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菲
摘要:意象造型是中國傳統造型的基本特點,繼承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不但是中國畫的精神所在,而且也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意趣,是中國畫以自身獨特的風貌屹立于世界藝術之中。當代工筆人物畫在西方藝術的引入扣現代文化的沖擊下還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不應摒棄優秀的傳統“意象造型”手法。如今有許多畫家一味求“成”卻忽略了內心世界在作品中好似靈魂般的重要性。本文從作者的角度淺談“意象造型”在現代工筆人物中必不可少的意義及地位。
關鍵詞:現代工筆人物畫;意象造型;創作;繪畫語言;意象觀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030-01
一、對意象造型概念的探索
何為意象造型?不妨先把它分開來理解,即“意象”和“造型”。造型很好理解,中國古代是不講造型這個詞的,一般被稱為‘形,到了現在造型的一詞成為常用語,即運用藝術創造的手法塑造的物體形象,在工筆人物畫中便是塑造的人物形象,提到“意象”,筆者認為這是一種表現形式且相對于具象而言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即畫家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和審美情趣表達在作品中。簡而言之,意象便是創作主體也就是畫家本身對客觀物象的獨特情感活動從而以藝術的手法創造出的獨特的藝術形象。
中國古代傳統的哲學思想影響到了中國人的意象思維方式,從而影響到中國古代繪畫的藝術思考形式,使得中國古人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充分的發揮主觀情感從而對客觀的素材進行概括加工形成最后的畫面效果。東晉時期的畫家、理論家顧愷之在他的畫論著作中特別強調了人物畫的‘傳神,對于人物的氣韻、神態尤為注重,認為“四體妍媸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與顧愷之同時期的南齊畫家、理論家謝赫所著的《畫品》中提出了“六法”其中謝赫認為繪畫的最高準則便是能夠生動的反應出所繪人物的精神狀態和性格,即‘氣韻生動”。
唐代張彥遠說:“夫象物必在與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明代的王履有“畫雖狀形,主乎意的理論,由中國這些古人的理論可見“意象造型”是中國畫中重要的思維方式和評價依據。
二、現代工筆人物畫的意象造型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現代人們的思考方式、生活需求的轉變,尤其是西方素描的傳入,使得現代工筆人物畫的“意象造型”有了更多的意義。現代工筆人物畫家已經不再滿足于中國傳統的工筆人物畫的繪畫方式進行創作,出現了更加多元化的造型手法如抽象、寫實、構成等。
當然,科技的進步也使得畫家對于繪畫材料有了全新的探索,畫家們開始積極的嘗試新材料、新技法、新語言,即保持了獨特的中國畫韻味,又在持續的探索創新出不同的道路。
但“意象造型”對于當代工筆人物畫的意義和地位始終是不變的。畫家們主張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中始終以造型為畫面基石,造型的轉變則在整個工筆人物繪畫創新中處于關鍵地位,造型的變化也要求了構圖、色彩和技法表現形式等的創新。因此當代工筆畫作出現了更多新面貌、新形象。大批有主張、有思想、有活力的畫家加入到創新、求變的道路之中,畫家們從不同角度表達出人們的社會狀態和精神狀態是工筆人物與時代同步,符合大眾更新換代的審美取向;國內一些工筆畫學會和機構舉辦了許多有規模、有水平的工筆畫展使工筆畫在國內的影響力有所提高。
現代工筆人物畫從造型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受西方素描影響又繼承傳統的帶有寫實意味的工筆人物畫;與寫意畫和沒骨畫相結合,直抒胸臆的寫意性工筆人物畫;具有深層次意義不拘泥于現實本身帶有強烈隱喻、象征性的“超現實主義”工筆人物畫;加強了工筆人物畫平面感和裝飾性,又融入了西方的色彩語言和構成形式的表現型工筆人物畫,和造型更加抽象的工筆人物畫。
三、結語
縱觀工筆人物畫的發展歷程,無論是傳統古人的“以線造型”、“以形寫神”還是現代工筆人物畫的“觀念先行”,“意象造型”觀一直深深的根植于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土壤中,既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理念,也包含了中國悠久的傳統哲學觀。
現代工筆人物畫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即包含了現代工筆人物畫的一些“弊端”,也包含了其無限的發展空間,作為學生我認為我們應當對創作保持著赤誠之心,繼承優秀的中國畫傳統,結合當前的時代精神積極的投身于創作中。
參考文獻
[1]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
[2]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王伯敏.中國繪畫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4]張啟亞,中國畫的靈魂[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5]林若熹.中國畫線意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