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雪
(牡丹江師范學院應用英語學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多元系統是對早期翻譯研究理論的拓展與延伸,主要指的是由多個子系統組合而成的大系統,其具有的各個要素之間不具有平等關系,因此,各要素之間會相互爭奪多元系統的中心地位,從而使得多元系統處于不斷進化的動態過程。多元系統理論打破了傳統翻譯存在的弊端,使得翻譯跳出了文本的局限,轉向了社會發展條件、政治經濟以及文化語境等更為寬闊的領域,為翻譯提供了一套廣闊的理論框架,可以讓人們在特定的文化語境下對翻譯的內容、過程以及產品做出描述性的研究。
茶文化起源于中國,將我國歷史悠久的茶文化典籍翻譯成其他國家的語言,不僅可以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廣到全世界,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而且也可以讓外國人通過了解中國的茶文化而愛上了飲茶,從而打開國外茶市場,帶動我國茶企業經濟的發展。茶文化內容繁多而且涉及到的范圍又非常廣,不僅包括茶文化的起源,不同類型茶的相關介紹,甚至還要對中國一些比較出名的產茶地域進行介紹,把茶文化的魅力和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有關茶文化的中國典籍較多,但是翻譯成外文的茶文化典籍就屈指可數,而且質量也良莠不齊,不符合多元系統翻譯理論的要求。
從多元系統翻譯理論來講,任何一種文學作品都不是將文學技法進行簡單的堆積,而是要保證其有秩序、層次分明的結構。在過去,翻譯文學在整個文學系統中一直以來都處于一個比較邊緣的位置,甚至被看成是一個次要的系統,但是在多元系統翻譯理論視域下,翻譯文學并不總是處于一種次要的地位,很多時候都應該處于主要的地位。該理論認為,在翻譯典籍的過程中要認識到,社會中所存在的符號現象,比如文化、語言、經濟、政治甚至是意識形態,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而不是由一個個單獨的個體胡亂拼湊成的混合體。而每個不同的社會符號系統同樣也并不一個單獨的體系,而是個相對自由、開放的體系。該體系一般都是由不同元素個體所組成,而這些不同元素之間有可以相互作用,產生具有不同特點和功能的子系統,它們之間相互交叉、相互重疊,最終又會產生不同的行為,但是到最后,其又能夠作為一個規律、有組織的整體而發揮作用。從表面上來看,這些子系統存在著明顯的等級關系,不同子系統處于的位置存在差異性,有的可能處于中心位置,所以人們將其認定為“主要地位”,對于處于邊緣位置的子系統,人們則將其稱之為“次要地位”。不僅如此,這個多元系統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其始終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處于邊緣地位的子系統總是企圖占領主要地位子系統的位置,而占據主要地位的子系統則死死守護著自己的地位。但事實上,保持系統持續運轉、動態的變化其實是一種矛盾和對立。在多元系統翻譯理論視域下去外譯中國茶文化典籍,可以讓翻譯工作者以更全面、更系統的角度看待問題,明白整個工作體系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被單獨地看待,而是應該保持整體性,甚至要走出茶文化的領域,在整個人類文化區域開展相關工作,從而保證外譯出來的茶文化典籍不僅質量高,而且適用范圍廣,能夠滿足大部分的需求。
在茶文化系統中,包含有各種各樣的子系統,比如茶文化的起源、茶的類型、不同類型茶的產地、品茶的技巧等等,這些不同的子系統最終形成了茶文化這個統一的整體。從多元系統的角度來看待中國的茶文化,不僅能夠讓人從細節上看到中國茶文化的點點滴滴,同時還可以由內而外,發現茶文化的魅力。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而茶文化的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片肥沃的土壤。所以,如果想把茶文化典籍外譯工作做好,就不能僅把目光放在單純的茶文化領域,相反,要體現出全面性,首先對與茶文化息息相關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研究,這樣才能從更高的位置去看待中國茶文化。
在外譯茶文化典籍的過程中,還要兼顧歷史因素。在不同歷史時期所產生的茶文化是不同的,不同年代所盛行的茶文化也具有差異性,所以這就要求在外譯的過程中能夠注意這些細節,通過對這些細節的考察來不斷完善外譯工作。中國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而茶文化同樣非常的源遠流長,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能夠像中國這樣保存的這么完整,也沒有哪個國家會像中國這樣對古文化如此地進行保護、挖掘其價值。茶文化之所以能夠保存的如此完整,并且發展、傳承的如此理想,與每個中國人的努力都是分不開的。多元系統翻譯理論就是要求在對茶文化典籍外譯的過程中要考慮其系統性,不僅要看到它是一個完成的系統,還要考慮到每個子系統的作用和功能,只有當每個子系統都能正常的運作,那么整個系統才能發揮出作用。多元系統翻譯理論不僅會考慮到文學系統,還會考慮到其它因素的影響,比如文化因素、歷史因素、人文因素等,這些都會對茶文化典籍外譯帶來影響。
多元系統理論視域下,就要求翻譯者要兼顧各方利益,并且同時要考慮各種影響因素,這樣才能讓茶文化更好地在世界各地得到發展。在中國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茶文化,所以如果要外譯茶文化典籍,就必須首先要知道自己所服務的對象是什么,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作品更有應用市場。多元系統翻譯理論視域下,就是要體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把多元當成是外譯的重點,將所有可能對茶文化典籍外譯產生影響的因素都充分地予以考慮,提高外譯作品的質量。同時也要保證每個翻譯環節都能層層相扣、緊密結合,讓每個子系統都能充分地發揮出積極性作用,推動茶文化典籍外譯工作的發展,讓茶文化成為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讓國外友人通過對中國茶文化的學習和了解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內在魅力。
將多元系統翻譯理論應用到茶文化典籍外譯工作中,既可以體現出該翻譯理論的優勢和特點,同時也可以讓翻譯者從多角度、多方位考察茶文化的價值,從而用最通俗易懂、最精簡的語言將自己心中所想描述出來,在典籍中體現出來。在茶文化典籍外譯過程中,必須要有層次感、主次感,要能知道用什么樣的語言最能把茶文化的特點表示出來。避重就輕、由簡至繁也是一種茶文化典籍外譯的技巧。因為對于外國人來說,他們當中很多人并沒有親自到中國體驗一下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就只能通過閱讀這些茶文化外譯典籍來對中國茶文化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如果缺少親身體驗的過程,那么必然會有一種缺失感、不真實感。如果想要消除或者降低這種影響,茶文化典籍外譯人員就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在翻譯過程中要給讀者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用美妙的語言將茶文化的魅力在字里行間中表現出來,將讀者全身的感官系統都調動起來,細細品味中國歷史悠久的茶文化。在多元系統翻譯理論的影響下,我們就可以實現這樣的目標,通過對那些子系統的不斷改良來帶動整個系統的發展,從而保障這些茶文化外譯典籍的質量和滿意度。
典籍外譯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往往并不是一個獨立個體所能夠完成的任務,基本上都需要一個團隊來完成。然后不同的人負責不同的外譯模塊,相當于是完成一個子系統。那么即使是一個團隊,不同個體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果強行地將不同個體之間外譯模塊拼接成這個統一的整體,那么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不同模塊之間銜接不好,甚至存在一些矛盾,這就必然會影響到外譯典籍整體的質量和協調性。茶文化所涉及到的體系非常龐大,采用多元系統翻譯理論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讓不同的子系統之間也能產生很好的統一協調性,為連接成一個整體奠定基礎。將多元系統翻譯理論應用到茶文化典籍外譯過程中,可以培養外譯人員的大局觀,同時也讓他們明白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系。在外譯的過程中,他們必須要明確自己的外譯思路,就好像是跑馬拉松一樣,把整體切分成一個個小目標,在實現小目標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大目標。
在多元系統翻譯理論視域下外譯茶文化典籍,首先應該對多元系統翻譯理論有清楚的了解,理解什么是多元系統,其優勢和特點是什么,對茶文化典籍外譯工作的影響有哪些等等,只有把這些問題搞清楚,我們才能充分利用多元系統翻譯理論完成對茶文化典籍外譯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求外譯人員對中國茶文化有足夠的要求,這樣才能讓他們在外譯過程中使用的語句更恰當、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同國家的文化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而如果想要讓茶文化典籍外譯獲得別人的認可,外譯人員同樣也需要對國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如何做好茶文化與國外一些文化之間的銜接工作,提高外國人學習茶文化的效率。一般來說,茶文化典籍外譯所使用的語言是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所以這就要求外譯人員不僅要了解中國茶文化,同時還要有雄厚的外語功底,使他們能夠精準、恰當地用外語來介紹茶文化相關知識。總的來說,多元系統翻譯理論視域下,茶文化典籍外譯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多元系統翻譯理論視域下,茶文化典籍外譯工作并不是一個簡單地將漢語用英語闡述出來的行了,在外譯過程中會考察外譯人員的各種能力。首先是他們對中國茶文化了解的程度。漢語與英語畢竟有所不同,很多用漢語表達出來的句子并不能用英語十分準確恰當地表達出來,所以這就需要外譯人員能夠轉化自己的思路,不要生搬硬套英語而造成閱讀上的歧義。而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就必須讓外譯人員對中國茶文化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不僅要了解眾所周知的文化,同時還要知道一些特殊的茶文化,這樣才能在外譯過程中更得心應手。語言是個非常神奇的工具,很多時候并沒有固定的套路,只要能夠將自己所想表達出來的內容用文字描述出來就行了,至于采用什么樣的文字描述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外譯人員在茶文化典籍外譯過程中要有靈活的思想,不要“鉆牛角尖”,保持語言和思想的靈活性,給國外讀者留下一種神秘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不僅在經濟領域聯系的越來越緊密,而且在文化上、政治上的溝通也越來越頻繁,這為茶文化典籍外譯工作更好地開展創造條件。學習英美文化不僅可以感受英美文化的特有魅力,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接觸、學習、應用更地道的英語,讓自己的外譯功底更雄厚。中國文化與英美文化一樣,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但與此同時,兩者之間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聯系,這對于茶文化典籍外譯工作是非常有利的。茶文化典籍外譯所應用的語言基本上都是官方語言,比較正式,但是如果想要滿足特殊人群的需要,同時彰顯出外譯人員扎實的英美文化功底,他們就可以用一些比較地道的英語語言來介紹一些特殊的茶文化,從而增強外譯作品的趣味性。多元系統也表明,外譯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體系,很多因素都會對其帶來影響,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順應這種趨勢,并且將其加以利用,促進外譯工作的穩定開展。在外譯茶文化的某些句子時,可能需要外譯一些成語,而成語是我國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英美文化中并不涉及這部分內容,所以外譯人員需要對英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用什么樣的英語語句來表達這些成語,從而使我國茶文化的魅力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外譯過程中,要從多元系統翻譯理論的角度來開展外譯工作,分工合作,層層遞進,發揮出每個外譯工作者的作用。首先,應該讓外譯人員知道影響茶文化典籍外譯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且著重研究這些影響因素所帶來的影響,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消除負面影響,提高外譯工作效率和質量;其次,要做好日常的交流溝通工作,把功夫用到平常,保證每個工作環節都能銜接到一起,對于典籍外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解決,防止問題被進一步擴大。要對外譯工作負責,選擇質量最高的典籍進行外譯,通過茶文化這個橋梁而讓中國的文化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讓外國人通過了解茶文化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逐步提高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最后,在外譯過程中要注重細節,很多時候一個小小的細節都會產生很大的問題,從而影響到整體的質量。所以,這就要求外譯人員能夠做好自我監督管理,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工作完成以后要仔細檢查,對別人負責,對自己負責。
網絡技術的發展給茶文化典籍外譯工作創新了非常好的條件,外譯人員不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從網絡資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同時也可以當他們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尋求他人的幫助,保證典籍外譯的效率和質量。因此這就要求這些茶文化典籍外譯工作者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坦白來講,茶文化典籍外譯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對于外譯人員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而并不是每個外譯人員都具備這樣的綜合素養,所以很多時候都需要他們“現學現賣”,在外譯的過程中學習新的知識。而利用網絡技術就能很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為他們創造非常好的條件。比如,當他們對典籍中某些茶文化表述存在歧義或者拿捏不準時,他們就可以在網絡上查找答案,或者也可以與一些研究茶文化的專家學者進行聯系,尋求他們的幫助。這些都需要以網絡技術為基礎,所以網絡技術為多元系統翻譯理論視域下茶文化典籍外譯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一言以蔽之,在多元系統翻譯理論視域下去外譯中國茶文化典籍,可以讓翻譯工作者以更全面、更系統的角度看待問題,從而不僅可以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廣到全世界,從而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而且也可以讓外國人通過了解中國的茶文化而愛上了飲茶,從而打開國外茶市場,帶動我國茶企業經濟的發展。由此可知,《淺析多元系統翻譯理論視域下的茶文化典籍外譯》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