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峰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發展和改革局,甘肅 慶陽 745000
“南梁精神”是指在土地革命時期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在華池縣南梁創建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形成以“面向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為主要內容的革命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化在西北地區的成功踐行。
1992年,大革命失敗后,雖然國民黨南京政府在表面上取得了全國統一,其實質上當時的隴東地區被大小各派軍閥所非法占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歷經千辛萬苦,歷遭千難萬險在陜甘邊進行革命斗爭。1931年9月南梁游擊隊在隴東地區開啟了游擊戰爭。1932年誕生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標志著西北地區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有正規番號的工農革命武裝。1933年召開的包家賽會議,確定了建立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基本方略,是陜甘邊革命紅軍生死存亡的重要轉折點。1934年11月,以習仲勛為主席的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這就為中央紅軍在長征中提供了立足點,為創建陜甘寧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逐漸孕育形成了“艱苦奮斗、面向群眾”為核心的的“南梁精神”。
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這句話表達出社會意識的歷史繼承性,革命精神的繼承也是這樣。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不但以艱苦耐勞稱著于世,同時又是一個酷愛自由、和平的民族,這不但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也是中國革命前進的支撐。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們,誕生并成長于蘊含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之上,自然受到了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熏陶的影響。“南梁精神”的孕育和發展深深地植根于優秀文化傳統的淵源之中。
實踐是理論和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革命實踐是革命理論和認識的源泉。在《實踐論》中,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之所以能夠作出重要理論,這些理論來源于他們當時參加了革命階級斗爭親身實踐。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創建與發展期,也由于受“左”“右”傾錯誤路線的影響和干擾,付出了修重的犧牲和代價。毛澤東提出過“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的結論。我國老一輩共產黨人鑄造的“南梁精神”是陜甘邊人民,甚至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寶貴經驗。
“南梁精神”的核心是革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面向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刻也不離開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集中到一點,那就是為人民謀利益。劉志丹被毛澤東曾評價為“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其在于他把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熱愛人民、忠于人民的具體表現,更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鮮明寫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的多種考驗,我們要踐行“南梁精神”,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做好群眾工作,讓人民群眾真正體現到幸福感。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傳承老一輩革命家“一心為民、面向群眾”的優良作風,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劉志丹就是“南梁精神”堅守信念的最杰出代表,在革命斗爭過程中他永遠顧全大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到生命危難時期還以群眾利益作為最高利益和目標任務。毛澤東題詞中對劉志丹烈士做出了極高褒揚,也是對“南梁精神”的最好詮釋。為建立革命武裝起義,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共產黨人曾先后組織了70多次不同規模的武裝起義,雖屢屢失敗,但他們的革命熱情和斗志從未削弱和減退,這種不懼失敗,不怕反復,以千折百撓的精神創建了南梁革命游擊隊和陜甘寧邊革命根據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消除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等不良表現,要進一步深入學習習總書記關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抓好黨性教育,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抓好道德建設,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抓好理想信念,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西北革命斗爭中始終顧全大局,英勇抗戰,多次支援陜北游擊戰。1935年2月,中共陜甘邊區特委和陜北特委統一指揮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這兩塊根據地的紅軍和游擊隊反“圍剿”斗爭,最終取得斗爭的勝利。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始終尊重群眾意愿,樹立大局意識,服從大局、維護大局,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進一步深入學習習總書記關于大局意識的重要論述,抓好調查研究,實現理論來源于實踐的真理;抓好大局意識,彰顯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抓好從嚴治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紀律保障。
我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斗爭過程中,通過調查研究、摸底分析,在西北地區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的創建革命根據地思想體系,并為今后中國革命斗爭道路作出巨大貢獻。習仲勛說:“‘梢林主義’是創造根據地的馬列主義”。我們總是先進行群眾工作,一村一村做調查,一家一戶做工作。習總書記多次指出,要不斷開拓治國理政新境界,肩負歷史新使命。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更好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面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始終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應對國際新變化,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倡導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南梁精神”就是將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當地革命斗爭實踐結合的典型范例。劉志丹、習仲勛等排除各種干擾,果斷選擇南梁地區作為陜甘邊革命的大本營,開辟了西北革命的新天地。劉志丹同志很早就注意到了南梁地區的山大溝深,叢林茂密,人煙稀少這些優越條件,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曾聯絡一些民間武裝在這一帶活動,對南梁一帶地形和社情十分熟悉,故有“活地圖之稱。”南梁地區是建立根據地比較理想的地方,劉志丹、習仲勛等在革命斗爭中,創造性地將馬列主義普遍真理運用于陜甘邊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有密切關系,使陜甘邊革命能取得勝利,這也是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其他根據地損失慘重,唯獨西北革命根據地能“碩果僅存”,不斷壯大的重要原因。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體現出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勃勃生機,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我國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聽黨指揮是陜甘邊紅軍“艱難奮戰而不潰散”的軍魂。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榮辱觀、道德觀和人生觀,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重品行,做表率,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自身黨性修養,自覺接受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挖掘老實人、選拔好干部,積極向組織推薦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老實人、好干部,讓投機鉆營、不干實事的人無機可乘。我們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始終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黨性觀念。進一步增強宗旨觀念、群眾觀念和“公仆”意識,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時刻擺正自己和人民群眾的位置,思想上心系群眾、服務人民;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群眾的愿望、維護群眾的利益,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樹立開拓創新意識和甘于奉獻的理念,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去做實事求是地表率。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確理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羅盤和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