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潤蘭,谷 豐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長沙)
我國是以英語作為主要外語教育的大國,大部分地區從小學起就開設英語課,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英語就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這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針對我國中、小學教育階段學生英語能力發生的改變,近10年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在中、小學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但因師資和教學條件的不同,不同地區的英語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極不平衡且差別很大。針對這種情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剛剛入學的大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有著各不相同的英語學習需求。為此,分級教學不失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較好的方案被普遍實施。在學生入學時進行英語水平測試,根據不同水平,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層次,采用不同難度的教材,因材施教。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水平不斷發展,有關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和必要性的辯論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削減學分成為伴隨著這場辯論而來的改革潮流的突出特點。大學英語的學分從16削減到12個,更有甚者削減到6個。
2007年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提出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術聽力和閱讀能力,能基本聽懂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課程,能參加英語研討會并宣讀論文,能英語撰寫簡短的報告和論文。該修訂為專門用途英語,特別是學術英語的教學提供了政策指導,標志著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從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開始向滿足專業和國家戰略需求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轉型。
這些改革都是為了讓大學英語不再重復中、小學階段的基礎英語教學內容,使大學英語教學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歷經10年的改革,仍未從根本上改變改革力度大、教學研究投入大,但效果不明顯的狀況。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
削減學分,導致教學時長不夠。學生在語言學習和訓練上的時間減少,導致外語應用能力下降。
大學生入學前經歷的高考沒有設定英語成績的最低標準,學生英語水平存在差異。入學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標準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社會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大學英語教學缺乏承前啟后的評判標準。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以下中文簡稱《量表》,英文簡稱CSE)歷時4年,于2018年2月正式發布,同年6月正式實施。其根據我國英語教育特點,將語言能力定義為:語言使用者或學習者運用語言知識、非語言知識以及各種策略等,參與特定情境下某一話題的語言活動。《量表》是面向我國全體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的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依據把英語能力從低到高分為三段(熟練階段、提高階段、基礎階段),每一個階段又分成3級,一共九級;構建了多層級的指標體系,對各等級的能力特征進行了全面、清晰、詳實的描述。對于學習者而言,可以參照《量表》對自己的英語能力水平進行準確定位或診斷,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于英語教學而言,可以幫助制定英語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編寫合適的教材(劉建達,2018)。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中國正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理工科大學生在參與國際基礎設施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培養滿足國際市場,培養大量合格的既懂專業又熟練掌握英語的復合型人才成為當務之急。國內眾多理工科高校該校制定了新的大學英語改革方案,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
為了保證英語教與學的強度,保留大學英語的12個學分,把大學英語教學延長到第三學年。
該校大多數學生來自全國各三、四線城市和廣大農村,英語水平不高,聽說能力更弱。因此安排在第一學年的6個學分保持傳統的教學目的不變,教授通用英語,旨在提高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第二學年分配4個學分給理工科學生,開設工程英語聽說課程,通過聽力輸入和口語輸出的方式培養和提高學生在工程領域的聽說技能,旨在提升工程類應用型人才的國際交流能力。第三學年分配4個學分開設工程英語讀寫譯課程,強化學生在工程領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旨在為學生將來閱讀和攥寫英文標書、簽訂施工合同等打下基本的語言基礎。
可是,這樣的改革方案是否能滿足“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國際工程項目對人才的要求,其人才英語能力,特別是口語能力的衡量標準是什么?該改革方案教學目標如何設定、考核標準如何制定、教材如何選用?《量表》恰恰能夠回答這一系列的問題。
基于上述理論和實踐情況,筆者以所在高校工程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CSE為指導,以《通用工程英語聽說》為例,探討理工科專業學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法。
用CSE口語量表的描述語編制調查問卷,讓學生填寫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和分析大多數學生當前的口語能力等級。
用CSE的口頭表達能力自我評價量表,學生通過自評確定口語能力等級。
通過以上兩種途徑,可以客觀地評定學生入學時的口語等級。根據學生當前口語能力等級和預期培養目標等級的級差,規劃教學方案。
根據畢業生所處的語言環境和工作要求,口語能力需要達到以下要求:能就專業領域內根據畢熟悉的話題與他人展開討論,對他人的發言、插話等做出恰當的反應和評論;能就與社會文化和學習相關的指定話題發表有一定深度的個人見解,語言豐富、表達流暢、思路清晰。能在處理日常糾紛、突發情況時,進行有效的口頭交流或協商。能進行正式的學術匯報,并根據提問做出進一步解釋,表達準確、清晰、連貫。對照CSE,在口語能力量表中,相當6級標準。
如果通過測評,大一新生的口語能力等級為4級,預期達到的等級為6級,根據《量表》的描述,從以下幾個方面執行教學改革方案:
1)英語教學時間持續三年
2)4級到6級需要的詞匯增長量約為3000詞
3)確定每周的英語聽力、口語訓練的強度
4)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5)確定科學的測試方法和手段
綜上所述,針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特別是口語能力培養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量表》的等級要求作為標尺,測評學生當前的英語能力等級并設定對學生培養的預期等級;把學校和學科的國際化培養目標對標《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等級要求,使理工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有章可循,滿足“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