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鶴
摘 要:隨著我國科技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然而學生就業卻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容易,尤其是對于職業技術學校來講,畢業生就業問題面臨著一定的困難,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育與企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現實差距,職業技術學校對于人才的培養與企業的人才需求錯位。因此,促進職業技術學校的專業教師和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的雙向流動迫在眉睫,本文筆者就圍繞其必要性展開了重點探討。
關鍵詞:校企;專業教師;技術人員;雙向流動;必要性;對策
一 專業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雙向流動現有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專業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與積極性不高
產教融合是當前職業技術學校滿足時代發展特點、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必然選擇。然而,在實際融合過程中卻存在著部分職業技術學校為了完成相關的驗收工作而“被迫”推行產教結合政策,融合動機過于形式化,加之參與雙向流動人員自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導致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與積極性不高。
(二)實際的課堂操作存在著較大困難
在專業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校企雙向流動的模式下存在著實際的課堂操作困難較大等方面的不足。企業向學校流動過程中,專業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是企業的崗位要求及崗位工作內容,更多是向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描述某個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及工作意義,而學生平時學習的是系統的知識,比如職業技術學校中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學習的知識很全面,學生需要學會電工電子基礎知識、自動化控制、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企業供電等多方面內容,而相關企業卻只涉及本企業產品的生產安裝維護知識。由此可見,專業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校企雙向流動模式在實際的課堂操作中存在著較大困難。
二 專業教師與專業技術人員雙向流動模式的必要性
專業教師與專業技術人員雙向流動模式是發展素質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雙贏的有效方法。
對于職業技術學校與專業教師來講,若想有效的促進學生就業則要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到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能夠涉及到的最前沿的知識與技能。而這就需要專業教師去企業進行實踐,然后將其學習到的一線知識與技能教授給學生,做到應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全新理念和教育模式,為職業教育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開拓新途徑。
對于專業技術人員來講,到職業技術學校去親身交流、培訓能夠起到較好的鞏固其自身的知識與技能的作用;對企業來講,該模式能為企業開展員工崗前培訓提前做好準備,并且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從德行、技能等多方面了解、考核學生,為企業更好的選拔緊缺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儲備優秀的后備資源,降低企業對員工的培訓成本。
對學生來講,專業教師與專業技術人員雙向流動首先能夠有利于其理論知識的掌握,拓展知識,并強化其技能提升,提高綜合素質;第二,縮短了學生與企業之間的磨合期,在校就能了解到企業的文化和工作環境,做到畢業就能上崗,上崗必能勝任。
三 專業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校企雙向流動的對策
(一)提高雙向流動參與人員的積極性
參與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直接影響著校企雙向流動模式實施的整體效果,因此要學校和企業都應該制定能夠充分的提高參與人員積極性的激烈措施,以充分的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比如,企業可以針對校企雙向流動模式的參與人員發放一定的補貼,從而激勵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與熱情;職業技術學校也要給予參與教師一定的待遇,比如可以將雙向流動的參與及良好表現作為優先晉升的條件等。
(二)解決課堂實際操作中的問題
若想有效的解決校企雙向流動課堂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則校企雙方需要相互配合。首先可以采取不同崗位的企業技術人員合作完成課堂教學的形式來充分的提高教學效率,提前設計好每個技術人員需要講解的時間及環節,從而確保課堂質量的提升,成功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對專業教師與專業技術人員的授課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管
雖然校企雙向流動的效果沒有固定的評價標準,但是依據學生的聽課感受或企業職工聽課者的感受及評價可以達到有效監督專業教師與專業技術人員的授課情況的目的。因此,可以采用匿名投票的方式對其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依據投票結果顯示不合格的要適當的給予懲罰等。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專業教師與專業技術人員雙向流動模式是促進校企雙贏的有效方法,對更好的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極其必要。校企雙方應該制定能夠充分提高參與人員積極性的激勵措施;采取課前充分準備、采取不同崗位的企業技術人員合作完成課堂教學、專業教師和技術人員充分溝通交流等手段提高課堂效率;依據聽課感受及評價有效監督授課情況等多方面對策達到校企共贏目的。
參考文獻:
[1]吳珊珊.產教融合背景下企業員工與高職教師雙向流動的邏輯與策略[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4):4-7.