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濤
中共平涼市崆峒區委黨校,甘肅 崆峒 744099
鄉村振興戰略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有著豐富內容和深刻內涵的重大課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升華版,表明了“三農”問題在黨中央工作中占據的重要地位,也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是黨中央回應農民對美好幸福生活期盼的鄭重承諾,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落實。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與核心,是實現黨對農村全部工作領導的戰斗堡壘。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農村基層黨組織”。農村基層黨組織處在農村社會生活第一線,直接面向農民群眾,同農民群眾接觸最多、聯系最廣,擔負著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責任,是群眾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窗口,關系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對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特別是能力建設,來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事業的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是在闡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任務時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這是站在新時代,對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頂層設計。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薄_@個20字方針,增強了農村發展的科學性與邏輯性,豐富了其發展的內涵,與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這“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是相互銜接的。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也是推進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實現了從產業單一性到產業體系化的跨越。生態宜居對應的是生態文明建設,是提高鄉村發展質量的保證,實現了外在美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統一的目標。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對應的是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治理有效是鄉村善治的核心,是加強農村政治建設的重要保障。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是建立美麗社會、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是要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的成果。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僅是一個村鎮建設的問題,而是針對每一個村民發展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建設問題;而是一個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交通、社會等方面建設內容在內的有機整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質上是在推進融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要素于一體的系統工程,目的在于改善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關于中國未來農村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各項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今天面對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農村農業農民在這場攻堅戰中還存在諸多的制約因素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應該正視的,不可回避的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與作用發揮問題。
一些基層黨組織存在支書主任一肩挑,這樣兩人的工作量由一人來完成,一方面農村農民的許多問題是非常瑣碎的事情,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完成,一肩挑后,就會出現精力不夠用,大事抓一抓,小事放一放,無關痛癢的事情腦后拋;另一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監督,容易出現一言堂,我行我素,就會出現處理一些支農惠農資金時的擠占挪用侵吞現象,也容易出現按個人好惡來進行決策。加之有些工作人員的學歷、素質不高,處理事情的方法簡單,面對一些新情況、突發事件,往往力不從心,職能發揮不到位,這樣,就會出現許多事情被擱置或耽誤,有時也會有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的情況。一些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年齡偏大,年齡結構不合理,后備力量不足,極大地影響了農村的發展速度。
一些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僅限在管理一些村級事務上,缺乏對村里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少將群眾組織起來學習黨的理論,不能用黨的理論武裝群眾,與外出務工的黨員幾乎不聯系,任其自由發展,造成部分黨員黨性觀念意識淡薄。這樣就給封建迷信和一些邪教讓出了空間,沒有發揮好黨的基層組織對群眾的引領和凝聚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農村干部的服務意識、發展能力、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問題,干部的法律意識和政策水平以及干部的廉潔狀況等,由這些因素構成的干群關系,已成為影響黨群關系的關鍵因素。
就農村基層黨組織成員的來源看,大多是從農村成長起來的,對經濟的發展理念多數是自己摸索出來的,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前沿的管理、發展等理念的支撐,發展經濟的眼界不夠開闊,市場談判能力不強,駕馭市場競爭的能力弱。先產出,再尋找收購者,常會出現農資沉淀,或是農產品銷售不出去,導致農產品腐爛變質最后倒掉,不能解決農民對發展經濟的管理、技術、產品營銷等要求,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西部一些欠發達的農村,由于經濟發展速度比較緩慢,農民收入低,在引進一些企業時,對環保方面很少做出要求,導致一些高污染企業入駐,嚴重影響周圍群眾的生活。
一是要健全組織,進一步改進探索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方式、工作制度、活動內容,大力整頓軟弱渙散的基礎黨組織,配齊配全配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特別是支部書記。二是發揮能人效應,把那些有改革開放頭腦,市場經濟意識強,有真抓實干精神的能人選拔到村級領導班子中來,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三是強化培訓意識,通過組織農村基層黨組織成員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必要時可以組織農村基層黨組織成員赴經濟發達地區現場觀摩學習,以提高其執行政策、加快發展、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本領。
面對各級各類部門、政策,各類資金、各方力量、各種關系,人員素質的差異等等這些都反映了農村社會的復雜性,也增加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干事的難度,對此,必須以改善農村公共服務為重點,不斷提高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一是以基層黨建工作為抓手,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三會一課”制度,警示教育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黨務村務公開制度,愛心扶貧助困等制度,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黨員為民服務日制度等,把黨員、群眾團結在黨組織周圍,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建設工作。二是要提高民主管理能力,不斷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農村基層自治制度。長期以來受各方面條件的制約,農民在教育、醫療衛生保健等方面權利的享受上還存在差距,民主意識和法律意識等有待提高,基層黨組織要發揮作用,要在農村建立起講文明、樹新風、重權益、守法制的社會組織制度和管理機制。三是要融合社會各種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必須舉全社會之力,動員各行各業、各級部門、各種人員、社會公眾參與共建。四是要提高宣傳教育能力,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適應新時代的現代新型農民。沒有高素質的現代新型農民,鄉村振興戰略就缺少了主體成員,只有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才能擺脫那些“等靠要”“先污染后治理”等陋習,才能切實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才能建成融合城鄉,綠色健康的美麗鄉村。
要實現美麗鄉村的目標,必須努力增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強村富民的本領。一是在選配黨組織負責人時,要依據“德能勤績廉”的標準選配班子成員。這樣,就需要在政治立場堅定、黨性觀念強、思想政治素質好、群眾威信高的基本條件下,把那些能帶領群眾面向市場,懂流通、善營銷、會管理、開拓意識強、能發展特色產業、能興業辦廠的經營型、創業型的群眾公認的、口碑好的、奉獻意識強的、公道正派的、廉潔自律的人才選配為黨組織班子成員。二是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一方面要克服出現那種競選支書主任時,積極性很高,一旦成為班子成員,就按部就班、不理政事、不關心群眾疾苦、有時還可能侵吞國家項目款項、侵占群眾利益的行為,像這些負責人必須要撤換下來。另一方面對那些能夠帶領群眾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行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班子成員,特別是在精準脫貧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負責人,要加大鼓勵獎勵力度,發揮這些能人在引導群眾致富,帶領群眾致富,幫助群眾致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