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妍
摘要:工筆花鳥畫以線條為造型方式,毛筆、顏料、墨為繪畫工具,在紙、絹或絲綢上運用所掌握的技法,將物象的形態、面貌、精神得以充分表達的一種特殊畫種。它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而興盛于兩宋,千余年來,名家輩出,經過千年的沉淀,工筆花鳥畫在技法表現方面,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世界畫壇上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工筆花鳥畫;技法;表現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044-01
當我們欣賞一幅工筆畫鳥畫時,首先欣賞的是畫的外部形式,如構圖、線條、色彩等感性的美,其次體會畫面內在的哲理、寓意、象征等內在的理性美,這種美由外到內,慢慢的沁入心脾,讓人心生愉悅。這正是工筆花鳥畫藝術語言的魅力所在,那么工筆花鳥畫技法表現主要有哪幾方面呢?
一、構圖
唐代著名的畫家、繪畫理論家張彥遠認為“經營位置,畫之總要”,可見構圖的重要性。工筆花鳥畫的構圖一定要符合審美規律,遵循賓主法則、虛實法則和疏密法則。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一幅優秀的工筆花鳥畫作品中,與表現內容相對應的精神內涵和意境創造是作品的靈魂,因此在創作過程中,畫家首先會反復揣摩研究構圖,再與自己的思想理念和技法完美結合才能呈現出一幅好的作品。賓主關系主要指部分與部分的關系及題材的主次關系,一幅畫中一定要有一個主體,且只能有一個主體,否則畫面就難以通達繪畫意境的表達。在創作中對于畫面的布局也要講究疏密法則,畫中有“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理論,疏可走馬大意是疏的地方不能是大片空景,還得有小景點綴,密不通風也得有立錐之地。構圖中的虛實和疏密要同時考慮,要平衡處理兩者的關系,疏密錯落有致,畫面才靈活生動,在視覺上既要給人一定的沖擊力找到畫眼之所在,又要給人舒服愜意的體驗。一幅畫上的疏密不只是物象位置的不同組合,也應將題款的位置、字數、字體以及印章的大小、印泥的明暗等因素考慮在內,這些都是構圖中疏密關系的重要因素,都直接影響著畫面構圖的完美與否,花鳥畫的構圖美與不美,特別顯露,有時僅是一花一草、一禽一鳥位置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整體畫面,引起觀賞者的不愉悅。總而言之,在構圖時就是要遵循變化、統一、節奏均衡等有關形式美的原理和法則。
二、用筆
古人說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所以線條是骨架,也是靈魂,更是中國畫中筆情墨趣的重要體現。可見用筆在一幅畫中的重要性,它是指運用毛筆的不同技巧和方法,表現出無窮的線條美。工筆畫的線條藝術性主要表現在質感、陰陽、空間、韻律四個方面。勾線時不是用細線沿著輪廓去“描”,不只是講究工細,更重要的是追求線條的力感和美感,體會一個“寫”字,也就是書法用筆,體會起筆藏鋒、行筆中鋒、收筆回鋒的規律,單用線條的粗細、濃淡的轉折變化,畫出物象的具體結構,要求所畫對象準確,符合物理物性,工筆花鳥畫不僅是“應物象形”,而且是意象的寫實性,在精神內涵上,以形傳神形神兼備,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觀精神的表達和體現,因此,工筆畫要求“筆工而意寫”。
三、設色
色彩在工筆花鳥畫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其藝術表現的重要語言。工筆花鳥畫的色彩藝術經歷了隋唐的富麗堂皇,宋代的寧靜雅致,到元人的“水墨為上”,在色彩演變過程中體現了不同的時代審美訴求。隨著時代進步的發展,人們的色彩意識及表現技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觀。
一是色域的拓寬,已由傳統意義上的極少數植物色和礦物色研制出現代石色多達四十多種,又從每一種傳統礦物顏料分離出幾十種顏色,高溫結晶色、巖彩、仿石色及各類顏色的材料都大大地增加了。這些顏料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中國畫顏料所不及的畫面效果,不但豐富了繪畫的表現手法,而且拓展了花鳥畫的表現風格,更好地表現審美觀念的轉變以及繪畫理念的更新。
二是設色技法的創新。魏晉時期的勾填法,唐至宋期間的雙勾重彩法、疊色漬染法、沒骨法,近代的一些畫家取法宋元,在重視傳統筆墨技法的同時加以靈活運用,把積墨、破墨、漬墨的方法用到工筆花鳥畫中,從而產生了破色、積色、漬水、潑彩,撞粉等技法。當代畫家又對于筆、色(墨)、紙、水、膠、礬等繪畫工具都作了新的探索和研究,改變了程式化的設色技法,厚涂法、積彩法、沖漬法、噴灑、干擦、揉紙、撒鹽、拓印等新的技法應運而生,新的繪畫技法增添了畫面的特殊肌理,讓人耳目一新,使得工筆花鳥畫進入到了一個新境界并煥發出勃勃生機。
四、結語
由于工筆花鳥畫創作方法、觀念和價值取向是多元化的,技法表現的認識和嘗試也是廣義多方位的,因此不能用單一固定的模式去套搬,但創作必須有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如果技法表現沒有繼承,作品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相反技法表現不發展,舊程式無法適應現代審美要求。因此要創作出既符合人類審美觀念,又適應時代發展的作品,就必須要全方位進行考慮。
參考文獻:
[1]金鴻鈞.工筆花鳥畫技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2]葛路,中國畫論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陳之佛,陳之佛工筆花鳥[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