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贏
(吉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吉林四平 136000)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國家發展的百年大計,教育一直我國發展中的一件大事。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要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不斷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對于農村地區來說,由于教育資源及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差異,一直與城鎮的教育質量存在差異。特別是在美術教育的水平方面,農村地區還需要加大力度才能縮小與城鎮的差距。本文以四平地區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為研究重點,探索其創新策略。四平地區是吉林省的地級市,歷史悠久,是滿族、蒙古族、回族等多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自然資源也比較豐富。近年來,四平地區的義務教育呈現出特色發展模式,開創了“一縣一品”、“一校一特”的新局面。本文的研究在豐富農村地區中小學美術教育理論的同時,也能夠為農村地區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在傳統的中小學教育體系中,美術一直是副科,重要性無法和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媲美,因此也容易被忽視。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美術等學科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對于農村地區的中小學生來說,受到教育資源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往往想象力不不夠豐富,這就需要借助美術教學來提升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側重于思維畫面的創造,而美術教學的基礎課繪畫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從而對學生想象力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1]。
審美個性的提升不僅需要培養審美意識,而且需要提升審美水平。對于農村地區的中小學生來說,提高審計個性是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推動力。一方面,美術教育能夠培養農村地區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提高對“美”的認識。這樣中小學生才能更好地發現美的事物。另一方面,美術教育有利于提升農村地區中小學生的審美水平。美術課上,中小學生可以了解美術的基礎知識,同時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在此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
從我國的美術教育的現狀來看,農村地區中小學生的美術教育水平與城鎮地區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創造意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通過美術教育,在提高農村地區中小學生想象力和審美水平的同時,還可以激發其主動學習意識和創造意識。借助于美術教育,農村地區的中小學生能夠更好地觀察事物,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同時,美術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農村地區中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從而有利于激發主動創造意識。
從四平地區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來看,要實現創新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本文主要從創新意識、師資、創新能力和教學目標方面進行分析。
從我國農村地區美術教育的發展現狀來看,受到教育資源匱乏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創新意識缺乏的情況,四平地區亦是如此[2]。四平地區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來看,一般都是按部就班,缺乏自身特色。即使有個別學校為了開創“一校一特”的新局面,而開設了沙畫等創新課程,但是并不具有普遍性。從四平地區的整體情況來看,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創新意識依然存在不足,無法引導中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建立,也不利于發揮美術教育的積極作用。
近來年,我國大力推進特崗教師計劃,力圖為農村地區輸送教師人才,以彌補農村地區師資力量缺乏的現狀。四平地區每年也會招聘一定數量的特崗教師,用于擴充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但是,美術教師的占比并不高,特別是有經驗的美術教師比較缺乏。優秀的師資是四平地區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創新的主體,也是美術教育創新發展的基礎條件。但是目前來看,四平地區在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師人數和結構方面都存在優化的空間。
一方面,從四平地區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資源來看,還存在教育資源緊缺、專業美術教室配備不足等情況。這些客觀因素造成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僅能滿足日常教學需求,無法實現創新。從這一層面上來看,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創新能力比較有限。另一方面,創新的主動性不足,影響創新能力的提升。無論是美術教師還是中小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的創新欲望不足,從而造成了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在美術課堂上,還存在敷衍了事的教學態度、形式主義的教學模式,影響創新主動性的發揮[3]。
從我國農村地區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情況來看,普遍存在教學目標模糊的情況,四平地區同樣存在這一問題。要實現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就應當將創新設定為美術教育的教學目標,但從發展現狀來看,農村地區多數學校都未設定這一目標。從四平地區的中小學來看,很多學校并未設定美術學科的教學目標,或者僅僅名義上設定了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清晰必然會影響美術教育的效果,不利于中小學美術教育質量的提升。此外,大部分中小學的美術教學目標中也沒有包含創新內容,阻礙了美術教育的創新。
四平地區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創新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推進,才能實現創新目標。所以,四平地區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需要依靠創新意識的提升、師資力量的優化、創新能力的提高和清晰的教學目標。
美術教育中創新意識的提升不僅需要發揮教師的主觀作用,還需要中小學生的配合。美術教師在設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時,應當充分發揮創新意識,選擇農村地區中小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實現良好的教育目的,同時也有利于提升美術教育的創新意識。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中小學生也應當不斷提升創新意識,在美術課上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從而實現良好的美術教學效果,推動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
從四平地區來看,應當在特崗教師的招聘計劃中,依據農村地區中小學的實際情況,對美術教師進行合理分配,不斷優化美術教師的師資結構。特別對于美術教師占比低的地區,應當增加美術教師的引進和分配,為美術教育創新提供基礎條件。同時,還應當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四平地區應當加強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師的評價體系建設,從教學內容、形式、學生滿意度等多方面對美術教師進行評價,促進美術教師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和教學的積極性,從而為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從美術教育資源來看,四平地區農村中小學應當不斷提高美術教育資源的投入和配比,例如設立單獨的美術教師、開設創新型美術課程等,彌補客觀條件的缺陷。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創新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質量。此外,無論是美術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當培養創新的主動性,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水平要想縮小與城鎮的差距,就應當主動創新,借鑒城鎮美術教育的成功經驗,推進自身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對于名義上設定教學目標的農村中小學來說,應當加強美術教學目標的落實。四平地區農村中小學在設定美術教學目標時,應當注重目標的清晰性與科學性,避免出現教學目標嚴重脫離實際的情況。同時,美術教學目標中還應當包含創新的相關內容,從而引導美術教學過程的創新,最終實現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美術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重要指導,能夠引導美術教育走向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