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肖 萌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湖北武漢 430065)
輔導員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教育部提出要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突出黨的政治建設,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接班人。這對服務輔導員隊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提出和制定了相關政策。那么,如何建立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輔導員隊伍,成為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高職院校輔導員常常被要求為所有與學生相關的工作“兜底”,輔導員整天忙于各種事務,難以對自己的職業清晰定位,不利于對其工作的全面、準確的把握。
從事輔導員工作的人員,其專業學歷背景各不相同,同時也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系統的輔導員工作訓練,只能后期在工作中邊做邊學習,導致在實際工作中難免捉襟見肘。
輔導員的工作內容繁雜,同時由于代班人數較多,學生的各種突發意外情況層出不窮,所以輔導員長年累月加班成為常態。這種狀態長期持續,容易形成職業倦怠。同時,輔導員的工作點多面廣,客觀上給績效評價增加了難度,現行的評價體系難以全面、客觀反映輔導員的實際工作表現和工作績效,難免出現評價結果不能盡如人意的情況,從而無法有效發揮通過績效考核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的作用。
由于各種原因,不斷有優秀的輔導員通過考公務員、教師編制,轉行下海,轉行政職員等方式離開,長此以往,優秀人才難以沉淀下來,輔導員隊伍的整體水平提高會越來越困難。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對學生技能培養非常關注,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德育培養相對弱化;高職院校的學生相對本科生而言,自覺與自律性不高,輔導員面臨的學生管理的壓力較大,輔導員職業定位相對集中于學生及事務管理。這樣的情況,隨著國家及教育部系列文件出臺,不斷得到改善。
高職院校對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投入有待加強。高職院校由于辦學經費的限制,在師資培養特別是輔導員隊伍的培養工作中,普通投入不夠,經費不充足,無法根據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培養計劃以及與之配套的保障制度,久而久之,輔導員自身發展就得不到提高,其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發展就會受到限制,所以說機制的有待發展將會限制教育的發展。
學校、學院、家長及社會各方對學生的期望,或多或少會轉移作用到輔導員身上,輔導員成為各項與學生有關工作的“兜底”人。輔導員由于精力和時間的客觀限制,在面對不同的班級和學生的時候就顯得精力不夠,不能顧及到每個學生的狀態,因此很難完全滿足各方對其的期望。
高職院校學生越來越多來自于農村家庭、低收入家庭,各種家庭問題、社會問題折射于高職學生身上,這對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提出更多的挑戰。在投入、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情況下,容易形成職業倦怠。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不同行業和領域的職業化越來越明顯,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如今教育發展越來越快,高校輔導員一職也越來越受歡迎,其工作職責也逐漸趨于精細化,所以迫切需要工作職能職業化,來提高工作效率,職業生涯管理理論認為,要根據員工特點和工作要求,為員工提供合適的職業發展通道,以最大限度發揮員工的能力和實現組織目標。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設計可以有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實現組織發展目標。
建國初期,我國高校人員成分復雜,各種舊思想和不同文化思潮相互交錯,導致高校的思想狀況十分復雜。先后在大專院校建立了政治輔導員,以加強政治領導,改進政治思想教育。隨著素質教育實施,輔導員開始由政治引路人轉為服務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管理教師。進入新世紀后,黨和國家先后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都強調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梢姡o導員職業化建設符合高校人才隊伍建設需要,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文件對于輔導員的主要職責有九條,其中直接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職責有關的有4條,3條職責是與輔導員對學生日常管理事務工作相關,2條職責是與學生的學習成長相關,對應的是輔導員的學風建設職能。所以,對輔導的職業定位應該是學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學生事務的管理者、良好學風的建設者。所以說只有當對輔導員進行了準確的定位,輔導員才能找到自己的職業要求,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最大的作用。
4.2.1 增加輔導員編制,減少并控制輔導員帶班人數。通過制訂合理的輔導員帶班人數標準,不斷增加輔導員職數配置,使輔導員帶班人數降低到合理范圍,切實減輕輔導員的工作量。
4.2.2 改革輔導員績效評定,評價考核辦法。對負責人的三大工作職能,即思想,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學風建設。進行分類考核評價,引導輔導員轉變思想觀念,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學風建設。
4.2.3 改革輔導員工資績效計算及分配辦法。通過對輔導員三大職能合理區分、界定,明確其工作職責、考核評價方法,并與輔導員績效掛鉤,有意識的引導輔導員切實履行政治教育及學風建設的職責。
4.2.4 切實提高輔導員政策待遇。首先要明確輔導員是具備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其次是打通輔導員向教師及管理人員職業發展的雙通道。第三是在輔導員的技術職稱評定方面,將輔導員的職稱評聘指標、評定辦法與思政課教師分列,重點考慮負責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第四是在輔導員的行政職務晉升方面,除了其常規行政職務晉升序列以外,還可以考慮享受不同行政級別的待遇。
改革師資培養及隊伍建設辦法、課題申報及評審辦法、專業教研室管理辦法等系列制度,通過制度的完善,鼓勵專業教研室、思政課部將輔導員引入到業務及專業建設中,吸引輔導員提升專業認知度、認同感以及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科研水平,提高其工作能力,服務本職工作。因為,輔導員是教師隊伍中一部分特殊的教師身份,平時工作生活中與學生的聯系最多,學生的各個方面都與輔導員有著聯系,所以說完善輔導員培養機制是必要的一件事情,可以很好地提升工作水平,也有利于對學生的有效管理。
現如今,隨著教育越來越優越化,教師整體的文化水平呈現上升趨勢,大部分學校在招聘教師的時候會高要求,根據學歷、專業背景等要求進行選擇輔導員,在年齡上要實現老教師,中年教師和青年教師這樣的結構,并且根據教師結構和個人能力分配合適的工作崗位,這樣輔導員的工作才能達到專業化,也能使得工作細致化,俗話說“術業有專攻”,這樣,輔導員才能在自己的領域和工作崗位上越來越熟練,經驗越來越豐富,理論越來越扎實,具有更大的創新和發展空間,隨著門檻的提高,輔導員也會想辦法為自己充電,因此才能優化隊伍結構。
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作為輔導員更應該在平時參加培訓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根據現如今的高職教育狀況分析,針對輔導員的培訓要有具體的計劃和相應的針對性,輔導員自身也應該參加校內和校際之間符合自身發展的培訓,因為輔導員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所以,輔導員應該在培訓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操作,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成為專業型人才,同時要加強職業道德和文化的培養,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學校應該定期審核輔導員的培訓效果,以督促輔導員自身付出實際行動。
根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要求,高職院校應該制定明確的制度,比如說,上崗前必須參加培訓,培訓結果作為依據進行選拔,制定明確的選聘制度,制定上崗標準,輔導員教師根據相關標準對照自身的不足,加強自己的職業化和專業化訓練,以此保證輔導員的師資隊伍力量,同時應該制定激勵保障機制,推動輔導員自身的專業化職業化進程,另外,完善考核制度,拓寬輔導員成長發展的渠道,最終使得輔導員自身獲得職業歸屬感和滿足感,有利于國家政策的實施,有利于對學生的管理和自身的要求。
本文通過輔導員職業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從高職院校層面健全激勵機制,從而提高輔導員待遇、穩定輔導員隊伍、提升輔導員能力,契合教育部對輔導員的職業定位要求,使輔導員切實履行好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及學風建設職責,同時尋找相應的策略,以提高輔導員的專業化能力,從黨和國家的政策出發,實實在在的落實輔導員發展的要求,這樣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