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偉
(明達職業技術學院,江蘇鹽城 224300)
高職生就業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走入社會的角色轉化,提升學生就業率,讓學生更好的適應職業工作狀態。其中,要注重對高職生就業心理特點的分析,由此有的放矢的針對性引導,保證就業指導更好的匹配當下高職生的就業訴求。
高職生在就業中,因為現實生活的需要與個人內心的理想影響,部分高職生會出現就業期待過高的狀況。部分學生認為自己與其他高學歷學生或者其他優質學生沒有什么差異,應該得到優質的工作機會。缺乏落實到實處,腳踏實地的從低處做起。尤其是當下很多新媒體工作的興起,很多學生覺得做互聯網網紅或者其他新興職業非常適合自己,認為可以輕松的通過自身的靚麗青春來獲得高收益高回報的工作。他們不愿意到艱苦的工作環境從基層做起,好高騖遠的情況也較為多見。他們不愿再像以往的畢業生或者父輩那種從辛苦的基層崗位做起,逐步的提升自己與積累經驗。他們急于求成,不愿意踏實的一步步的走向成功。心理狀態較為浮躁,不愿意長時間呆在枯燥乏味的基層崗位。喜歡新興事物,對新事物適應性強,但是也會很快失去興趣。工作缺乏耐心,心理波動變化大,缺乏就業的穩定心態。
對于部分高職生而言,他們的文憑學歷在這個社會上并不占據優勢,在競爭中容易因為其他競爭者的優質學歷而產生自卑。甚至很多優秀的崗位會對學歷有更高的要求,而高職生自身的學歷較低,容易在競爭中起點較低,機會更少。在屢屢遭遇學歷或者能力的質疑下,學生的自信心會受到嚴重的打擊。部分學生由于自身家庭狀況與個人能力不突出,會加劇這種自卑情緒。在就業面前,會有較大不適感,心理障礙難以有效克服,不自信的狀態讓其在就業中會面臨更大的阻力。
當下的高職學生,很多是嬌生慣養的環境下成長起來,屬于加重獨生子女,一家人都圍繞著自己的需求轉,因此從小就有自我為中心的狀態。他們缺乏對市場情況的客觀認識,對社會了解較為片面,由此對自己產生錯誤認識。這種認識的缺乏會導致自身盲目的自信樂觀或者過于自卑。在就業上缺乏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意識,盲目的追求經濟標準與地區標準,盲目跟隨熱門,而不懂得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
在就業指導上,要針對高職生的心理特點與狀況做多樣化渠道的支持指導。例如可以在學校的各種社交平臺上開設就業指導的文章發布,讓學生認識當下企業對高職生的專業訴求,引導學生客觀的認識自己與市場狀況。同時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開設就業指導的話題,吸引學生加入其中反饋想法,進而做出針對性的引導。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提升學生自信的同時,讓學生有相對理性客觀的認識,要懂得踏實就業的必要性。甚至可以多引用社會上權威人士或者學習喜歡的名人明星給予的就業指導話語內容,通過名人效應來引導學生更好擺正心態,懂得從小處作起,依據自身情況選擇工作。單純的運用教師的指導語言強度過于淡薄無力,如果運用名人效應,則可以更好的引起學生的關注度,提升學生對引導的吸收效果。
在就業指導的溝通互動中,需要通過通俗易懂、幽默趣味與樸實的語言去表達,由此拉近師生距離,避免高高在上的教導感覺。要運用貼近學生心理訴求的朋友角色來引導,讓學生更好的吸收指導的內容。要讓學生有充分的表達欲望,鼓勵學生表達,而不是打壓學生的表達欲望。要讓學生勇于表達,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教師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引導。要意識到高職學生本身是多種多樣的,一種指導方法不能有效的適用所有人。要懂得運用針對學生個體情況差異的不同選擇來引導,讓學生意識到人與人的差別,懂得客觀的評價自己,針對自身優勢與缺點進行對應的就業選擇。
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方式去篩選信息與提煉方法,不斷沉淀自己,積累自身的能力。就業指導相對局限,而提供更多科學的就業指導資源,是讓學生針對自己情況做有效資源查詢。例如提供有效的就業應聘渠道,讓學生知道對口的就業信心。懂得如何回復用人方的問題,掌握基本的應聘技巧,順利的通過走向社會的第一步。要多通過典型個案分析來引導學生找準自身定位與目標,有效的促使學生個體認知自己。引導方式要通俗易懂,一方面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有一定務實態度,認清自身在市場競爭中的位置,有效的依據實際情況,利用社會資源,結合自身能力來選擇合適的崗位,合理的定位自身目標。
要輔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市場競爭價值,提升其就業信心。作為高職學生而言,面對市場大量的本科生以及更高學歷的畢業生成為市場競爭對手,在心理層面容易有自卑情緒。但是要幫助學生梳理自身的競爭環境,認識到自身在市場就業市場的價值。要讓其意識到,自身的競爭對手不在于市場上的高學歷畢業生,要找準自身的市場定位,進入高學歷競爭對象不容易涌入的市場就業范圍。
要讓學生意識到,高職學生本身在校期間學習的內容更好的針對市場實踐,而不是其他高等教育在學術方面的培養。高職生自身有更強的市場實用性,更好的匹配市場所需,執行動手能力更強。同時,高職生自身也是受到國家保護且承認的高等學歷者,具有市場人才的基本特性。要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找到自身的競爭賽道。要讓其意識到能夠從底層做起,能夠積累自身的經驗,而后后期發力。要意識到進入社會磨煉自己的價值,而不能因為一時的待遇過低而放棄成長的機會。如果一份工作收入較低,可以擴展自身的兼職工作范圍,而后來補充自身主要工作的收入不足。一方面可以保證自身的收入,另一方面也給予自身充分的成長時間。要積極的與有經驗的長輩與老師交流,第一時間的發現自己可以勝任的工作,擴展自身的求職渠道。在職業的選擇上,一方面要尊崇自身的能力與喜好,另一方面也需要聽取有經驗的專業人員意見,讓自己更快的進入正軌,減少在社會上游蕩的時間。
高職人才的培養可以更為靈活性的展開,可以針對企業所需做定制化培養。學生畢業后可以進入對口的企業,也可自由選擇就業方向。保持多樣化的選擇與開放性的管理,給予學生就業發展空間。在實習期或者整個在校學習長時間段針對目標企業的需求做人才培養。要積極的從企業中吸收經驗,尤其是實戰工作經驗,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要做好實戰工作中具體經典案例與普遍問題做分析,讓企業與學校教育之間有連通。可以多讓企業的人力資源或者有關技術人員到學校做定期的培訓指導,開講座,或者在對應的互聯網平臺上交流經驗。注重讓學生與實際企業工作人員的溝通,學生可以針對自身的需求向企業有關人員提問,企業可以更好的了解這一批年輕人的想法,為企業后續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高職生就業指導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依據時代的發展變化靈活的運用當下的思維語言與社會資源,讓學生懂得針對自身情況合理的選擇就業機會,科學的規劃自身的發展目標,提升就業率的同時,優化高職生的就業質量。在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方面,也需要保持積極客觀的視角。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提升自信心,另一方面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務實精神,能夠從底層開始做起,從力所能及的地方起步,而后逐步的積累經驗與能力,而后達到不斷優化提升的發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