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振覓,張 穎
(空軍勤務學院基礎部,江蘇徐州 221000)
多媒體網絡教學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與現代教育理論相結合的產物,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協作性、自主性、開放性、多元性和創造性。其認知模擬人機界面、資源共享等特點,不僅極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傳播渠道,而且更新了教育觀念,提高了教學效率。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提高,當前的網絡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的教學資源內容,尤其是當網絡信息技術和知識教育教學相結合,讓我國的知識教育成功步入了信息化網絡教學時代。就當前的網絡學習環境已經發展到穩定階段,針對網絡英語教學,學生完全可以自主搜尋網上存在的英語學習資料,并利用這些網絡英語學習資源展開英語的學習。另外,網絡英語的教學資源非常的豐富,和英語有關的學習資源包括視頻、音樂、文字等多種種類,還能夠根據大專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偏向,創設個性化英語學習情景,讓英語學習變得更加的生動形象。
學生利用網絡環境展開英語教學,能夠有效拓寬英語學習的空間和思路,并拓展其網絡英語學習的學習空間。因為在網絡信息大環境的學習背景下,各種聽、說、讀、寫的英語教學方式齊全,老師也能夠拓展自己的英語教學眼界,學習別人的英語教學模式,并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的英語教學資料進行教學,提高英語課堂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網絡環境帶給英語教育模式最大的改變,應該是大大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自主性,拓寬了人們的日常學習范圍,這也很好的維護了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并深化這種自主性帶來的網絡環境學習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只需要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就能夠自己選擇合適的英語教材資源,可以隨意更換自己喜歡的英語學習方式,通過網絡搜索各種精彩的英語教學視頻、圖形、音樂、文字作品等素材,自主的開展英語課外學習內容[1]。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神,不斷的跟上教師英語教學的知識傳授內容,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隨著網絡教學環境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化環境不僅拓展了英語教學的知識內容,而且還拓寬了英語學習思維的培養內容。在當前的英語教學模式中,利用網絡環境的便利技術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他們自主創新英語學習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質量。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更有利于未來在社會上的發展。
在網絡教學環境的背景下,知識的傳遞者和信息源的承載者,已經從傳統的教師轉換成網絡為主導。不過,在網絡環境英語的教學背景下,雖然教師在學生學習英語時的重要性降低了很多,但是這樣的情況更能夠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作用,弱化教師在英語學習中的主導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而教師則需要在學生學習英語產生難以尋求到答案的困境中時,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質量和學習速度[2]。
在網絡環境的英語學習中,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上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自主性,雖然在學校的時候依然需要在英語課堂上接收教師傳遞和教授的英語知識,但是在更多的課余時間里,學生能夠基于教員傳授的英語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式的學習。在課余時間的英語學習中,學生往往需要進行自我思考,對自身掌握的英語體系進行整理,找到自己英語知識體系學習的漏洞和缺陷。通過網絡進行對應的聽力訓練、閱讀訓練、口語訓練、語法訓練、翻譯訓練和寫作訓練,學生在這種時候的學習狀態,往往不需要按部就班的從課程一復習到課程n。比如說,如果學生本身對英語詞匯的理解、語法的運用存在問題的話,就可以采用自主翻譯的方式,不但能夠積載大量的詞匯量,還能夠加強語法的理解和訓練。
2.2.1 第一階段:英譯中
翻譯訓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英譯中”,選取一本合適的英語小說,以我喜歡看的《飄》第一章為例,一開始可以只選取第一頁的內容進行翻譯,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學生對其中的英語詞句內容、語法盡心反復的推敲,等第一章翻譯完之后,可以選取多個《飄》第一章的中文譯本進行對比,已發現自己的英語知識局限。
2.2.2 第二階段:中譯英
中譯英之所以放到第二階段,是因為“英譯中”時學生翻譯的主體是英文,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對原文進行反復的推敲和足夠的理解,才能夠讓自己的翻譯內容更加貼近原文,所以“英譯中”是學習階段,選用的書籍最好是由多個翻譯版本的英文書籍,便于對比。而中譯英是到了應用階段,需要學生使用自己的英語知識,對中文書籍進行英語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使用的英語詞匯和語法運用進行細致的應用,確保自己的翻譯通俗、易懂,能夠被外國人輕松看懂的時候,就是自身英語知識能夠發揮其作用的時候。這種手段有利有弊,利在于小說的知識詞匯量大,語法運用多且復雜,只要能夠翻譯成功一本書,就能夠讓自身的英語學習提升一個大的階段。但是它也存在弊,那就是這種方式只針對英語寫作和文字翻譯,對英語口語的聯系并無太大幫助[3]。
網絡環境的英語課堂,是多方位、多面向、多內容、多形式的英語學習環境,能夠綜合各種行業知識、信息知識和英語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結合,為英語的網絡教學提高教學環境,也有利于學習和興趣的結合。在網絡環境的英語教學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將各種喜歡的信息內容和英語知識的學習摻雜在一起,讓英語的學習成為一個開放性的學習途徑。除此之外,網絡知識英語學習課堂也擴大了學生英語學習時和外界的交流交往,比如《有道詞典》APP,上面就聚集了一大批喜愛英語、學習英語的人員,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將英語學習和興趣交融,進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
通過網絡環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自媒體等方式進行學習知識擴散,例如日常英語學習內容、重點詞匯語法掌握等等。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有效降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生疏感,提高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促進日常感情升溫,進而讓學生對教師的英語教學工作產生認可、支持的想法,并勇于和教師做出互動性交流。
當前的教學一直都在強調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的工作內容應該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和引導。因此,為了提高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能夠更加主動,并且有方向的展開網絡英語教學,教師可以進行課余任務布置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網絡英語學習的效率[4]。
英語是一種交流性的語言,只有不斷的進行運用和交流,才能夠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因此,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按照英語知識的掌握水平、性格特點、操作能力等條件進行小組劃分,讓松散性的學習課堂變成一個個凝聚一體的小組團體,并將課堂英語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而教師只需要向各個小組給出相應的學習任務和計劃,并通過設立小組長的方式,改變教師需要和每一個學生溝通交流的學習狀況,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引導學生進行英語知識學習的師員,想要在網絡環境下更好的督促學生的英語學習,就需要教師擁有一定的網絡信息素養。譬如,對各種網絡信息知識能夠迅速接受;能夠熟練的使用各種英語教學教育APP;對網絡上存在的各種英語教學方法都能夠及時的反應并展開學習,以此提高教師自身在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的能力和意識。
有了網絡信息意識還不夠,還需要教師提高自己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方案設計能力,結合網絡環境和英語學習的特點,發揮互聯網絡在教育行業的應用優勢。總的來說,就是以英語學習為教學設計中心,利用網絡提供的各種便捷性功能和服務,設計出符合實際發展需求,幫助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英語學習能力提升[5]。
在當前的社會教育發展時代,教師高高在上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在適宜教育工作的開展,撤去一些威嚴性,增加一些溫和,提高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學關系,是實現英語教學質量上升的關鍵。尤其是現在,教師的職責已不僅僅是傳遞知識、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性學習,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對學生進行人生指導,讓他們能夠自主去思考。因此,提高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學習關系,對學生認可教師制定的學習計劃、學習模式有非常好的提升效果。
想要給學生們作出學習上的引導,就需要教師掌握比學生更多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內容,網絡環境的知識內容也不例外。教師在日常的網絡信息搜集中,需要精選網上合適的、優秀的英語教學資源來作為教師指導學生展開網絡英語學習時的材料,并不斷增加數量。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更新網絡英語知識學習動態,才能夠保證實用性英語目標的實現。
在網絡環境中進行英語教學,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尤其是在手機功能堪比電腦的情況下,更是可以讓我們隨時隨地的學習和使用英語。不過,網絡環境下的英語結構并沒有系統有效的網絡教學模式,還需要教育人員不斷的探索和整理,歸納出一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模式學習,從而促進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