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妮,王晨露
(紹興文理學院紡織服裝學院,浙江紹興 312000)
茶文化是中國典型的傳統文化之一,它與服裝文化之間密切相關,不管是從服裝的款式、顏色,還是服裝的圖案和布料等方面都可以借鑒和應用上茶文化元素,以此展現學生時代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茶文化與服裝文化相結合使服裝更具審美性和豐富內涵,同時還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為了復興傳統文化,本文以校服的設計為出發點,辨析茶文化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新內涵,進而提出茶文化與服裝設計的創新方向和對策。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茶”字情有獨鐘。茶道用平凡的話來說,便是周作人筆下的“忙里偷閑,苦中作樂”,這意味著中國傳統茶文化,既是一門藝術,有門路可講,也是一門學問,需思考與研究。
談論茶文化,必然離不開對茶的深入研究。《爾雅·釋木》曰:“‘檟,苦茶?!J,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為茶之通稱。茶之用,非單功于藥食,亦為款客之上需也。”這句話豐富體現出茶的功用及茶的特色:茶傳韻、有意蘊,茶有用,并非只是單薄的遠觀之品,茶是茶文化核心內在的體現,茶也是茶文化真實價值的表達。
茶文化的美學特征是茶文化理念的精髓,它能展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并能傳達出耐人尋味的特殊寓意。茶文化有兩大美學特征,一為形象美學,二為心靈美學。形象美學,顧名思義,它體現的是茶之外在美,它包含了品種不同的茶葉千姿百態的外形特征,囊括了不同飲茶器具卻具同一美學特征的文化內涵,還有關于茶藝的延伸——如插花、服飾、茶點、音樂等,樣樣擴展開來,都是茶文化的精氣真髓。而心靈美學,更能體現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學者認為:茶文化體現的是一種修身養性的精神觀念,在保證人與大自然有機融合的前提下,將中國的佛家、儒家及道家等傳統優秀思想整理和囊括到一起,進而做到為人的精神世界進行服務,滿足人們對于精神思想的追求[1]。
茶文化的心靈美學又可細分為兩種,其一為象征寓意,茶文化最廣為人知的象征寓意便是“竹之品格”。竹與茶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精神互通,竹子作為茶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涵蓋了一些文人雅士的高貴品格,如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氣節,如堅韌不屈、百折不撓的精神。其二為審美內涵,茶文化能體現飲茶者的修養與內涵,而對待茶學的態度與方式,也可從側面反映飲茶者的精神追求與文化向往。在弗蘭克·哈德利·墨菲的《茶之精神》中有過這樣的敘述:“茶有自己軟化我們的方式,它令我們心甘情愿樂于接受。如果我們放松下來,繼續在椅子上靜坐,盡情享受它帶給我們的味道和這一時刻,我們不但會記起在哪里我們錯過了奇觀,還會記起在哪里我們遺失了夢想?!痹谶@本書中,作者深刻剖析了白茶、黃茶、綠茶、烏龍茶、紅茶和普洱茶這六類名茶,這六類名茶共通的部分就是茶的本質:高貴、靈氣、超然超俗的精神。
校服,它不僅能展現學校的校園文化,同時也能表現在校學生的精神風貌。校服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而且舒適美觀、大方得體的校服還能對學生的審美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中國的校服設計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樣式老舊過時、面料質地不高、款式毫無美感可言等,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校服設計應該滿足一定的美學要求。有資料指出:“將校服的設計形式到設計內容進行完美結合,促使校服的設計形式到設計內容進行完美結合,促使校服的藝術成分與穿著的實際效果達到最合適的狀態,進而適合學生的特點,由被動著裝變為主動接受,推動整個校園服飾文化的發展?!盵2]這表示科學合理的校服設計,應當傳遞一定的美學態度,也需要順應時代潮流,體現一個時代的歷史與文化。
茶文化中的深遠意境,能為校服設計創新賦予一定的創新思路。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文化相通、理念相通與發展相通。
茶文化可以輔助校服呈現其文化內涵,而校服融入茶文化元素也為宣揚茶文化的理念提供了好的載體。
校服的文化屬性是校服區別于學生便服的重要特征,因此,校服應當向外傳遞關于學校教育理念和校園文化的信息[3]。這就要求了校服應當具備一定的文化性,這對展現一個學校的良好風貌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茶文化所蘊含的文化正符合這一要求。
日本明治時期,《茶之書》向西方介紹了東方的茶文化。近百年來,里面的文字被不斷學習、不斷解讀,可見這本書在文壇上的地位之重。文章中提及:“茶所代表的,不僅是藉由特定的飲茶形式,體現某種理念;它更是一種對生命精彩之處的信仰。茶,是人們私心崇拜純凈優雅所使用的托詞。”可見,茶文化與各個領域都能相連,那是因為它們的根本內涵一致相通。文化是相通的,也是相輔相成的,校服文化正是藉由這樣的理念,才能在貧瘠的土壤中生出美麗的花朵,而茶文化也是因為校服這個特殊載體,才能毫無顧慮地伸展出本該有的文化內涵。文化滋養人,文化也塑造人,因此文化與服裝藝術相融合,必然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正如本書中所說“藝術的價值,只有在我們對其加以傾聽之時,方才顯現。一旦我們自己的同理心,能夠跨越任何種類的藩籬,藝術,自然也會成為一項普世皆宜的溝通語言?!?/p>
茶文化的內涵與特性就是追求和、美、清、靜、雅,這是營造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意境,也是茶文化所要彰顯和傳遞的韻味[4]。茶文化蘊含的精神理念與學生時代所提倡的端正向上的精神面貌是相通的。
茶和,和在隨性。茶文化具有一定的開闊性,這體現在它的多變,茶之色、韻、味,都可以隨著時間、空間的移動發生改變,帶給人情感上的體悟也能因不同的場合發生轉變。而校服的載體學生正具備這種靈動性,茶文化中所涵蓋的自由、隨性的理念,也正是學生青春的訴求。倘若觀察日本在女生的校服設計中,就能夠發現這樣的痕跡。它們的校服中融合了線條設計,圓順流暢的線條修飾了女學生的身形,而線條感也符合女學生性格上單純可愛的特征,而在英國,男生以西裝、西褲、領帶為主,女生以西服、裙裝為主,也能體現學生朝氣蓬勃的特點?!安韬汀钡睦砟?,能將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能看出一個學校的理念是否具有先進性和長遠性。
茶美,美在韻律。蔡鎮楚的《茶美學》中一句“茶之為美,在綠色生命之飲,美意延年之壽,茶道四諦之義,倩倩茶藝之精”足以見得茶美之韻律。而“美麗”也是校服設計中必不可缺的要素之一,校服應當學會表達“美麗”、呈現“美麗”,校服的款式、顏色、版型和搭配方式更要體現學生的自信和美。這不僅能展現出學校積極的文化和理念,還能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審美意識。我們需要強調校服的美育功能,不僅“美”在學生的外表,同時也“美”在審美意識、“美”在審美理念,而這藉由茶文化的理念來表達,實為上乘之舉。
茶雅,雅在情懷。茶文化的美學意蘊,不止在于茶壺、茶寵等實體的呈現,還在于體現茶文化深層次的文化意境。而在校服設計中也如此,校服不止應當注重外在美,還應當注重內在美,這就要求了設計者不僅要滿足校服外在美觀的特性,還應當注重在校服中文化理念的深入,如樹立一定平等的觀念,消除學生之間攀比的現象,從而達到雅致、智慧的層次。
在老舍的《茶館》中,茶館就像一個歷史舞臺,把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史橫向切出三塊薄片,放在舞臺的凸鏡下透視。而在工業革命時期,一個供大家休閑品茶的店面,就是幾個文人聚在一起一邊下棋一邊閑聊的圣地。無論是政策的改革還是國家的興旺,小茶館,就是大世界。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它是具有一定的歷史眼光的,也就是說,茶文化的發展必須是向上也是向善的,才能在時代的作用下越走越遠。
而校服設計也是如此,校服設計者應當擁有發展的眼光,而不是循規蹈矩、墨守成規。校服設計最重要的是以學生為本,不能讓穿校服成為一種制約學生的手段。我們應當尊重學生的審美、尊重學生的選擇,更應當尊重學生自身對“青春”、“美麗”和“智慧”等要素的詮釋。眼光長遠,才能越走越遠,茶文化與校服設計能夠有機結合,正是在于它們自身發展的方向是相同的,都是出于對美好與正能量的向往。
想到茶的象征意義,通常我們會聯想到平和、隨性、空靈與自由。而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運用在校服中,完全可以結合這一特征,表現出校服輪廓的自由與隨性。設計者可以軟化校服在學生身上的棱角,使校服體現出靈動、隨性的特點。如日本女式校服通常上身是簡潔的白襯衫,這不同于我們傳統的寬松肥大式運動校服,完全能夠展現一定的青春靈動之感,表現學生自由、隨性的向往之心。當然,校服有著特殊的穿著場合,設計者不能夠無邊發散,將寬松的輪廓理解為不修邊幅的設計,這就有違了茶文化的美學理念。我們只有在“和”中體現美,在“美”中揉入和,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茶文化的美感,是基于茶本身簡約高雅的特性。譬如高沖水、低斟茶這樣的泡茶方式,這不僅是茶道與茶藝的體現,還能展現茶文化的內在美學。而在校服設計中體現“茶美”,在運用面料上是否講究是重中之重。我國校服的面料大多采用一些廉價的化纖面料,易燃易破,透氣性不夠好,在工藝制作上也不考究。一些學校選擇用滌蓋棉作為主材料,但由于滌蓋棉具有透氣的特點,到了冬天,這樣的校服也并不適用。還有一些學校為了選購價格低廉的校服,不惜使用一些劣質有害的面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
使用不同的面料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如設計者使用絲綢的面料就會給人高貴奢華之感,而采用棉、麻材質的面料,就會給人樸素自然、簡約簡單的感覺。校服的穿著主體是學生,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因此校服的材質用的是絲綢、紗,明顯是不合適的。將茶文化的理念融入在校服設計中,采用純棉、麻、羊毛等舒適安全的面料是最合適的,這些面料都能夠彰顯出質樸簡單的特點,也能體現茶文化清幽簡約的本質。
人們常說“琴棋書畫詩酒茶”,而這“高雅七件事”中的茶,卻是與“琴棋書畫”相伴相隨的高雅藝術。茶文化的雅致思想一旦與詩歌曲樂相結合,便能發展為一種無言的精神追求,而將這樣的精神追求運用在服裝中,應當是每一個設計者的永恒追求。
茶文化的雅致要體現在校服設計上,唯有在顏色上下苦功夫。在調查中得知,中國許多學校的校服全季采用高明度或黯淡的色彩,這實際上將校服的趨向單一化,泯滅了學生青春張揚的個性。純度太高,會使得學生的心理產生疲憊與厭倦,而過于黯淡,會讓學生提不起精神,沒有朝氣蓬勃之感。而同為黃種人,韓國冬季的校服則采用黑、白、灰等低純度色調,偶爾搭配淡粉、淡藍的小清新顏色,給人純凈、大氣的感受;到了夏季,他們的校服會選用白、黃、淡藍作為校服的主色調,讓人產生清爽透氣之感。
因此結合茶文化雅致的理念,設計者完全可以將原本飽和的顏色融入一定的灰度,便可達到“大方典雅”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表現茶文化雅致的色調,不僅是將顏色調整到適當的程度,還應注重顏色的搭配不宜過雜,不然整體會呈現出不協調之感。唯有雅,才能使校服充滿生氣,才能使校服表現美、傳遞美。
本文主要就中國傳統茶文化在校服設計上的應用進行了相關分析和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創新思路。從根本上看,茶文化不是單獨與其他文化割裂開的,而是與其他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因此,校服設計作為服裝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能夠在茶文化的影響下,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無論是從茶文化的元素、理念入手,還是從自身的廓形、面料、色彩出發,校服設計都值得擁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