象。
一些黨員干部,規矩意識淡薄,對法規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是被動地接受黨組織的會議學習,而通過各種方式主動學習的動力不足、意識不強。
從邏輯上講,各級行政機關接受黨的領導,就應該在憲法法律之下,毫不保留地執行黨中央發布的各項黨內法規,如果選擇性地執行黨內法規,就不能說是完全堅持了黨的領導。正是由于一些行政機關的規范性文件和黨內法規的不一致,對基層嚴格執行黨內法規帶來了困惑,大大影響了黨內法規在實際中的運行。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干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1]黨內法規如果只喊叫不落實、只上墻不入腦,沒有付諸實施,就體現不了它的規范效力,也實現不了它的價值功能,會流于嘩眾取寵的形式主義。“依規治黨,首先是把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執行起來”。[2]
按照《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各級黨委(黨組)在黨內監督中負“主體責任”,同時規定了黨內監督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確保黨章黨規黨紀在全黨的有效執行。所以,各級黨委(黨組)要充分認識到抓黨內法規執行中自己肩負的重要職責,一方面,要率先垂范,通過個人學、中心組學、領導干部進講堂、有選擇地聽取執紀機關對具體案件的處理等形式,強化對黨內法規學習的自覺,做到崇尚黨內法規從自己開始、學習黨內法規從自己開始、遵守黨內法規從自己開始;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抓好黨內法規的落實,防止黨內法規空轉,成了“紙老虎”“稻草人”,出現“破窗效應”。
落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與作為執紀專責機關的紀律檢查機關在監督方向、目標上是一致的。落實黨內監督主體責任,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黨委對紀委工作的領導和支持。黨委要支持紀委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對紀委履職不到位情況及時糾正。各級黨委切不可把紀委正常的監督執紀視為是對自己工作的“攪和”而出現以權壓規、以言代規現象。同時,各級紀委也要大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執紀監督中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寸不讓。
嚴格的黨內監督,能確保黨內法規在全黨得到有效執行。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把黨的領導體現到日常管理監督中,敢于較真,注重日常,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體現組織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決不能坐看自己的同志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3]“徒法不足以自行”,黨內法規的實施不能全靠黨組織和黨員的自覺,而必須存在黨內法規的監督實施。
應加強監督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包括黨委(黨組)全面監督、執紀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在內的黨內監督體系的功能和作用。整合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專門機構監督與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與新興媒體監督等資源,發揮監督合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充分發揮巡視巡察“利劍”的作用,及時發現和糾正黨內法規執行中的偏差,督促各級黨組織按制度規范和工作程序嚴肅工作紀律,確保黨內法規良性運行。
目前,為保障黨內法規的實施,各級黨委都應建立相應法規機構,通過完善機構,上級黨委法規部門有針對性地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層,對黨內法規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
執行好黨內法規,還需要完善懲處機制。對違反黨內法規的黨組織和黨員個人應按照相關黨內法規予以嚴格處理,對于那些具有警示效果的典型案例,應在一定范圍內嚴肅通報查處情況,以示效尤,保證黨內法規的貫徹實施。
由于黨內法規建設起步較晚,十八大以來,適應從嚴治黨的要求,特別是黨的十八屆四中會會將黨內法規確立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組成部分,黨內法規才被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視,所以,基層黨組織和一些黨員干部對黨內法規的作用和重要性還認識不夠,黨內法規意識不強。因此,必須加大對黨內法規的宣傳教育,重點解決黨員干部心中黨內法規“為什么”重要,黨內法規到底“是什么”,黨員干部執行黨內法規應該“怎么做”三個難題,增強黨員干部用黨內法規規范自身言行的政治自覺,加強紀律約束,矯正行為偏差。
首先要加大黨內法規的宣傳力度。各級黨的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微信等新媒體新技術,要通過以案釋規、專家點評、黨規闡釋等方式,加大對黨內法規的宣傳普及力度,擴大黨內法規的普及面,提高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對黨內法規的知曉率。
其次,要加強對黨內法規的培訓力度。筆者曾就黨內法規執行情況在部分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黨員中開展問卷調查,絕大部分黨組織負責人及黨員都有學習黨內法規的意愿,如90%以上的黨組織負責人和80%以上的黨員,認為很有必要加強黨內法規的學習培訓;但又認為各級黨委在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專題解讀上都明顯不足。所以,應加大培訓力度,基層黨校在培訓課程中應設置黨內法規的內容,各級黨組織應結合“三會一課”、黨員培訓等形式,對黨內法規專題解讀、以案釋規、交流研討等方式,做到釋疑解惑。通過培訓教育,強化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崇規意識、守規意識、執規意識。
第三,創新和拓展宣傳教育方式。應做到“五個結合”,即:要與基層組織建設緊密結合。黨的各級基層組織不僅是執行黨內法規的主體,也是宣傳教育的主體。地方黨委一方面要發揮黨內法規的作用建強基層組織,夯實管黨治黨的組織基礎,另一方面,要抓住基層黨組織在黨內法規宣傳教育、落實中的關鍵作用。要與嚴懲腐敗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4]通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讓廣大黨員牢記黨內法規紅線不可逾,底線不可觸。要與干部考核、選拔緊密結合。干部的考核和選拔任用是一個風向標,要把遵守執行黨內法規情況納入黨政干部考核體系、選拔任用和黨員評先評優、激勵獎懲中,充分發揮先進典型引領示范作用。要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緊密結合。通過黨內法規制度的宣傳教育,建設一支清正清廉、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在群眾獲得實惠的同時,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要與掃黑除惡緊密結合。個別基層黨員干部涉惡涉黑、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嚴重消解了黨內法規的權威。要通過深挖嚴查,堅決打擊,既消除社會毒瘤,又提振黨員群眾的信心,樹立黨內法規的權威。
各級行政機關在出臺規范性文件時,既要遵守憲法法律,也要注意和黨內法規相銜接,從源頭上杜絕黨內法規執行中的困惑。各級行政機關應正視黨內法規存在的價值,防止出臺的一些規范性文件影響黨內法規的有效落實,進而損害黨領導一切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